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哲学 第一课 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36277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 哲学 第一课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四 哲学 第一课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四 哲学 第一课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四 哲学 第一课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四 哲学 第一课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 哲学 第一课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 哲学 第一课 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知识纵横综述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人们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f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提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

2、性质的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所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注意: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但并不是对周围世界的所有思考都属于哲学思考,只有对世界本质与规律的思考才具有哲学性质。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面对变化万千的自然界、错综复杂的社会,人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学是智慧之学

3、或追求智慧之学。马克思称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提示:马克思称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相对于被称作是“来世的智慧”的宗教而言的。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燃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示:并不是所有哲学都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即正确的哲学

4、才具有这一功能,错误的哲学虽然也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会将人们引向歧途。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一定看法。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自发的世界观与系统化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

5、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提示:哲学并不神秘,它根植于每个正常人的实际活动中;但它又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地学习才能掌握它。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

6、方法论的世界观。 提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把世界观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纯粹的世界观和纯粹的方法论是不存在的。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反思的学问。 (1)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知识,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还有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 (2)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7、,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提示:这里主要说明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在研究对象和回答问题上的区别,同时也说明哲学思维具有概括、总结和反思的特点。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取代具体科学的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为具体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

8、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提示: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个别的关系。 重点难点突破 1如何理解“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这里的“整个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包括主观世界(人的意识或思维)。“人和世界关系”既包括人对世界的影响(能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怎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等),又包括世界对人的影响。 (2)“总的看法和根本观

9、点”是指它不同于人们对某个事物或某个方面事物的个别看法,但它又存在于个别观点和个别看法之中,具有共同性、一般性、根本性的特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要和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接触,逐步形成了各种观点,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于是就有了自然观、社会观、国家观、人生观、道德观、恋爱观、婚姻观、审美观等等,这些都是对世界某一方面的事物和问题的看法。在这些“观”之中,人们还形成了对世界事物的最一般的看法,形成了贯穿一切的、起支配作用的最基本观点,它左右着人们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行动,这就是世界观。 (3)世界观人人都有。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就是同一时代同一阶级内部,人们的世界观也

10、有差别。世界观有的是自发形成的,有的是自觉形成的;有的是分散零乱的,有的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有的是唯物的,有的是唯心的。 2正确理解和把握哲学的概念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和零散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只有把人们的世界观整理成一套体系,用某种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才是哲学。在这一问题上,要反对将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问题只有哲学家才能理解和研究;同时,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2)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哲学与各种具体知识的区别是:研究的对象和回答的问题不同。具体科

11、学以世界的某一特定领域为研究对象,回答和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与各种具体知识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具体素材,哲学依靠具体科学提供的各种知识,才能使自己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哲学只有经常关注具体科学的新成果,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才能保持活力;另一方面,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

12、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上,要注意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沦”;一种是认为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在给人们指出世界是什么的同时,也指出认识世界的方法应当是怎样的,即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的工具。 联系热点点拔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哲学社会科学出版 (热点材料2005年9月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编辑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哲学社会科学出版。本书系统收录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论述和对发展我国哲学

13、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性意见。 分析点拨(1)哲学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工程院院士呼吁工程与哲学结合 热点材料2005年9月28日,中国工程院第40场工程科技论坛在上海举行,与会的工程院院士围绕着“科学发展观与工程哲学”展开讨论。大会指出,现在的工程

14、理念至少应涉及两点:一是如何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二是如何处理工程活动和社会的关系。衡量工程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造福于人民,能否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工程哲学是以哲学思维把握工程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比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协调与对比,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美学和哲学范畴的问题。许多院士在会上呼吁:工程活动需要哲学的支撑,哲学的 思维能让工程师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工程师与哲学家的联盟,也将开拓哲学研究的新疆域。 分析点拨(1)工程理念要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要处理工程活动和社会的关系,这充分说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必然会涉及到哲

15、学问题,而这些思考则又可以造福于人类。(2)“工程活动需要哲学的支撑,哲学的思维能让工程师少走弯路”,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工程师要通过自觉的学习哲学知识,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的指导;“工程师与哲学家的联盟,也将开拓哲学研究的新疆域”,说明哲学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的,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丰富和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于涸和枯萎。 典型例题解析 3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所以,学好哲学就可以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 参考答案(1)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