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38390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聋童由于听觉障碍,而不能获得外界声音的刺激,致使他们的口语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 阻碍。发展聋儿的口语是我们的目标,对聋童进行口语训练是为了形成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回归主流,能与正常人交谈。大多数聋童表达时都有概念不准、语汇贫乏、词序颠倒、表达 困难等情况。(一)培养聋童理解语言的能力聋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心理、语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听觉障碍,他们没有 外界声音的刺激,语言形成较晚,所以在对聋童进行口语训练时,必须让他们理解,单纯的 教与训练,是较难掌握的。应通过实物对照,让学生观察,再辅助以语言的教学,就比较容 易理解和接受。理解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聋童理解语言都是通过视觉和他们的残余

2、听力, 因此不联系任何情景或事物的言语刺激,对聋童语言的形成没有多大作用的。聋童掌握一些 语言之后,教师要注意变换方式,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如:教学生一种句式,然后就应多 训练他们多说一些这样的句式,才能够做到随机应变。(二)丰富聋童知识,积累词汇聋童只有积累了较丰富的词汇以后,才能和健全人进行口语交流(但语速较慢)。无论 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注意给聋童创设语言环境,帮助他们积累词汇。首先要给聋童提供多见多识的机会,使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比如:带学生外出活 动、旅游等,可以让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观察一些常见的、直观的事物,并及时告诉他 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使他们在实践的进程中加深印象;还应

3、注意的是要随时随地将学过的词 汇再现给他们,让他们学得会、记得牢。其次充分利用聋童各种正常感官,使其积累词汇。从视觉的角度来讲,聋童可以以目 代耳,所以就可以把一些直观的、形象的词汇教给他们,如:各种颜色、形状之类的词; 触觉方面可以通过让他们去感触、去体验;味觉方面的酸、甜、苦、辣等,可以通过让他们 去品尝、去理解。对聋生(聋而不哑的学生)进行口语教学,就是要从根本上做起,教半途致聋的人巩固说 话能力。可能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口语教学确实是以教会聋生说话为主要目的。但是我 认为,聋生学习口语的目的不在于聋生会说话了! ,或者提高聋生的说话能力,而在于让 聋生具备基本的唇读能力,能够帮助区分聋

4、人手语与书面语言之间的结构差异(虽然口语与 书面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但是基本的语法顺序是一致的,语法关系也是一致的),在 聋人手语与书面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便于聋生掌握书面知识,它只是促进聋生进一步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融入主流社会的一种手段。我不赞成为教说话而进行的口语学习,任何言 语都不是、也不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而应该是一种工具,口语对聋生而言,它的作用也是如 此。既然这样,我认为,对所有的聋生(包括聋哑生、聋而不哑的学生)都可以进行口语学 习,目的在于使聋生习惯于与聋人手语语言结构不同的书面语言。5、纯手语教学更有利于聋生吗?聋人手语对聋生各方面成长的重要性,甚至是关系着聋生道德的决定

5、因素之一,所以他 坚决支持手语教学。手语教学是可以在聋生中产生共鸣,吸引学生学习、做人。但是它是一 把双刃剑。据有关调查显示,聋校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呈现一种反常的退化趋势,先是口语表达能力的退化,进而波及到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退化。 究其原因,之一即受特殊的语言环境影响。聋校里客观都存在“双语环境,长期生活在其 中,虽然教师倾向于使用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但是受到手语影响,造成教师语言表达能 力一定程度上的退化;之二手语的词汇极为贫乏,教师在遇到不能用手语表达的词时,往往 略去不说,加上手语的句法规则不同于现代汉语,十分、很等程度副词在手语中被省略 而代之以表情或夸大手势动作的频率与幅度,长期使

6、用手语,教师受其影响就常常出现说哑 巴话的现象(毕玉俭、王琦虹、贾益芹,1996)。长此以往,如果学校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给予及时干预,教师的水平只能是下滑,他们语 言表达能力的退化,反映在教学中只能是问题解释不清,对聋生的进步还有大的推动作用 吗?这样的情形还是发生在以口语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年代里,如果完全否定口语的作用, 只用手语,教师能保证上好课吗?聋生能达到正常学生的发展水平吗?一一只怕是个“? 。 二、我看聋生语言教学在刚开始接触双语教学时,我对双语教学的基本思想不是十分理解,只是觉得可能又是 一次盲目地向外引进。借这次机会,我看了许多介绍双语教学的文章,对它的基本指导思想 有了概要地

7、了解,我觉得双语教学是聋校语言教学法发展进程中一次比较大的飞跃,我认为 聋校如果采取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将会对聋生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1、双语教学对聋生使用的语言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手语的必要性。Bristol大学聋人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聋孩子在出生后至三岁期间与聋妈妈的生活交 往中获得手语的进程,与有听力孩子与有听力的母亲在这段时间交往中获得语言的进程是同 步的。另外,中风可能导致有听力的人失语,它也同样会导致聋人丧失手语能力,这表明 人们语言中枢的左大脑半球同样也指挥着聋人的手语。可见手语在推动聋人语言、认知发 展中的作用与口语对正常儿童发展的作用同等重要。、双语教学理念充分肯定了聋人语言一

8、一手语和聋人文化。它肯定手势语是聋人母语的地 位,主张用聋人手语作为聋人必须掌握的第一语言,聋人最好在三岁以前就被教会最适合他 们的语言一聋人手语,以便聋人可以用这种语言取得更好的智力发展,也能用它来学好口语 与书面语。他们主张有聋人任教师,用聋人手势教聋童,并由健听人任教师教聋生主流语; 聋儿父母要学会手语,创造家庭中手语交流的环境双语教学强调的是现代社会中大教 育,融教育于生活,充分体现了对聋人的重视,真正以聋生为本。聋生学习口语的必要性虽然肯定了聋人语言的语言性,但是聋人语言在现代社会中确实有其局限性。聋人语言 词汇量少,没有自己的书面语,无法传递异时异地的信息,无法记录自己的经验;此外

9、,聋 人们散居在主流社会中,但却无法同主流社会中不会聋人语言的人进行全面的交流,如果他 们不学习主流社会的语言,也就无法受到相应的科学文化的教育等等。(郭熙,1999)正 是因为有上述原因,双语教学在强调聋生掌握聋人语言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掌握所在社会的 语言。2、我的思考双语教学法被引进我国已经有好些年头了,但在聋校教育的各种讨论中,大家都关注的 是双语教学是否真的有利于聋生的发展;在各种报刊杂志上面,刊登的也都是聋教育的各 界人士对、双语教学基本理念的介绍;或者是对哪种语言教学法更适合聋生这一类的研究, 没有对、双语教学再做深一步地介绍,如到目前为止,关于双语教学的基本实施过程、步 骤缺乏介

10、绍。我们只知道双语教学有利,但究竟该如何着手,就不知所措了。事实胜于雄 辩,我觉得,与其在理论上谈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教学法更适合,还不如把、双语教学的实施 方法展示出来,让事实来评判。我在这里把我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也是我此次分析、思 考的结果。聋生语言教学基本过程。在我看来,聋生学习聋人手语、主流社会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过程,跟我们健听的儿童习 得口语、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在自然环境中掌握本族语言(聋人的本族 语是聋人手语,健听者是口语),然后当本族语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学习 另一门语言,并用自己的本族语来促进外语的学习。其中本族语的习得应该是在自然条件下 积累、获

11、得的;而外语的学习则是要在本族语掌握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尽可能多地 创造言语环境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一一在这一点上,聋生对口语的学习比健听者学习外语有 更大的优势:他们始终处于口语环境中,更有利于对口语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聋 生的语言学习是在一个大的语言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就像正常儿童的言语习得主要依靠周遭 的环境一样,聋生的语言学习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个人私事,他们的语言老师包括:家长、 聋校的聋人老师和健听老师以及社会中的每一个健听者。从开始做起:首先,鉴于聋人手语对聋人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聋校和社会中的聋童机构有义务了解 所在社区内的聋童情况,并且有责任让聋童父母了解聋童语言教育

12、的新观念,清楚认识到聋 人手语对孩子正常发展的重要性,并向家长提供学习聋人手语的机会,给聋童创造一个适合 他生长的语言环境,尽量使聋童在入学之前解决手语语言的基本问题,为其在聋校进一步学 习创造条件。可以通过创办社区内的家长学校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家长学校的学生不 一定是聋生的家长,如果能够动员所有孩子的家长都来学习的话,聋童习得本族语的条件更 加充裕。(重听儿童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决定采取怎样的语言教学。如果家长愿意, 也可以让重听儿童学习聋人手语。但我觉得重听儿童既然有条件学习口语,可以不必学习手 语,直接进行口语康复即可,不至于使孩子的实际发展滞后于他潜在能力。)到了学龄期,聋童也要

13、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从录象及观摩语言训练课的过程中,我发现 目前在聋生的课堂上,不论高中低年级,老师总是在刻意地追求让学生说话,最典型的方 式就是通过念课文段落、律动课中的儿歌或音乐课中的歌篇,让学生讲话。我不太清楚,是 不是因为师生之间已经有了很好的默契,所以即使学生的发音在我听来云里雾里时,老师 们仍能够辨别出学生的正误。但是,我不赞成这种没有区别度的教学方式,普通小学中的语 文学习尚且还有高中低年级的差别,聋生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类比普通小学的教学进程,我认为聋校的语言教学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1-3年级,这一 阶段主要是用来巩固聋人手语,加强与口语、书面语相关的手语练习,这一课程由聋人教师

14、 来引导学生,类似于健听儿童在小学1、2年级时逐渐建立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联系。由健 听教师创造语言环境,建立聋人手语与主流社会语言(主要是口语)的初步联系,让聋生可 以在同一手势与不同汉语词汇之间建立关系,因此,健听教师也应该懂得聋人手语的使用, 并逐步引入少量文法手语,对比聋人手语,找到两者差别,熟悉口语的语法规则。因为有 了前三年的基础,在6-9年级的学习中,在课堂里可以加强聋生读话的能力,用聋人手语 辅助口语和书面语的学习,其中口语是学习书面语的基础,但重点不在让聋生说话,而是让 聋生可以通过读话清楚理解相互交流的信息。这是在语言训练课中的要求,在其它课程中, 我认为没有必要硬性要求聋生

15、使用哪种语言表达方式,以聋生能最流畅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为第一准则一一语言毕竟只是学习、表达的工具而已,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应当注意的事项。教学中必须强调聋人手语的重要性。对聋人而言,聋人手语是其最能流利表达思想、 感情的工具,也是聋人在聋人社会中相互交流的基础。在聋人学习过程中,它不是作为次要 因素存在的,而是刺激聋人学习书面语的积极因素。我们要尊重这一点。 我认为“双语教学中讲口语学习,目的是让聋生更好地学习书面语、扫清与健听人交 流的障碍。因此,它的重点是通过练习口语的口型、气流、嗓音运用等,经由亲身的动作感 官,了解口语的发音机制,让聋生学会看话,掌握读话的技巧,可以根据对方的嘴形、上

16、下 腭位置、喉部运动等判断对方所说的话语。毕竟这个社会是以健听人为主要群体的,而且在 我国现有国情来看,我们还达不到人人都会聋人手语的程度,聋人要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 就必须依靠读话来了解健听人说话的意思。再者,据香港、台湾有关专家的测试表明:植入 电子耳蜗的聋儿,即便经过二三年的康复训练,仍有95%依赖视觉线索作为主要的信息 来源,即需要借助看话来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话语,只有5%可以不借助看话而光靠听来理 解会话内容。(陈莹,2000)可见看话训练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学校应该注意自己的口 型、语速等因素,尽一切可能为聋生在聋校里创造无障碍环境。 双语教学是聋人手语与主流社会语言相互融通的教学方式。我觉得,现在的律动课、 音乐课过于牵强地把口语加入其中。由北京一聋的律动课看。整个上课过程中,学生可运用 口语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