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物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25833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物体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物体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物体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物体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物体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物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分一分认识物体(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目录上学了1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第二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6第三单元: 分一分、认识物体57第四单元:课题(认识11-20各数)66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78第六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93第7单元:总复习111上学了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教科书26页。二、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在数110各数和对高矮、长短、大小、多少的直接比较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3在数一数、比一比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尽快适应学校的数学学习。三、教学重点:建立数

2、感。四、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能力。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上学了教学内容教科书24教学目标1. 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了解学校的生活,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口语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2. 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3.初步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学重难点1.学会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2.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景1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生齐答)2老师看见我们班的小朋友一个个都很可爱,老师也很高兴。今天不只是你们上学了,小明也上学了,他请我

3、们去参观他的学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师生互动1.了解学校环境,激发观察兴趣 (1)(投影仪出示“上学了”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可以从近往远, 从远往近,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开始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生看图回答:(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生2:这里有一幢大楼;生3:这里有一面红旗;生4: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 (2)有许多小朋友都想说,现在就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你看到些什么?(生相互交流) (3)生交流完后,请勇敢小朋友和全班同学交流,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2数图中的数量 (1)刚才有位聪明的孩子说

4、的是“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他带着一个数“2”来说这件事,真棒!其他小朋友也能像他那样带着一个数来说一说吗?(师根据生回答,贴出相应的数字)(生思考回答)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生相互交流) (3)生交流完后,谁能给大家说说你看到些什么?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哪些数呀?(引导学生说出110) (4)师生齐唱上学歌。3教师指导学生看P4图再来数一遍,并用手势来表示110。三、实践活动1请小朋友用带数字的话来作自我介绍,老师先作一个示范,“我今年XX岁,家里边有

5、4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有1台电冰箱,2个电视机”懂了吗?现在就说给你的同伴听听。(生交流)2生交流完后,请勇敢的孩子和全班交流,并要求其他孩子数一数他一共说了多少个数字。师及时鼓励说得好的学生。3全班一起游戏,找一找你的好朋友,把自己介绍给他(要求用带数字的话来作自我介绍)4.师生齐唱找朋友歌。四、课堂小结1.刚才老师带大家参观了小明的学校,你们喜欢吗?2.小朋友们这堂课表现得很棒,说了许多带数的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你们知道这节是什么课吗?3.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4.数学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小朋友们去探索,有许多好玩的东西等着大家呢!教学板书上学了1 2 3 4 5

6、 6 7 8 9 10教学反思比一比教学内容教科书P5-6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以及会判断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多少;2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初步比较物体高矮、长短、大小及多少的方法;3在小组活动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轻重、长短、大小、多少的方法。2.掌握三个事物比较的方法。教学具准备五角星、纸袋、各种文具教学过程复备一、复习旧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数一数,谁能把这些数数给大家听?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另一个朋友“比一比”。二、新课1比高矮 (1)创设情景:(在黑板上方贴一颗五角星,下方也贴一颗五角星)

7、谁愿意把黑板上的五角星摘下来?(学生上台摘五角星,但只能拿到下方的五角星,拿不到上方的五角星。) 提问: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个五角星?(师边说边取下黑板上方的五角星) 刚才那位小朋友为什么拿不到这个五角星?(老师高,小朋友矮) 那我们就先来研究高矮问题。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请两位个子差不多的小朋友上台,分别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提问: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看不出)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比较呢?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比高矮的方法。小组汇报、交流。(只要能讲清怎么比就行了,不用说出具体的方法,如:两个人可以站在一起,背靠背,站直比等)举例说说身边的物体谁比谁高,谁比谁矮。2比长短 (1)创设情境:

8、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起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交流、汇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两支铅笔,两把尺子)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提问:怎么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小组汇报。(生可能说出:看出来的,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物体的长短)学生小结:在比较长短时,不管是竖着比,还是横着比,都应该把这2件物品一端对齐,比另一端,看谁长谁短。举例说说身边的物体谁比谁长,谁比谁短。3比大小 (1)出示两个球,一大一小,让学生比较这两个球的大小。 (2)学

9、生讨论、交流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4比多少 (1)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认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桔子有5个,梨有3个;生2:我发现了小树有4棵,花盆有 4个;生3:我还发现了桔子多,梨少;生4:我还发现了小树和花盆同样多。) 提问:你真棒,都知道同样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树和花盆,没有多余的,就是同样多。)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下面我们通过学具来摆一摆,说一说。 (2)摆一摆、说一说。(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一个同学摆,同桌摆时和他摆同样多。 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提问:同桌合

10、作得真好,想一想,怎么摆,老师一眼就看出来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说出生活中多些、少些、同样多的例子。 (生1:我们班男生多、女生少;生2:我们的书比本子多。)小结:高矮、长短、大小、多少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课堂活动 投影仪出示比一比,说一说。1认真观察,说出图意,然后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时,重点说说比较的方法。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比一比要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比高矮、长短要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多少、大小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轻重、长短、大小、多少、

11、高矮都是相对而言的。)教学板书比一比一、比高矮 二、比长短三、比大小 四、比多少教学反思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教科书725页二、教学目标: 1、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儿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认、读、写5以内的数,会用5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2让儿童认识5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表示5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的方法。3、在具体的情境中与活动中,初步体会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5以

12、内的数的加法与减法。结合计算体验方法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4、注意数、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习惯。5、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与初步的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三、教学重点: 数的认识和加减计算。教学难点:1理解“0”的含义以及加法、减法的含义;25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课时:9课时15的认识 2课时0的认识 1课时比较 2课时5以内的加法 2课时5以内的减法 2课时机动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78页例14,P9页课堂活动1、2题;练习一1、2题。教学目标1. 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

13、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2. 培养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3. 初步感知“应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 5的写数;1 5的数序及表示意义。教学具准备圆片15个、课件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景1小朋友们,知道我们每个星期一早上要干什么吗?2我们每个星期一早上都要举行升旗仪式,知道升旗要干什么吗?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投影仪出示例1)。二、新课进行1感知15各数(教学例1) (1)仔细看图,看看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2)根据图,用数字说一句话。(有多少面国旗?国旗上有多少颗星星?有多少个小朋友?.) (

14、3)仔细听老师这句话,看看里边有几个数,都是哪些数(升旗仪式开始了,两个小朋友向国旗行队礼,两个小朋友奏国歌,一个小朋友升国旗。) (4)试一试像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 (5)按数字的顺序说出图中有什么。2认识15各数(教学例2) (1)请小朋友把学具拿出来,我们一起来边摆边数。(生拿出学具边摆边数1 5,教师板书数字15) (2)请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在数字15的上方摆出相应的圆片。(生上台摆) (3)师指圆片,生说数。 提问:2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生1:5的前面一个数是4;生2: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分别是2和4.) (4)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考考你的同桌。(同桌间互问互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