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现状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23758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现状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现状分析 沭阳县扎下中心小学 223600 钱兆成 内容摘要:苏北农村小学教育严重失衡:大量的优秀教师集中在城区学校,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严重超编,另一方面近年新增设的课程得不到有效的开齐、开足,这些课程的专业老师严重短缺,由于教师队伍超编,新鲜血液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恶性循环加剧。有的地方政府抑公扬民的改革举措,使得大量贫困学生因经费问题得不到公正的优质教育。严重失衡的教育发展形势导致苏北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素质在逐年下滑。关键词:苏北 农村小学 教育失衡 学生素质 下滑一 学校结构现状苏北学校的结构和分布已呈现严重不合理状况。城区,一所所现代化的学校星罗棋布;而广大的农村,上

2、点规模的学校寥若晨星。一些曾为家乡父老出过力、流过汗的学校早已化为人们的美好记忆,即使仍苦撑着的学校,正迈着老迈的步伐向死亡踱着步。导致这种令人痛心疾首现象的出现有如下原因:(一) 民办教育方兴未艾前些年由于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使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苏北大地生根发芽,丰富的工资收入导致大量优秀的公办教师从糠箩跳入米箩,让他们如此大胆步入小康的胆量是政府部门的来去自由令人看不懂,但都心知肚明的政策。这些现在仍然在编的公办性质的民办教师的大迁徙对公办教育来说如同抽了脊梁骨。据一些办学专家炫耀,如果把他们当初的投入看作是一块砖,那么他们现在回收的是一方砖,那可是三百倍的超爆发呀!我们不敢说这些民办

3、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不是冲着真正的教育去的,但如果没有金钱的诱惑,谁傻!据有关人员统计,城区中小学生占整个学生数的60%左右。(二) 四不像学校应用而生虽然省政府就规范办学早就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由于受到利益的驱动所使,明民暗公的所谓“四独立”的“四不像”学校仍在苏北某些潜规则的扶持下茁壮成长,这些学校集中着大量的优秀的公办教师,却实行民办学校的收费政策,想要说得清只有政府道得明。二 师资结构现状(一)师资老龄化苏北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虽然学历层次不够高,但90%以上都是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将大量农村学校“合格”的民办教师分层次、逐年全部转为公办

4、教师,让那些为祖国的农村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的,特殊年代的农村知识分子们,告别了历史舞台,转为正式享有国家干部待遇的人民教师。而正是这批老民办,在苏北农村各乡村小学中挑起了大梁,肩负起为祖国的花朵雕梁画栋的艰辛任务。虽然的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但他们的敬业精神是令人敬佩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结构的老化,新课标的不断变化,他们的教学落伍了。在这批老龄化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不会英语,即便会点也是“洋泾浜”式的,无法胜任“英语”教学这门课程,鉴于此,大部分农村小学放弃“英语”这门课程的设置。强人所难,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课程配置不合理,或者说不能因地制宜吧。手机功能可谓日新月异,年轻人,

5、甚至孩子们,简直是无师自通,任你不断升级我都能自如掌握。而我们这些老教师们能会些什么呢?会的只是接、打两个功能。面对这些,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会的长者们。又如何让他们去操纵那一台台尘封了的,国家无偿提供的计算机呢?与其让学生贻笑大方,落个晚节不保,不如继续让“信息与技术”课尘封下去。虽然学生偶有强烈要求上信息技术课的呼吁,但总过不了“把这道题做上来就让你们上信息课”,“把这篇作文背上来就可以玩计算机”的“刁难”。长此下去,学生也就无此“奢望”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都是身兼数科的“全能教师”,独当一面,曾有这样一句话“小学教师是万金油”。我们这些“全能手”是如何面对这些课程的呢?俗话

6、说:车到山前必有路。除了对付英语、信息与技术这种方法外,请看其它科目的教学情况。音乐:农村小学的老教师们大多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师范学习,对那由1、2、3、4、5、6、7组成的乐谱来说,要想准确发出音来,表达出优美的旋律,其难度丝毫不亚于英语。但是,我们有录音机,有配套的音乐磁带,因此这门课在农村小学基本上都能开设,不图质量,只要有。而且这样的教学手段还被他们戏称为“电化教学。体育:农村小学16年级,统一教材,统一教学程序。即:整队跑步自由活动下课。为什么?条件所限。你说我们的爷爷奶奶们,能舒展开那老胳膊老腿吗?能示范出前空翻,后空翻吗?品德与社会:由于这门课程的知识面相当广,要想达到新课标要求的

7、那样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知识点,多而广。能胜任的教师可谓是凤毛麟角。怎么办?照本宣科呗。科学:这门课程的教材编排极不适合农村小学的学生和教师。常常要由乡镇教研组,组织教师编写统一的作业设计,更难的是依教材而设计出的作业很难给出正确答案。虽搜肠刮肚,集众人之智慧,包括上网查寻,但有的答案还是不明了,于是只好删繁就简。老师都很难解决的问题,如何去教学生呢?课,还是要上的,不会的不能乱讲这是原则。教师队伍的老龄化势必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手段等的呈式化、老化、甚至僵化。虽然我们的教科研人员精心科学地制定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课程标准。但真

8、心去学习,去钻研,去实践的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能有多少?更何况我们这些思想意识已基本完全定型的长者们呢?虽然绝大部分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敬业精神,但由于他们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由于受到用人机制的制约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老教师都有得过且过,准备退休的思想存在,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缺乏进取精神,更无竞争意识。对新的理论、理念、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标准是有所闻,而无所问。乐道于对往事的回顾,追怀那逝去的伟大时代。而对新形势下的教改、课改、消极对待。“

9、丰富的教学经验告诉了我,万变不离其宗,改革这么多年,一加二还不是等于三嘛!”甚至以“乱弹琴”而“一言以蔽之”.虽然这只是极个别的不和谐的声音(三) 优秀人才外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苏北地区停止了民办教师的录用。八十年代初由于历史原因,学龄儿童数猛增,原有的教师队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数,同时广大家长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纷纷把孩子送进学校。在这种情况下,苏北地区又招聘了一批合同教师来扩充教师队伍,须知这批教师队伍,是从万人过独木桥的大学梦的桥上,生生地给挤下来的。没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直接走上讲台,很快就挑起了大梁,成了中流砥柱。为什么?因为他们有热情,而且他们的工资待遇远高于当时一般民办教

10、师。多少?24元月薪!当时的民办教师的工资还有一位数的呢!那是在农村让人眼红的数字。能不玩命和珍惜吗?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叶,随着师范教育的蓬勃发展,师范教育吸纳了一大批素质很高的教师候选人。那是在农村,师范生就是大学生,谁家出了师范生,那家的家庭的地位可就改变了。家长足可挺着胸,踱着步,等待他人前来问候。因为那是公家人了,吃、住全由国家包下,女孩子每学期还可节约下几十元呢!这批放在现在绝对一本的学生,经过培养,培训,大部分走上了教育岗位,挑起了当今基础教育的大梁。这批教师的素质至今还让人啧啧称赞,难以忘怀呢。因为,那可是真正的人才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不规范运作

11、,拉开了人们的差距,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明显拉大。虽然国家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法规来完善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推进全民素质的提升,为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教师的地位也较前些年有了大幅提升,在苏北农村,教师以由以前的“穷银行,富粮站,吃吃喝喝食品站,供销社最舒坦,小学教师没人干”的局面,成为苏北农村最好的职业之一了。但还远没有达到让人羡慕,能体现真正价值的程度。加之前些年不少地方出现的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地方政府对教师的地位不为重视,随意调遣派用:收提留、搞计划生育、扣你工资没商量等一系列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大大刺痛了教师的心。是“人才”就不能“屈才”,于是“下海潮”,“办学

12、潮”,“孔雀东南飞”等现象出现了,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大部分人很快学会了生存,而且生存的质量,对苏北农村教师来说:那是相当的不错!每当衣锦还乡,无不吸引动摇者的“讨教”。成功者“炫”,想成功的“眩”,于是滚雪球效应出现了。还有部分优秀教师则选择了改行,做领导。而且这时候确实需要这批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已达到换血,换思想的目的。经几折腾,苏北农村小学的优秀教师就大量地流失了。农村教师的流失主要是城区,结果使优秀教师高度集中在县城以上的学校,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教师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破坏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结构,破坏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身处领导岗位的领导们,年龄也多在四十以上,进取心,上

13、进心,大多下降了。况且,自己的子女多处在“高考”的主阵地,相当一部分精力要分到子女身上。(三)后任者整体素质下降随着师范教育蓬勃发展,导致师范教育的急剧膨胀,最终形成泡沫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师范教育“开闸放水”,大批中下等生堂而皇之地跨进师范大门,导致教师候选人的素质“每况愈下”。一批师范院校看重的不再是“人才”而“钱财”有钱,就可以进师范。位处战略重点的教育事业,竟使优秀学生纷纷规避。那些学习的失败者,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纷纷投到师范院校的门下,几经“磨练”,庄重的登上了指导祖国下一代的神圣讲台。同时各地方政府为了完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给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形象,又充斥了一些非师范类学

14、生进了教育战线。高质量的师资不见了,如何能铸就出高素质的学生呢?这段弯路将会使苏北农村的小学教育在短时期内难现辉煌。(四)培训、提高的过场化为了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普遍开展一次轮训,对紧缺学科教师实行定向培养,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师资培训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是令人欣喜的,但真正落实下去就难了。就以继续教育为例,已经搞了近十年的时间了,除了第一年大张旗鼓地搞了一下,以后各年学习了什么?即使是学习,也完全是走过场。继续教育的性质已完全变成了“继续收钱”!三 学生现状优秀教师的外流,必然导致优秀学生的

15、外流。农村学生家长图城里学校个啥?不就是那充满神奇色彩的“英语”与“电脑”这两门课嘛!他们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不再重蹈自己命运的覆辙。于是纷纷外出,拼命打工赚钱好把孩子们送进那优越的“贵族学校”,以期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样就使农村小学的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不足一百学生数的学校普遍存在。要知道,这些学生是实在走不了的学生,他们大多和贫穷,孤残甚至弱智有关。谁不想把“金”往脸上贴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地、各校早就不敢分“快慢班”了。然而我们的农村老师却是这样自嘲的:现在名义上是素质教育,不许排名,不许公布成绩,不许分快慢班;事实上国家已把它分成了快慢校了:城市学校是“快校”,农村学校是

16、“慢校”,农村小学成了收容所。这种“危言”不无一点道理。作为民办教育是对公办教育的一钟补充,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公办教育,然而在苏北!“反季节”的教育主流阻滞教育的健康发展。一切招生,统统让先于民办学校。经济条件差的家庭的孩子只能两眼泪涟的望名校兴叹了,苏北名校名师拒绝没钱的人。四 祈盼教育优质均衡改革为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多样的义务教育的迫切需求,切实解决我省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破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我省进行了教育优质均衡改革的试点。苏北人们祈盼这项举措的早日降临!参考文献:(1) 张兆权.关于连云港市村小2004年公用经费情况的调研报告(2) 王建维.注重优化培养过程 切实保证培养质量(3) 盐城师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