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359975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答案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第14题:C解析:手稿数据只是时间与运动距离的关系,且时间和距离都使用各自相同的单位,可以推算出与成正比。第15题:B解析:由于b点场强为零,故q与Q在b点场强矢量和为零,即在场强大小上,场强方向相反。由对称性可知,Q在d点场强大小与其在b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q与Q在d点场强大小为:第16题:D解析:设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板间电压为U粒子自由落体至小孔处速度:移动下极板前,粒子在平行板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由得,即移动下极板后,粒子在平行板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由得,粒子减速到零时与上极板距离为第17题:A解析:设磁感应强度为B

2、,金属棒单位长度电阻为r,ab与ac夹角为2,某一时刻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为2L,此时感应电动势为电路总电阻为感应电流为由此可知,无论金属棒MN处在何处,感应电流都为一定值。18、B 由题意可知图中 为30度,为60度,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对应的圆心角是60度,说明弦长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半径r相等,且弦与入射速度的夹角为30度,为30度,所以r=R19、BC t1时刻以前a在前b在后,应该是b追上a,A错 t1到 t2时间段内a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先减速到零然后反相加速,在 t2时刻与a再次相遇,BC对,D错20、BC 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由v=GMr2轨道越高运行速度越小,可知两者绕地

3、球圆周运动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A错 如不干预,合体后,在稀薄大气阻力作用下减速,导致万有引力大于减速后的向心力,做近心运动,因万有引力做正功,轨道降低,动能增加,BC正确 天体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完全失重,不代表重力消失,D错21、AC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从着舰到停止,估算矩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得位移大致为114m,A正确从0.4S到2.5S内,v-t图像几乎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所受的合力为恒力,但是绳子的张角是变化的,所以绳子中的力也是变化的。B错根据斜率估算出0.4S到2.5S内的加速度为26m/s2,C正确0.4S到2

4、.5S内阻力为恒力,但速度时刻变化,所以功率不恒定,D错二、实验题22、(1)0.960 (2) (3) (4)系统误差解析:(1)读数略(2)利用光电门分别求A、B两点的速度,在用位移速度公式求解(3)(4)要明白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即可,本空很基础23(1)短接 (2)1 (3)15.0 3.60 (4)12.0 (5)9.00 15.0 三、计算题24、设B车的速度大小为v,当R在时刻t通过点K(l,l)时A,B的位置分别是H(xa ya), G(xb yb)由运动学公式可知:ya=2l+at2 (1)xb=vt (2)在开始运动时,R到A和B的距离之比是2:1。由于橡皮是均匀的所以

5、任意时刻比例都不变因此在t时刻有:HK:KG=2:1 (3)又由相似三角形可知:HG:KG=xb:(xb-l) (4)HG:KG=(ya+l):(2l) (5)由(3)(4)(5)可得:xb=l ya=5l所以可求出v=25、【解析】(1)电容器始终与导体棒这个电源相连,故电压等于导体棒切割的磁感线。 U=E=BLV,由电容C=Q/U,得Q=CBLV(2)电容器被不断充电,电路中有电流,设电流为I,则:I=由导体棒的受力,可知:,得,所以导体棒的速度四、选修题33(选修3-3)(1)BCE(2) 由活塞的受力平衡得M1g=p0S,M2g=2P0S/3 再由下面封闭气体的状态参量得:,T2=7T

6、1/5. 阀门打开后,由两活塞的平衡可知,右侧活塞会被压到顶部去,在由左边活塞平衡可得:,.解得,V1=V0/234(选修3-4)(1) ACD 因为波沿x坐标轴正向传播t=0时候到达a处,又ad=12m,波速为2m/s所以t=6s时到达d,A正确。ac=6m,t=3s时a到达最高点,所以t=6s时c到达最高点。B错误。周期T=3=4s,C正确。波传播到c时t=3s又周期为4s,c点的初速度向下,所以4到6秒时c向上运动,D正确。Bd=10m,所以相差的波时为5s,相差T,因此d向下时b有可能向上,E错误。(2)设光线在端面AB上C点入射角i,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可知: sini=nsinr

7、 (1)设光线在玻璃内壁D点的入射角为a要使该光线能在纤维中传导则: a (2)是光纤内部的临界角,它满足: nsin=1 (3) 由几何关系可知: A+r=90。 (4)由(1)(2)(3)(4)可得:sini (5)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为:V= (6)光速在轴线分量为:vz=sina (7)光从一端传播到另一端的时间为T= (8)光在玻璃中刚好发生全反射时,光线传播时间最长由(2)(3)(6)(7)(8)得Tmax=35(选修3-5)(1)14 13(2)解: 设物块A的初速度为 v0,物块与B碰撞 前速度为 v1 ,与B碰撞后,A的速度为 v1 ,B的速度为 v2A减速运动到B: v02- v12=2gd A、 B发生碰撞: mv1=m v1+m v2 12m v12=12m v12+12m v22 由得: v1=-13v1 v2=23v1 可知A、B运动方向相反。A 、B各自减速: v12g+ v22g=2d 由得: v12=185gd v02=285gd v0=285g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