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216150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4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学设计须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相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3细致看图,讲解并描述图意,培育学生视察、思维和表态实力。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要爱护青蛙。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

2、词。课前打算教学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揭题小挚友们,老师先说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挚友。(蝌蚪)你们望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今日,我们学习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二、引导看图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愉快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老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2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青蛙)青蛙长得什么样?(青蛙四条腿,宽嘴巴,披

3、着碧绿的衣裳,露着洁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老师相机板书:碧绿衣裳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 乌龟)老师相机板书:乌龟三、自学课文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留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改变?四、检查、沟通自学状况1学习生字新词。(1)在课文里找诞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3)老师重点指导:蝌蚪,k d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n,13笔,左右结构。灰,hu,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

4、退。姨,y,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留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n,三拼音,10笔。嘴,zu,要读准平舌音,留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7笔,留意下边的写法。摆,bi,左右结构,13笔,追,zhu,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左右结构,7笔。鼓,g,左右结构,13笔,留意写好右边的笔画。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五、课堂练习1认记生字新词。2猜谜语。碧绿的衣裳披身上,大大的眼睛头顶长。宽宽的嘴巴呱呱唱,捉虫的本事高又强。(谜底:青蛙)其次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新词。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3

5、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二、导学课文1齐读第1自然段。老师提问:作者在这一段里写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是根据什么依次写的?(从头写到尾巴)把“一群”“几群”“一群群”作比较。2导读第2自然段。学生看图说第一幅图的意思。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段的?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作者写了4层意思:先写了小蝌蚪的改变,接着写它望见了谁,再写小蝌蚪是怎样问的?最终写鲤鱼是怎样回答的?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面对面主动打招呼)示范表演“迎上去”的动作。3导读第3自然段。学生看图练习说其次幅图的意思。这一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什么?(这一段先写小蝌蚪的改变,接着写他们望见了乌龟,再写小蝌蚪叫

6、妈妈,最终写乌龟的回答)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4导读第4自然段。指名朗读本段。学生看图练习说第三幅图的意思。启发思索:这一段是根据什么样的依次写的?(先写小蝌蚪的改变,接着写他们望见了谁,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终写青蛙妈妈说的话和动作)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白肚皮(露)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兴奋、很踏实)表演动作。5齐读第5自然段。老师提问:这时候,小青蛙又有什么改变?小青蛙跟着

7、妈妈做什么?(捉害虫)小结:教化学生要爱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挚友,特地吃害虫。青蛙擅长捕获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爱护青蛙)三、课堂练习1读写生字新词。2仿写句子。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愉快地游来游去有一群鹅有一群小鸡有一只猴子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看拼音,写汉字。Qng w m ma yu s tio tu,kun kun de zu ba,g zhe d yn jing,p zhe b l de y shang,lu zhe xu bi de d p。2说

8、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起先什么样?后来呢?老师板书: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四、总结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解并描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改变,再写小蝌蚪望见了谁,最终用对话来结束。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驾驭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依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志向象,按依次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五、课堂练习1说说我们应

9、当怎样爱护好青蛙和蝌蚪。2完成课后习题3。参考答案:(结合表演动作)迎上去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追上去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游过去是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兴奋,很踏实,欢快地游了过去。探究活动老师可以依据实际状况带领学生到旁边的小河、池塘、稻田边视察蝌蚪,亲眼看看小青蛙的外形特点,听听他们的叫声。充分利用班级的生物角,老师组织学生养几只小蝌蚪,定期视察小蝌蚪的身体改变,当小蝌蚪变成青蛙后,把它放回大自然,激发学生酷爱动物、爱护动物。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自愿结合,结合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配上富有情趣的音乐,进行表演,假如条件允许,还可以制作相关的道具:水草、荷叶、稻田等。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画,依据画

10、面内容开展讲故事竞赛,评出故事大王。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采纳连环画形式,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相互依附、相互补充、亲密协作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寻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妈妈一起捉害虫,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再加上采纳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所以学生应当有比较深厚的学习爱好。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学问,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小蝌蚪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识和宠爱的一种小动物。所以教学本课时,有条件的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视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读课文和视察生活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虽然熟识小

11、蝌蚪,但对小蝌蚪的改变过程却未必了解。而且,有可能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小蝌蚪为什么和她妈妈长得不一样等等。教学中要启发学生主动思索、努力发觉。、相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改变,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及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实力。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读书。课时。本课分为三大教学板块:一、识字、写字、借助图画猜一猜。自己看图、尝试读课文,不相识的字猜一猜,实在猜不出来的,做个记号。、借助小组学一学。小组里面一起想方法相

12、识生字。相互读,相互听。、借助课文记一记。在读课文时随机识记生字。 在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时,通过视察蝌蚪的颜色记住“灰”; 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辨别、记住“迎”和“追”。 视察青蛙的图片或实物,识记“顶、披、鼓”。、结合语言环境写一写。二、朗读感悟、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视察青蛙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做动作等形式帮助理解。、视察小蝌蚪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宠爱的语气。、看图视察:小蝴斟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改变?、找出相应的段落重点细读。找出自己喜爱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采纳表演的形式,自编自演,在情境对话中进行朗读

13、的指导:小蝌蚪有礼貌、有些关切、有些焦急,鲤鱼亲切、热忱,乌龟仔细、和气。三、实践活动、实地视察小蝌蚪和青蛙,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抓几只小蝌蚪养一阵子,视察青蛙的改变,并记录下来。、通过上网、看书、请教等各种形式,查找关于青蛙是益虫、小蝌蚪尾巴消逝之谜、蝌蚪的生活习性等资料,课间沟通。、语言的积累活动。 读一读,说一说。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洁白的肚皮 洁白的(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说出表示颜色的词。 读读说说。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已经( )。、读中感悟。整堂课,始终让学生干脆面对文本,开展特性化阅读。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

14、兴趣盎然地去读,读出情感。老师依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质疑状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始终是主动的。、演中理解。一年级学生对表演特殊感爱好。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表演,学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改变过程,而且对语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爱好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实践中积累。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寻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学问,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学习目标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青蛙一生的改变,培育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