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标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363680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标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作者:姚潇第二课构建心理保健的GPS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学过程引言:有一句话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碰到危险,不一定犯险,而碰到危险自己却浑然不知则是最大的危险。有了问题而不知道自己有了问题这倒是最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哲理。一个失去了嗅觉的人进入有毒气体的环境中,是危险的。人体内有一个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淋巴管内流着透明无色的体液,称淋巴(液)。淋巴系是静脉系的辅助部分,又是身体重要的防御系统、警报系统。人体受到外来病菌的入侵,淋巴系就要抵抗,并产生淋巴结,向人发出警报,让人意识到自己碰到了麻烦。我们说癌

2、症的危险性就在于它有很长的让人感觉不到的潜伏期,往往是一旦让人感觉届时,就到了癌症的晚期。这告诉我们,在很多时候,及时发现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的心理问题,要么是自己自觉到,要么来自于别人的判断。发现或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不是一件简朴的事。因素在于,其一,与判断人生理是否出了问题相比,判断人心理是否出了问题要更难一些。一个人生理出了问题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如一个人感冒了,会有种种表现,头痛、脑热、鼻塞、流鼻涕等,一旦有了这些症状,人们就能明确的鉴定自己病了、感冒了,就会到医院去看医生。而心理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同限度的心理问题其界线往往的模糊,比如心理健康状态与不良状态的区分就比较困

3、难。其二,心性的东西,往往是“当局者迷”,由于缺少明确的预警信号,人们较难意识到自己在心理上出了问题。其三,人们往往不愿坦然认可自己有了心理问题,有时是故意掩饰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似乎容易掩盖些,其实不然,往往是欲盖弥彰)构建心理保健的GPS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的人心理是否健康呢?虽说发现或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比较难,但人一旦出了心理问题仍然是可以判断的。所谓“言为心声”、“观其行,察其言”,人的言行反映人的心理,我们通过观测一个人的言行能对人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提问:了解一个人的言行现象,是否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呢?)当然不行,我们需要有一把尺子、一个GPS(定位系统)来定

4、量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这个GPS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学生活动】现在,让老师停下来,同学们来体悟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通过同学们平常的观测,凭同学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你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是如何的?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什么样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什么样的人是心理不健康的,这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一方面要鉴别的。假如这个概念不明确,等于是“瞎子摸鱼”,无法科学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东方与西方的学者、不同的学者从不同方面作了许多论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也许有一个平常的感性的判断标准。比如,

5、我个人就比较倾向于这样一个标准:情绪安静,智能敏锐,行为适应社会环境,气质快乐。这里,同学们可以谈一谈自己感性的判断标准。下面,我们谈一谈与心理健康标准相关的几个问题。一、心理健康状态的划分见高中心理(教师用书)第9页。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1、心理健康状态从本人评价、别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本人不觉得痛苦(个人主观感受),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别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

6、下充足发挥自身能力,运用现有条件(或发明条件)实现自我价值。2、不良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件、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时间短,一般在一周左右就能得到缓解;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在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应对平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快乐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快乐”、“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能自己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能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3、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导致心理

7、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如下。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映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映方式异常(偏离)等等。针对性。处在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映(涉及思维、情绪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也许表现很正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例子,“不敢喝水”、剪子等损害较大。处在此类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也许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毕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焦急者(又名社交恐惊)不能达

8、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需求助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主线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4、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映(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应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强烈的心理反映。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灵敏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少精力,情绪且忧郁,紧张焦急,行为失常(如反复运动,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

9、的失调,如影响消化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则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能完毕其社会功能,缺少轻松、快乐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适”、“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节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专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初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成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心

10、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二、心理健康标准的概要说明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多种多样,综合古今中外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论述,虽提法各有不同,但大体精神是相近的,重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其中前三个方面强调得较多,而对第四个方面重视不够。事实上,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以下分别论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体是指对自己能自知、自控、自律,从而使自己保持无私、宁静、快乐的情绪,积极的思维,充满自尊、自信。自知,即要结识自我又要接纳自我。自控,即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同时也要约束、节制自己的过度的欲望。自律,即无需外在压力的规范,而形成驾驭自我的能力,达成自我超越

11、。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大多数学者界定的心理健康标准,都有这一条。一方面要了解外界;另一方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支配环境;再次,妥善解决人际关系,具有宽容、热心、友爱和合群等。具有积极的成长发展趋势,以及对挫折的承受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是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走向自我完善,并在成长过程中能克服种种困难与挫折。具有崇高的伦理道德精神。心理健康的人,也应当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是由于人的生理、心理、精神这三个层面整合地构成完善的人格,心理健康与精神崇高密不可分。这在古今中外理论都有论述。波孟说:“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种标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其中前者便是

12、一种社会规范。马斯洛也说过: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基本哲学与道德原则”。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格,自身也是富有道德情操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坚持向着越来越完善的存在前进,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坚持向着大多数人乐意叫着美好的价值前进,向着安详、仁慈、英勇、正直、热爱、无私、善良前进。我国也有学者提出了心理健康的道德伦理标准,“能将其精力转化为发明性和建设性活动的能力”、“有较长远而稳定的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高度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自我实现,尽己所能奉献社会、发明人生”等。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当具有进步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正义感。一个人若缺少

13、这些一方面价值精神,很难说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三、张春兴的心理健康标准(台湾学者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所)专家、博士行导师北大客座专家)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掌握自己的思想行动;3、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4、能与人建立密切关系;5、独立谋生意愿与能力;6、抱负追求不脱离现实。四、关于正常与异常的划分标准(略讲)论及心理健康的标准,自然要涉及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这种划分标准的作用,重要是从正常人群中检测心理异常的样例,它是为防治性目的服务的。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大体有四种方法:1、经验标准(主观感受)一是指病人自己的主观经验;二是研究者根据自身的活动体验来判别正常或异常。2

14、、社会规范的标准(社会准则)即在社会规范的基础上来衡量、判断行为是否异常。一般来说,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协调相一致的。3、临床诊断标准有些异常心理现象或致病因素在常人身上是不存在的,若在临床诊断中发现某人身上有这些病因或症状,就可以被认定为“异常”。如神经症或精神病症状的人,是心理异常者。这一标准为医学界所支持,比较客观,也比较准确,但运用的范围比较狭窄。4、记录学标准(记录常模)这一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性的心理测量,它是以大样本记录中的人数频率的常态分布为依据,居中间的大多数人为正常,居两端者为异常。拟定一个人的行为异常与否就是以其心理特性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区别心理正常或异常,是由多种因

15、素决定的,不能单凭一个标准下结论。同时,这项工作必须由专业工作者来做。也正是由于这样,我们同学们在平常生活中,不能随意说别人心理不正常,这样说,是对别人的尊重,甚至是欺侮。但对于常人怀疑自己某种行为是否异常,也可以从以下几点作自我检测:这项行为有无明显妨碍你的工作,使工作效率显著减少;这项行为有无明显影响你对自己的态度,使你讨厌自己;这项行为有无明显妨碍你和别人的关系,使别人不愿和你交往,或使你不愿和别人继续交往;这项行为有无明显妨碍你和现实环境的接触,使你不易辨认环境,或想远离环境。假如你对上述四个问题回答都是否认的,则这项行为对你没有什么不良影响;若是肯定的,那么最佳寻找心理征询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五、对心理标准的结识(略讲)讨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规定。这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同的社会对人有不同的规定,安贫乐道,在封建社会也许是一种抱负的保持心理平衡的观念,而在现代社会,就会使人不思进取,就容易在竞争的社会中遭到淘汰。制定心理健康的标准,要立足于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规定,要体现时代性,当然也要发扬传统的精华。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社会适应。许多学者在论述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