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伴我成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244165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伴我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改伴我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改伴我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伴我成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改伴我成长自从参加课改以来,我走过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热爱的心路历程。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两年来的新课改实验使我深深地认识到: 一、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要发生变化: 过去的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新课改则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促进学生以能力为中心的整个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教师不仅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人生的

2、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要真正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而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自我调适、自我选择。教师还是新课改中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的学习和研究适应新课改的新思想、新方法,把以往的“教书匠”转变为新形式下的“教育家”。教师的持续进步和发展,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改的保证。 二、新课改中教师行为要发生变化: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

3、核心理念,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做到: 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理念中,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其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关心和牵挂。关注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在生动愉快的气氛中去听老师讲课,去获得知识。当然要正确理解“活”的真正含义,在课堂上并不是越“活”越好,“活”要活的适当,“活”的有度。而不是像有的人认为的课堂上要一团和气,有意创造出一种兴高采烈的气氛。这样的观点是对新课改的错误认识。 3、教师要学会尊重、赞赏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学

4、生同时还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的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或经过努力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4、要注重对自己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不段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自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5、在课改实验中,教师除了要面对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和周围的教师加强合作。不同学科的教师要互相合作、齐心合力的培养学生。其次,还要与家长沟通,处理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力求在教育方法和教育要

5、求上与家长一致。 三、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当前,在学校活动中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师生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个别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对待,侵犯学生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师生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混乱。二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关心学生,实质上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新课程改革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信任、民主和发展创新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要用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提高法制意识,加强师德建设,切实保

6、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用教师良好的基本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总之,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教师需要全身心投入,需要在完善各种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方面共同努力。 四、新课改中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 一是要关注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以往的教学只用考试这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不去关注各种智力类型的学生,导致了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新课程倡导多元化的课程。智力结构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改变了那种“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在单纯的知识传递中,学生的经验

7、不被重视,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只注意了知识的传授而导致了思维的僵化,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随着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去合理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干涉,只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教师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只要学生能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得以尽情的发挥就可以了。 三是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学校生活和质量。这其中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证明: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和良好的学习心境,就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状态反映,是学生从被动的学习里走出来,在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实践证明,作为一名新课改中的教师,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