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勘查简答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376576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现场勘查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犯罪现场勘查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犯罪现场勘查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犯罪现场勘查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犯罪现场勘查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现场勘查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现场勘查简答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答题1. 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可据以收集电子物证的场所包括哪些? 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的相关活动可能被监控装置所摄取的场所; 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所涉足的使用或者可能使用了通信工具的相关场 所; 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使用或可能使用了计算机系统的场所。2.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其他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 场所。其中“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通常是指哪些? 某些犯罪危害后果的呈现场所 犯罪行为人来去犯罪现场的道路 犯罪前的预伏场所和犯罪后抛弃、毁坏、隐藏赃证的场所 同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或危害后果的呈现场所无明显空间

2、关联性的其他一些遗留有与犯 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3. 简述犯罪现场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分类标准。7-10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依据犯罪现场形成之后是否受到破坏而划分的。主表达场与关联现场:依据犯罪现场在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而划分的。真实现场、伪装现场、伪造现场:依据犯罪现场的真伪情况的不同而划分的。预备现场、实施现场、掩盖现场:根据犯罪现场在犯罪开展过程中形成阶段的不同及其在 犯罪功能上的差异而划分的。第一现场、第二现场:运用于对杀人案件现场性状的判断和认定。有组织型现场与临时起意型现场:依据犯罪行为形成是否预谋。动态现场和静态现场:依据不同的现场状态。其他分类方法:犯罪性质-杀人现场、爆炸

3、现场犯罪现场所处的位置环境不同-室现场、露天现场;犯罪现场的空间大小-宏观现场、微观现场。4. 请区分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 这是依据犯罪现场形成之后是否受到破坏而划分的。 原始现场,是指自形成之后到勘查伊始,没有收到认为的或自然力的破坏的犯罪现场; 变动现场,是指发案之后原始状态在人为因素或自然力的作用下与勘查开场之前受到了破 坏的犯罪现场。5. 请区分真实现场、伪装现场和伪造现场。7-8 这是依据犯罪现场的真伪情况的不同而划分的。 真实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及实施犯罪行为之后,未蓄意加以伪 装的犯罪现场; 伪装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为了掩盖犯罪真相,转移侦查视线,在实施犯罪

4、的过程中及实 施犯罪行为之后蓄意进展了歪曲真相的布置的犯罪现场; 伪造现场,是指行为人出于某种不良动机,按照虚构的犯罪事实情节所布置的虚假现场。6. 犯罪现场具有哪些特点? 现场上保存着犯罪证据 现场上储存着有关犯罪和犯罪行为人的信息 现场状态容易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7. 导致犯罪现场状态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的因素包括哪些? 犯罪案件发生之后,事主、被害人及其亲友的清点、抢救活动对现场状态的破坏; 爆炸、放火等类案件中有关人员的救护、排险、灭火活动对现场状态的破坏; 在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现场物品、物质依据自身开展演变规律发生的变化; 风、雪、雨、霜等自然现象对现场状态的破坏; 动物的咬噬、践踏、

5、搬运行为对现场状态的破坏; 不够科学、稳妥的先期现场保护活动对现场状态的破坏; 勘查过程中侦查人员不当的个人行为或不当的勘查程序与措施也会构成对现场的破坏和 污染。8. 简述整体巡视的任务。 确认或者调整保护现场的围与措施; 运用笔录、绘图、照相、录像等方法,记录现场的方位和概观情况; 确定现场勘查的围 确定现场勘查的重点 确定现场勘查的顺序9. 简述整体巡视的根本要求。 控制巡视主体的人数 防止对现场状态的改变和对现场痕迹、物证的破坏与污染 整体巡视过程中应注意对易失证据的记录和收集10. 简述现场勘验的顺序。 由中心向外围勘验 由外围向中心勘验 沿着犯罪行为人的行走路线勘验 分片分段分层勘

6、验 从某个特定的部位开场勘验11. 简述静态勘验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记录案件的原始状态 观察客体的位置、状态 弄清该客体与其他客体之间的关系 弄清每一客体的勘验价值,确定对该一客体的勘验目标和勘验方法,为动态勘验做好准备。12. 简述个体勘验时的勘验顺序。 先地面后高处 先重点后一般 先易消失后稳定 先静观后动手 先记录后提取 先外表后部13. 简述现场局部确实定方法。 按照现场的客观环境确定 按照现场的具体功能确定 将被侵害、被破坏的主要客体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痕迹、物品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局部 将一定的痕迹群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局部14. 犯罪现场勘查的概念具有哪几个方面的含义? 犯罪现场勘查的主

7、体是侦查人员 现场勘查的对象和围具有特定性 现场勘查时一项策略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侦查措施 现场勘查具有特定的目的15. 犯罪现场勘查的容包括哪些?现场保护、现场实地勘验检查、现场访问、现场搜索与追踪、现场实验、现场分析、现场处 理、现场复验与复查等。16. 犯罪现场勘查的任务有哪些? 查明犯罪活动情况 发现、固定、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及其他信息 记录现场情况并制作现场证人证言 登陆和存储现场信息资料 分析案情,确定侦查方向和围 为侦查破案、刑事诉讼提供线索和证据17. 简述犯罪现场勘查的意义。 对有犯罪现场可勘的案件而言,现场勘查是侦查刑事案件的起点和根底 现场勘查获取的情况是侦查各个阶段

8、向前推进的客观依据 现场勘查是手机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重要措施18. 犯罪现场勘查的原那么有哪些? 合法原那么及时原那么全面原那么细致原那么客观原那么科学原那么平安 原那么19. 及时原那么是犯罪现场勘查的根本原那么之一,请简述其容。 及时赶赴现场 及时部署紧急措施 及时组织安排现场勘验和现场访问工作 及时进展临场讨论,对案情作出分析20. 合法原那么是犯罪现场勘查的根本原那么之一,请简述其容。 必须由合法的勘查主体持证勘查 必须在见证人见证之下进展勘查 在具体勘查事项上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实施勘查21. 简述公安机关部现场勘查级别职责的划分。 级别职责划分:县级公安机关负责辖区全部刑事案件的现场

9、勘查、检查。对于案情重大、 现场复杂的案件,上级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可以直接组织领导现场勘查、检查。上级公 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提供技术支援。 地域职责划分:设计两个县级以上地方公安机关的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现场勘验、 检查职责由有关地方公安机关协商,必要时,由上级公安机关指定。22. 简述现场勘查指挥员的职责。 决定和组织实施现场勘验、检查的紧急措施 制定和实施现场勘验、检查的工作方案 对参加现场勘验、检查的人员进展分工 指挥、协调现场勘验、检查工作 确定现场勘验、检查的见证人 审核现场勘验、检查工作记录 组织现场分析 决定对现场的处理23. 简要答复对于重大、特

10、别重大和复杂的现场,可将勘查人员分为哪几个小组? 现场保护组现场访问组实地勘验组机动组24. 简述现场访问的指挥要点。 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布置现场访问 分别轻重缓急,安排访问顺序 组织访问人员观察现场,以利访问工作的开展 认真做好知情人的工作 重点访问对象,指挥员应亲自询问或对询问情况重点掌握25. 简述现场分析的指挥要点。 情况聚集环节,应确保信息的客观、全面、细致,应特别注意对信息可靠性的探究和验证。 分析讨论环节,既要注意讨论主题的引导,又要应注意发扬、集思广益。 总结阶段应注意全面归纳,科学分析。26. 简述现场勘查人员的职责。 实施现场紧急处置进展现场调查访问发现、固定和提取现场痕迹

11、、物证等记录现场 保护情况、现场原始情况和现场勘验、检查的过程与所见,制作现场勘验、检查工作记录 参与现场分析提出处理现场的意见27. 简述哪些人员不宜作现场勘查见证人的条件? 当事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在职的公安、检查、审判人员和刑事技术鉴定人员 有犯罪嫌疑或者因犯罪受过刑罚处理的人 未成年人 精神上、生理上有缺陷阻碍履行见证人义务的人 在本地临时居住的人员28. 简要答复遇有哪些情形时,应当对现场进展复验、复查? 案情重大、现场情况复杂的 侦查工作需要从现场进一步收集信息、获取证据的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时认为需要复验、复查的 当事人提出不同意见,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复验、复查的 其他需要复验

12、、复查的29. 简述侦查部门受理报案的要求。 对于属于本部门管辖的案件,应当立即承受。侦查人员应填写受理刑事案件登记表 对于不属于本部门管理的案件,也应领先承受下来,再及时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向报案 人填发移送案件通知书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围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领先采取相应紧急措施,以防止犯罪 嫌疑人逃跑、自杀、行凶或消灭罪证等情况发生,然后按照管辖围的规定,移送主管机关或 者部门进展处理,并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30. 简述现场访问的概念。现场访问是指侦查人员为查明案情,发现、手机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依 法对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进展的调查询问工作。31. 简述现场

13、访问的意义。 现场访问能为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提供有利条件 现场访问能促进现场勘验工作的顺利进展 现场访问容是现场分析工作的重要依据 现场访问可及时获取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32. 简述询问犯罪现场周围和其他可能知情人的主要容。 案件发生前后及发生过程中发现的可以人、事、物;可疑人的外貌、一桌、携带物品;可 疑物的特征及疑点所在 事主、被害人及其家庭的有关情况 案件发生前后事主、被害人家庭及现场上的动向和人员来往情况 案件发生地区的社会治安、人员流动情况及其他可疑情况,当地及周边地区是否发生过同 类案件或相关案件和事件 其本人及现场上其他人员对案件的看法和分析33. 简述询问犯罪现场发现人、报案人的主

14、要容。 案件发生的事件、地点及详细经过 犯罪嫌疑人的人数及其体貌特征,衣着打扮等 人身及财物遭受侵害的情况及被侵害财物的种类、数量、特征和保管情况 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使用的犯罪工具及携带的物品的种类、数量、特征情况 事主、被害人的根本情况及家庭成员的状况,他们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经济条件等 情况 疑心的对象及根据 与案件有关的其他线索和对案件的看法 案件发生前先吃的状态及近期到过现场的人员34. 简述现场访问过程中所需查明的案件情况。 查明采取紧急措施所需的根本情况 查明案件发生、发现的情况 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及附加特征等情况 查明现场被侵害财物的情况 查明犯罪分子遗留物品的情况 查明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活动踪迹相关联的工具、物品与信息 查明被害人的根本情况 网上信息的全面收集35. 简述现场访问过程中网上信息收集的途径。 向被害人调查了解 向被害人亲属和朋友调查了解 直接从一只的涉案电脑的 IP 地址调查了解 直接从特定电脑中调取信息,调查了解 向犯罪嫌疑人的亲属、朋友、同事、同学调查了解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应注意讯问掌握相关网上信息 关注并研判公用网上与案件有关的信息 收集犯罪嫌疑人在预备犯罪阶段的相关上网活动情况 监控网上销赃的信息 从其他途径了解犯罪嫌疑人的上网活动信息36. 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