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章教案复习进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25765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章教案复习进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章教案复习进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章教案复习进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章教案复习进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章教案复习进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章教案复习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章教案复习进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课题名称: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明确幼儿园教育目标.2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基本类型和内容. 3进一步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有关内容打下基础.重点/难点:如何将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分类教学准备:各种文件版本教学过程:教法提示教 学 内 容教师介绍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创建的背景及与世界第一所幼儿园进行对比(可播放一些影像资料)学生阅读,教师简要分析学生阅读归纳重点介绍:要求学生掌握颁布的时间、名称、意义等小结: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2.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

2、,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活动过程3.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一)广泛性和启蒙性(二)趣味性和游戏化 (三)综合性和整体性 (四)随机性和潜在性三、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由于受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无论是在观念,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不同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按特征分类1.生活活动内容: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几乎占了幼儿在园的一半时间,这也是幼儿园与其他教育阶段的主要区别之一.2.区域活动内容:指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

3、活中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满足幼儿不同兴趣和需要的最好途径.3.教育活动内容:指由教师依据目标专门设计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按教育内容分类 1.分学科式教学活动学科课程是指以科学为中心的课程,即把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科目或学科,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课程.2.综合主题式活动主要是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打破学科或领域的界限,把学习内容融会成一种新的体系.3.按领域分类活动(三)按组织形式分类1.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组织下进行活动.2.小组活动:就是将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小组

4、进行的活动.3.个体活动:一般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自发的,自由的活动.(四)按学习方式分类1.接受式学习:指幼儿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现成知识的过程.2.体验式学习:指幼儿亲身介入实践活动中,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3.探究式学习:指以幼儿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4.合作式学习:指以共同目标的设计和达成为先导,以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式的学习活动.(五)其他形式的活动1.全园活动 2.亲子活动作 业练习册:第一章第一节课题名称: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理

5、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2 了解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3 了解中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及其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教学难点: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教法提示教 学 内 容此部分内容可选学重点讲解学生阅读、归纳其各个阶段发展的时间、背景、特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等电脑课件:介绍陈鹤琴、张雪门以及陶行知的生平、主要贡献及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影响小结一、幼儿园课程的概述(一)课程的概念 纵观课程概念发展的历史,可以概括出以下五种典型的定义:1课程就是学习科目或教材2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

6、目标3课程即培养人的计划4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5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概括而言,课程内涵不可缺失的3个方面是: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和计划、课程作为经验和体验。(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研究”课题组所认定的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是:“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这个定义从广义的角度指明了幼儿园课程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二、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1背景:2

7、0世纪初,中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和杜威等人的思想相继对当时的幼儿园课程产生过影响。1919年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各种哲学流派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代表人物: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3主要观点: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4意义:这场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可以说,80年代以后开始的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二三十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1背景:1

8、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府在整顿和改造原有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幼儿教育。 在教育全面学习前苏联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也全盘接受其理论和实践经验。2特点:提出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活动,将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当时,学前教育虽然不再使用课程一词,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70年代后期,教育部组织编写全国统编幼儿园教材,由指定的出版社出版,供全国幼儿园使用。3意义:从50年代起,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学科课程对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后来,幼儿园

9、课程改革直接针对的是学科课程体系,尽管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学科课程的弊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是迄今为止,在教育实践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这种传统的学科课程。(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1背景: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展开了大规模的幼儿教育改革运动。来自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诸如蒙台梭利、杜威、布鲁纳,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开始广泛传播;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尤其是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再次受到重视,这些都为80年代以来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背景。1996年规程正式颁布,2001年指导纲要颁布。幼儿园可自主确定自己的课程,幼儿

10、园课程出现了多元化、自主化的趋势。2特点: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从各地自发进行的试验开始的,这些试验从单科扩展到了整体,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起了推动作用。在这些试验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幼儿园综合主题教育。除此之外还有活动教育课程、发展性课程、游戏课程、情感课程等。 3意义:反映了中国幼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精神,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逐步转为强调儿童的发展和一般能力的获得。课程的管理也开始注重园本课程的开发。各地区、各幼儿园的课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三、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方案(一)陈鹤琴(二)张雪门 (三)陶行知(补充)四、中

11、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二)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三)0 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四)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五)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作 业练习册:第一章第二节课题名称: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课 时: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指导纲要的框架结构,熟悉其基本内容2明确指导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其具体体现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学重点: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和指导思想教学过程:教法提示教 学 内 容阅读附录二归纳重点分析总则学生阅读,归纳其框架结构教师举例说明教师举例说明小结一、意义1它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教育思

12、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2它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重要的标志。二、框架结构: 见表:1-3-1三、内容解读从结构来看,指导纲要由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四个部分组成。(一)总则总则是第一部分,其精神贯穿全文。总则共有五条。1第一条说明了制定指导纲要的依据、原因、目的2第二条说明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3第三条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4第四条指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5第五条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二)教育内容与要求该部分内容提出将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并同时强调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

13、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指导纲要在对每一领域进行阐述时,均包含“目标”、“内容与要求”和“指导要点”三部分。1“目标”部分 这部分主要表明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主要的价值取向。所有领域的目标既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该领域特有的价值,也共同体现了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2“内容与要求”部分这部分重在说明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指导纲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革教学方式,希望教师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具体知识或技能的教学上,不要仅仅以固定的知识点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而是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幼儿实施实质性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指导纲要在每个领域中都没有单独列出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要求的细目,而是从活动的角度附带提出知识或技能要求。3“指导要点”部分“指导要点”主要有两大功能。其一是点明该领域知识的性质,教和学的主要特点其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三)组织与实施它提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则,明确了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贯穿着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教师的创造,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