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差别阈限的测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20698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量差别阈限的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量差别阈限的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量差别阈限的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量差别阈限的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量差别阈限的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量差别阈限的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量差别阈限的测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郭倩(西北师范大学08级应用心理班)摘 要 为了加深对出差别阈限的理解,学习应用恒定刺激法。 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以四名女大学生为被试,测量被试对重量的差别感觉阈限。实验通过直线内插法求得差别阈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中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关键字 直线内插法; 差别阈限; 恒定刺激法。1 引言恒定刺激法(或称固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mulus)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由费希纳提出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实验时让被试将比较刺

2、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标准刺激是被感觉到的某一刺激强度,比较刺激可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确定,实验选用七个刺激强度作为比较刺激。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示三类反应,即“大于”、“等于”、“小于”,分别记为“+”、“=”和“”。用直线内插法求得差别阈限,加深对差别阈限的理解,练习应用恒定刺激法。2 方法2.1 变量分析自变量不同水平的重量刺激。因变量被试的口头报告。控制变量疲劳误差、习惯误差、期望误差、顺序误差、空间误差。2.2 被试的选取实验选择三名女大学生为被试,身体健康,手部感觉正常。2.3 实验器材(1)重量器(差别阈标定重物)实验采用的系列,由8个重量组成:88g、192g、96g

3、、100g(100g2个,其中一个为标准刺激。另一个为比较刺激)104g、108g、12g。每只重量器外形尺寸:40mm(直径)48mm(高度)。(2)利用JGW-B型心理实验台迷津部分(将迷津测试板拆除,令被试右手伸入左套袖式靠光点闪烁仪被试仓边的测试口,主试将重量器交给被试令其用右手食指、拇指捏住)。2.4 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定重量材料中的 1个100g圆柱体作为标准刺激,从另外的7个刺激(88g、92g、96g、100g、104g、108g、112g)作为比较刺激。选择的依据是:最大的刺激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重于100g的刺激,它被感觉到比100g重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最

4、小的刺激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轻于100g的刺激,它被感觉到中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第二步:根据选定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让被试把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各比较50次,并按随机原则排列。200次。每对刺激呈现的顺序按随机原则安排。为消除时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前和在后的次数相等,即各为100次。第三步: 被试坐在心理试验台边,主试把重量器标准刺激放在迷津部分的仓内,将迷津测试板拆除,约20厘米处正对被试的地方。被试用左套袖手臂,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圆柱体慢慢向上举,轻轻上下掂两下,约两秒就放下。以后要求被试都按次方式操作。给被试如下指导语:“现在请你一对一地比较重量器的重量,当你右手食指、拇

5、指碰到重量器时,轻轻捏住提起约2秒钟,注意这时的重量感觉,放下时也要尽量保持这种感觉,当捏住第二个刺激时,就用你对第二个刺激的重量感觉与第一个刺激的重量感觉进行比较,如果你觉得第二个比第一个轻,就说轻,如果你觉得重,就说重;如果分不出轻重就说相等。每次比较后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尽量保持一致。请注意,要用第二个刺激的重量去比较第一个刺激的重量,要你判断第二个标准不第一个轻、重还是相等”。第四步:再对每对刺激进行比较时,主试先呈现标准刺激(或比较刺激),后呈现比较刺激(或标准刺激),被试用右手的食指拇指先捏住提举后,报告第二个重量比第一个重量轻、重还是相等,主试分别用“”、“+”和“=” 符号

6、进行记录。主试呈现重量是要保持同一位置,第二个重量呈现的时间不可太迟,当被试放下第一个重量后,主试立即换上第二个重量,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秒钟,以免被试的第一次感觉消退。两次比较至少要时间间隔5秒钟,以免各次感觉之间相互干扰。每次比较20次后,休息23分钟,并让被试将手臂离开桌面休息片刻。第五步:更换被试,按上述程序在进行新一轮实验。3 结果分析3.1表1第一名被试实验结果相应的百分数比较刺激/g 比较的结果(次数的%)“+”“=”“”11210810410096928810070703010300000402010100303040706090以变异刺激的重量为横坐标,以反应各变异刺激重于

7、、轻于和等于标准刺激的次数的百分数为纵坐标,把所得结果画成三条曲线。用直线内插法分别根据图表求出重量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限DLu=102.5-100=2.5g下差别阈限DLi=100-96.5=3.5g差别阈限DL=(2.5+3.5)/2=3g3.2表2第二名被试实验结果相应的百分数比较刺激/g比较的结果(次数的%)“+”“=”“”11210810410096928810070703010300000402010100303040706090以变异刺激的重量为横坐标,以反应各变异刺激重于、轻于和等于标准刺激的次数的百分数为纵坐标,把所得结果画成三条曲线。用直线内插法分别根据图表求出重量差

8、别阈限(DL)。上差别阈限DLu=102.5-100=2.5g下差别阈限DLi=100-96.5=3.5g差别阈限DL=(2.5+3.5)/2=3g3.3第三名被试实验结果相应的百分数比较刺激/g比较的结果(次数的%)“+”“=”“”11210810410096928890907030201010000601010010103010708090以变异刺激的重量为横坐标,以反应各变异刺激重于、轻于和等于标准刺激的次数的百分数为纵坐标,把所得结果画成三条曲线。用直线内插法分别根据图表求出重量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限DLu=103-100=3g下差别阈限DLi=100-96.5=3.5g差别阈限

9、DL=(3+3.5)/2=3.25g三名被试的重量差别阈限分别为3g、3g、3.25g,平均差别阈限为2.91g。上述实验中,被试的反应为三类反应,当只要求被试进行两类反应时,上述计算方法则会遇到问题:“大于”标准刺激和“小于”标准刺激的两条直线将相交于50%处,上限和下限值相等。此时,则要选取75%处,即与标准刺激完全能辨别(100%处)和与标准刺激不能辨别(50%)的中点作直线内插,求得上限和下限。这种差别阈限和前面提到的操作定义不相符合,因此常将这种阈限称为75%差别阈限。4讨论 4.1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只用经常被感觉到的和经常不被感觉到这一感觉过度地带的5-7个刺激;而这几个刺激在整

10、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和标准刺激随机呈现的;根据出现的次数来决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来求阈限。 4.2 韦伯发现,同类感觉刚刚能觉察到的差别,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恒定的。用公式表示即:I / I K.式中I为原来刺激的强度;I为刺激的增量,即最小可觉差;K是相对差别阈限,又称韦伯比值或韦伯分数。韦伯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韦伯定律。研究表明,不同感觉道的K值是不同的。研究还表明,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重量差别感觉阈限的K值约为0.030。四名被试差别阈限的平均数为2.91g,由此得出K=0.0291,基本符合韦伯定律。5结论 运用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四名被试差别阈限的平均数为2.91g,由此得出K=0.0291,符合基本韦伯定律。6 参考文献杨治良基础试验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周爱保,实验心理学纲要,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