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巩固练习语文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35237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巩固练习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巩固练习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巩固练习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巩固练习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巩固练习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巩固练习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巩固练习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巩固练习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这段话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五十五载斗转星移,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务林人,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下,抽丝剥茧,埋头苦干,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他们植绿荒原、久久为功,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书写了这段绿色传奇。A抽丝剥茧B埋头苦干C持之以恒D书写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田

2、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的朗读重音和节奏不正确。B“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的主干是“船舱里飘起炊烟”。C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D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二、字词书写3 .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祈祷( )彷徨( )鞠躬尽cu( ) qi而不舍( )三、现代文阅读一株海棠那年,我们办公室搬迁,该搬的东西基本上都在新办公室就位,最

3、后只剩下一盆海棠,同科室的小李气喘吁吁地搬着它,站在新办公室门口说:“这盆海棠放哪?”科长急忙用手指着我的办公桌,应声道:“就放在窗下三惠办公桌头吧。”于是,这株海棠便经常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默默瞥一眼那株大叶海棠,又矮又小又瘦,盆中的黑土脏兮兮的,叶片皆是星星点点的麻脸,从未见它开过花,像一棵山涧里的野蒿,留它何用?扔掉算了,我不愿经常在眼前看到它那猥琐的形象,令人心里不舒服,但领导喜爱,只好听其摆布了。我想起古代名士却偏爱海棠,宋人苏东坡描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还有诗句赞道:“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金人元好问也有诗句吟道:“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

4、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他们把海棠描绘得如此高雅,让我费解。冬去春来,在我桌边的那株海棠疯长起来,进入初夏竟超出办公桌半米高。好像天天都在变,叶子又肥又大又嫩又绿,颜色由浅变深,生机勃勃,这使我对它有了好感。某日,我心里颇烦,默默坐于办公桌旁,紧蹙眉头,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口,仰望窗外那蓝天高空,飘荡着的几朵白云,在缓缓变化着不规则的形状。良久,收回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落在面前那株大叶海棠上,细观之,发现它的茎、叶、花都很奇特,心里不禁一颤,原来海棠竟然这么美呀!那株静静伫立的海棠,主茎有拇指粗,像青竹节似的。茎节处有小毛刺儿,并生发出许多幼嫩的枝杈,有长有短。主茎像一根支柱,支撑着那枝

5、杈上宽大繁茂的叶子。这些叶子肥大而奇特,中间凹陷,勺子似的,正面呈深绿色,背面呈朱红色,如同天上的红云。叶子边缘有毛茸茸的如发丝细的小锯齿。轻轻扒开叶子,叶下隐藏着一朵朵红得像胭脂的小花,层层叠叠,簇拥在一起,似花环套花环,形成一个鲜艳的大花球。花瓣如同压扁的小山桃,又像少女染红的手指甲。嫩黄色的花蕊,包裹在花瓣中间,含而不露。朵朵盛开的鲜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它默默地隐藏在海棠叶下,不愿炫耀自己。由这些花点缀出的整株海棠,漂亮极了,这不由让我想起词人李清照的词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终于明白那些古人钟爱海棠的情结,明白了科长为什么不让丢掉那盆海

6、棠的原因。原来,它竟是如此之艳丽,如此之娇媚,这不得不使我改变对海棠的看法了。从此,我精心养护这株海棠,使它枝繁叶茂、鲜花常开,使它为我们的办公室增添一份生机和春意。后来每当我细细观赏这株海棠时,心里就有一番感慨,假如当初很讨厌它,把它扔掉,或挪走,或让它干枯而死,那我很难改变对海棠的看法,或永远不会发现它的美;再如每人都像我这样,老是带着对事物最初的判断眼光去审视一切,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4 . 通读全文,找出表现“我”对海棠情感变化的词语或短语。心里不舒服_不禁一颤_5 . 作者从茎、叶、花三个方面描写了海棠的奇特,请仔细阅读第段,仿照示例进行概括。示例:主茎:粗壮,像青竹节,像支

7、柱。叶子:_小花:_6 . 文章第段引用了苏东坡、元好问的诗句,第段引用李清照的词句,分别有什么作用?7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语句。我默默瞥一眼那株大叶海棠,又矮又小又瘦,盆中的黑土脏兮兮的,叶片皆是星星点点的麻脸,从未见它开过花,像一棵山涧里的野蒿,留它何用?8 . 文章最后说“后来每当我细细观赏这株海棠时,心里就有一番感慨”,请你说说自己从作者的感慨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雪之梦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

8、在人们的遐想里。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

9、,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

10、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

11、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9 . 文章写“雪之梦”,为什么从冬天的画面写起?对全文来说,第段有什么作用?10 .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的感情变化。11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2)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12 .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13 . 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的雪和记忆中雪后的美景,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

12、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四、综合性学习14 . 综合运用选段一: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选段二:托尔斯泰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选段三: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1)仿照示例,填写表格中的内容。选段修辞方法作用选段一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也表明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选段二夸张比喻选段三比喻(2)至少运用以上两种修辞,写一个你熟悉的某个人物的特点。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综合性学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