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248969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摘要我国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教育,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塑造社会完整人。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完整人”我国教育,特别是乡镇学校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目标一致的。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有新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可见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能力素养的培养。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智商高,更要求情商高,情商又称情

2、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学校或家庭单方面所能办到的。学校的教育偏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即智商的培养;家庭教育偏重于道德教育和行为品质的培养,即情商的培养。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教育的最终目的,塑造社会完整人。 一些家长,特别是乡镇学校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与家长无关,只要交够学费,学校就得负责把孩子教育成为人才。殊不知,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通力协作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其中任何一方,这个人成功的几率是很小的。前苏联著名教育

3、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树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知识文化上的教育,我们提出的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讲的是道德教育,能力教育,树人教育。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敬畏道德,树立梦想,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很匮乏,自己的学历还没有孩子的高,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有的家长虽然自己的文化素养较高,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的目标的确

4、立是狭隘的,在中国的家庭常常听到这样错误的说法:“考不上大学,你做什么?扫大街,还是种地?”,狭隘地认为拥有高学历就是人才。不支持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科技活动;对孩子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关心过少,甚至不闻不问,导致学生情商较低。以上所提到的家庭教育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学校教育可以取长补短,“学校教育有专门教育者-教师,他们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并经过专门训练培养出来的。这样的教育者不仅学识广博、品德高尚,并且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还有的家长提出质疑,学校不是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吗?学校要兼顾德育教育、情商培养。学校教

5、育当然要兼顾能力培养,学校也应该重视德育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从提出到确实落实的过渡时间内,众多家长还是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在高考升学率压力下,学校所安排的课程,特别是高中课程除了高考必考科目外,德育课程几乎是一个空白,学校的德育教育来源于课程中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教育和一周一次的班会课。而且这些教育是面对众多学生的,每位学生能否在相对少量的德育教育中获得感知,由于学校教师面对的是众多来自不同家庭情况的孩子,难免有些了解不够,顾全不及,有心无力,有所偏颇。这些学校教育缺陷不能忽视,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

6、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见如果学生拥有知识,但是道德败坏,是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希望学生家长能与学校共同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发挥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为最终塑造和谐的人才奉献力量。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家长对自家孩子是一对一的交流,家庭教育能更具针对性;孩子与父母日夜相处,“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更清楚自己孩子的特长,更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家长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纠正。根据一份22个城市的调查报告显示,实际上我国中学生中有各种心理问题者达15一20,表现形式以亲子矛盾、伙伴关系紧张、厌学和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等现象为多。这份调查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的来源家庭与学

7、校。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通力合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和家庭应当长期建立联系,有计划,有组织,有层次的开办家长学校和组织家庭教育管理小组。最终达到教育家陶行知的要求:“改造学校的教育,使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文化的精华。要革除体罚,改良赶考,注重启发,使小孩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总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继续。取长补短,共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参考文献1陶行知.每天四问.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陶行知全集.第4卷 .2泓露沛霖.情商决定命运.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3左红梅,李传伟,李民生.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家庭做起.航空教育.2003年第一期.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