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当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268688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当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探究当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探究当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探究当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探究当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当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当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当代中学生存在的三大问题文/悠然无语 从教以来,虽谈不上鞠躬尽瘁,但自认为也是兢兢业业的,特别是从事学校德育工作以来,随着与学生接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感觉到现行教育的苍白与无力,归根结底在于当代中学生存在的三大问题。问题之一:诚信缺乏 教师间普遍流行着一句话:现在的学生除非你摁住屁股,再踏上一脚,否则绝不会认错的。不可否认这句话带有明显的偏激,也缺乏对学生必要的信任,但确实这也是教师最无奈的事情之一。一次在查寝时,寝室大门是锁着的,寝室*高二女生正旷课在寝室,问起原因却说有急事请假了,边说边拿出 管理员的钥匙让我看,当时我真的相信了,为了省事我就让她开锁,结果她最终没翻开,钥匙是假的,她

2、翻越栏杆钻进寝室的,这件事确实让我震惊。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旷课后报假名字、假班级,开家长会找托充当父母,摹仿班主任签字,私刻政教处专用章蒙混过关可以想象,小问题就想方法设拒绝成认,一旦发生诸如打架、偷盗、上网等的大问题更是誓将抵赖进展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当代中学生如此的诚信缺乏?我们为人父母者,我们的教育方式,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不安康的道德伦理,是不是都应该认真地反思,深刻地反醒下?问题之二:极度自尊 教师中间还流行着一句话:教不好是能力问题,打学生是道德败坏问题。确实,当今是法制社会,我们的教育是文明教育,体罚打骂都是为人师者应该杜绝的,事实上不把学生当人看,残忍体罚学生的犯罪行为,是极个别

3、的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才会为之的行为,更多的只是善意的,可就是这些善意,却造成了对教师的极大伤害,也严重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陷入不敢管,不敢碰的困境,甚至竟造成个别学生恶意侮辱、谩骂教师的现象,教师也只有默默承受,仿佛只有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才是合格的教师,难怪学生经常会说我长这么大,我爸妈都没这样对待我,都没舍得打骂我,你算什么?教师的尊严何在?谁来维护教师的合法利益?许多教师都有过这样无奈而又心酸的感慨:我不求学生报恩,只要学生不记仇就知足了昨夜,我十二点查完寝后才睡,早上五点一直又忙到中午,本来午休决定睡会的,寝室里却传来学生的嬉笑打闹声午休期间不准进入寝室,一个女生甚至将学校未启用

4、寝室门锁撬开,私自搬进去居住,好言相劝后我告诉她到寝室门口集合,等我下楼后却不见其影踪,她又错上加错地钻栏杆扬长而去了,事后我叫她谈心,她态度蛮横,拒不认错,无奈之下我踹了她一脚绝对是象征性的那一种,谁知她就大喊大叫起来,说教师体罚学生,扬言要告到上级部门,大声质问凭什么踢人?象这样的事情很多,教师被学生谩骂,忍着!教师的门被学生堵住锁眼,忍着!教师的自行车被学生扔进茅坑中,忍着!要不就是一句学生小,不懂事一带而过,真不知道教师要忍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这种忍,算不算对学生的纵容?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起作用时,是教师的失职,还是教师的无能?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一味地责骂学生不对,置教师利益于

5、不顾也不对!问题之三:心理脆弱 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今的中学生最缺乏的是心理承受力,遇事不冷静,经不起打击,心理极脆弱。具体表现为:养尊处优,不懂感恩;个性极强,不能受气;情绪偏激,易走极端;意志薄弱,不能自律。*高一女生,其父母三十多岁,喜而得子,自是疼爱有加,这形成了她受不了气,听不下话的病根,也就难免出现了两次出走的过激举动:第一次是因为受到班主任批评后,受不了气不声不响地出走了,一走就是四五天,父母动用了所有关系,最终在网吧中找到,问及她为什么出走,她说:心情烦闷,没有可以相信的人,只有到找网上寻求刺激,排解烦闷。第二次出走,是因为自身有诸多缺乏,如不讲究卫生,深夜打等

6、引起众怒,终于在一次丢钱后,所有室友都把矛头指向了她,于是她一不作,二不休,不顾第一次的誓言与保证,第二次出走,整整一星期无影无踪,可怜父母急白了头,疯了似地寻找,找遍了全市的网吧,仍无音讯,班主任也是深感责任重大,一个刚毕业不到一年的小伙子瞬间变得沉默寡言,谁也没料到她出走理由竟是:我就是想报复,所有人都不理解我,我不能好过,也不让你们好过。*高一男生,身为独子,养尊处优,情绪偏激,欺软怕硬,对好欺负的同学为所欲为,对欺负他的同学逆来顺受,人性也在天堂与地狱间反复地折磨着,却始终不懂得如何解脱?既不向教师反映,也不向父母反映,终于在一次遭受同学欺负,又因上网受到父亲打骂后,一时想不开,走上了

7、极端,在家中割腕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同学、教师、家长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深怕稍有不慎会让他再受刺激,于是他也就由奴隶变将军,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所有人的关爱,居然开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期间我屡次找其谈心,发现他心理脆弱,心情矛盾,明知道父亲为他好,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报复父亲粗暴的责骂,他打骂别人也是为了变本加厉地报复,他顶撞教师就是为了先前的无人问津,可所有的一切又不是他的本意,他甚至比原来更加痛苦,目前经过班主任、家长、学校的努力,情况有所好转。上述是两个案例是个案中的个案,不代表全部,却映射出了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问题。其实工作中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8、吃饭时无意识的小拥挤,同学无意间的小玩笑,值日时无意识的争执都会引发大打出手,极少数学生拉帮结派,哥们意气,抱成团儿,偷盗敲诈,带有明显的暴力犯罪倾向,有些学生存在着自暴自弃心理,自身学不进,成绩追不上,就通过其他途径吸引别人的关注,留长发,穿奇装异服,带手机,听MP4,成心寻衅滋事,恶意顶撞教师,随意贱踏父母心,反正怎么痛快就怎么来,全然不顾他人感受,只求自身的满足。分析与探究 总之,归纳起来中学生存在的三大问题,有家庭教育原因,有教育自身问题,更有社会气氛问题。现分析与思考如下: 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所起到的影响与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和弥

9、补的。通常来说:单身家庭的子女容易心理偏激,容易走极端。娇生惯生、养尊处优的家庭子女,容易造成个性较强,心理脆弱,缺乏爱心甚至于难以相处,久而久之会脱离集体。记得在一次家长会上,一名学生声泪俱下地哭诉着心中的委屈:父亲性格粗暴,只知道赚钱做生意,忙于做生意,对自己要么是不管不问,要么是拳打脚踢,母亲热衷于打牌,每次回家总是冷锅冷灶,满屋乌烟瘴气,往往是作业没法写,迟迟无法睡,更有甚者几钞票打发其上街吃饭,最后他那一声:爸爸,妈妈,求求你们关心下我吧,儿子好想学习,可实在是学不进呀,更是让绝大多数的家长低垂下头,流出热泪,我想这种不当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在大多数家庭存在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10、的身心成长。还有些家长,缺乏与学校的主动沟通,不打,家长会不来,通知书不签字,班主任不认识,任课教师不了解,学生是好是坏随他去,只要钱如数给,孩子不出大事就行,有道是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没妈的孩子象根草,则这些有妈却形似没妈的孩子又象什么?这种极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是学校教育无法弥补的,而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安康成长。 教育体制方面,现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容易形成以成绩论成败和一俊遮百丑的畸形开展之路,在重教学无视德育的教学思想影响下,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教育,不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安康成长,单调的唯教学,唯成绩,唯分数论,势必会造成成绩不好的学生倍受冷落,心理失衡,以至于自

11、暴自弃,最后彻底丧失信心。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集万般宠幸与一身,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自以为是,傲慢冷漠,缺乏爱心,不懂感恩的性格。而那些不上不下的学生,则甘愿位居人后,比上缺乏,比下有余,满足于现状,缺乏进取心和上进心,缺乏必要的动力与毅力。学生如此,教师也会如此,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育对象,教育重点,教学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都会围绕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教育对象上容易重成绩好的学生而无视绝大多数学生,教育重点上重教学成绩而无视德育教育,教学容上重知识传授而无视成人教育,教学模式上重急功近利而无视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上重因循守旧而无视开拓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高分低能,就是低分低

12、能,或是缺乏健全的人格,或是缺乏安康的心理,实乃教育之悲哀,令人痛心疾首。 至于社会气氛方面,教师们常这样抱怨:学校一个月的教育效果,经不住不良社会环境三天的异化,就变得荡然无存。确实,时下盛行已久的读书无用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老实人吃亏,明眼人沾光等不良思想,会对中学生人生观成长造成极大负面影响。时下风行全球的网络游戏、网络经典,网络游戏中过多的血腥与暴力,乃至原始的弱肉强食,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也正因为中学生性格多变,自控力较差的特点,往往沉溺于网络中不能自拔,荒废学业,甚至于走上歧途。我曾经与上网学生谈过心,多数同学都属于自控力差的那种,不想让网却又控

13、制不住,他们其实也希望网吧能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也想摆脱网络的诱惑缺乏的良好的气氛和必要的引导,他们的个别人上网成瘾,甚至于走上了欺诈偷盗的犯罪道路。总之,回首今天的教育,有些教训是惨痛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但良好的社会气氛,却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教育下一代不光是学校,是教育部门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理解与支持,并坚持不懈的长时间共同努力,方可有所好转,而这也正是目前教育的无奈与困惑。思索与建议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眼下,教育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场关注教育,国家和各级政府也把教育摆上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这些显然还远远不够,要彻底解决中学生存在的三大问题,

14、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全社会要实现关注教育的软着陆。即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要在优化教育开展环境,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上下功夫,要多为教育出计献策而不是横加指责,要多优化自主宽松的教育环境,而不仅拘泥于物质支持和硬件完善,要尽可能地全方位评价教育,而不仅仅停留在少数尖子生的升学率上,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真正结合在一起,共同营造一个安康、文明、和谐的社会化德育教育网络,中学生存在的三大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教育部门和学校才有敢于在做人成才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有所建树,有所突破。 2、教育要在实践中由量变到质变。教育人士常这样说:招生制度就是悬在学校头上的尚方

15、宝剑,招生制度不改革,评价体系不改变,教育改革根本就无从谈起。然而,尚方宝剑难除,招生制度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办?不等,不靠,要有亮剑精神,在实践中由量变到质变:一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难道就是多让几个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多让几个学生考上几所名牌大学吗?答案当然是否认的。但在现实中,我们确实是把每个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这所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各学校也把每个班级升入更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数量,作为评价一位教师、班主任工作的标准。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教育的片面性。二是落实到教育行动上。简单说就是抓好三项改革:减负、招生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这三项改革,一直以来说的多了,讲的多了,方向早已明确,措施早已拟定,甚至已付诸实施,只是还不坚决,不够踏实!总之,步子不要太多,理念不要太超前,脚踏实地,抓一点是一点,这点尤其重要的。 3、初中、小学教育要尽快重心转移。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尽快向做人成才的素质教育转移。其实,我市的中招改革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招分配指标的指引下,初中、小学教育初步进入了良性轨道,拥有了较为宽松的教学气氛,也拥有了较为充裕的空闲时间,但这种气氛一定要用来探索素质教育,这些空闲一定要用来开展德育活动,否则就失去了中招改革的意义,也就会出现当前局部学校享受空闲,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