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20126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民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民族民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民族民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民族民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民族民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民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民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族民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省民委关于做好民族文化进校园方案的通知以及市发(2017)15号文件精神,在上一年度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结合我校近两年开展此项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民族民间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加强我校“四风”建设的基础上,依托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开展校本教研,立足本土实际,努力推动并形成厚重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在感受民族民间文化无尚魅力的过

2、程中,陶冶师生情操,结合读书活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营造读书氛围,构建书香校园,培养好学博学的人,使我校教学工作凸现苗族、仡佬族的民族特色。 二、基本情况 市坪乡中心小学座落在市坪乡的集镇所在地,位置较为集中,本身就是具有十分丰富的民族色彩和悠久历史,全校教职工48人(含柏杨教学点4人),其中苗族、仡佬族占教师总数的92,中心完小学生689人,柏杨教学点42人。苗族、仡佬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8。 三、民族民间文化的内容 1、苗族、仡佬族的历史文化。 2、四村八寨的区域文化。 3、民族、民间文化与教育教学。 四、民族、民间文化的核心 1、整理、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2、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

3、承工作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校本教研,构建书香校园,培养学生。 五、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方式 1、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具有民族、民间特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 2、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每日下午放学、例假日等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开设民族风情课,将苗族、仡佬族的文化、风俗和节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六、采取的措施 1、成立一支以校长任组长的强有力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把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2、明确工作职责,作好工作分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各项活动; 3、让民族、民间文化

4、进入课堂。根据实际情况,作好课程调配,上好每周一节民族文化课; 4、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作用和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组建一支民族文化义务演出队,利用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日进行汇报 和送文化进村寨,到田间; 5、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筛选,找准切入点,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作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根据需要配备好必须的器具、乐具以及服饰、道具等; 7、继续安排老师深入村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有关民族民间特色文化的调查、走访与挖掘,做好各村各寨苗族、仡佬族的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等资料的搜集、整理; 8、作好课程资源开发,结合校本教材,充分利用学生中午

5、在校就餐时间,开展实践活动训练, 传承优秀文化; 9、设置专门办公室开展此项工作,建立专门档案,陈列相关资料; 10、组建一支合适、稳定的师资队伍,根据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学校将从专项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对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中做出积极努力和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 11、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学校从专项经费中拨出部分资金给每个小组作为活动经费,由组长灵活安排使用。 12、成立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小组。最大限度的确保课题研究出成果。 七、具体工作安排 1、成立领导小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结合我校近两年开展此项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民族民间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

6、组成部分。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加强我校“四风”建设的基础上,依托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开展校本教研,立足本土实际,努力推动并形成厚重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在感受民族民间文化无尚魅力的过程中,陶冶师生情操,结合读书活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营造读书氛围,构建书香校园,培养好学博学的人,使我校教学工作凸现苗族、仡佬族的民族特色。 二、基本情况 市坪乡中心小学座落在市坪乡的集镇所在地,位置较为集中,本身就是具有十分丰富的民族色彩和悠久历史,全校教职工48人(含柏杨教学点4人),其中苗族、

7、仡佬族占教师总数的92,中心完小学生689人,柏杨教学点42人。苗族、仡佬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8。 三、民族民间文化的内容 1、苗族、仡佬族的历史文化。 2、四村八寨的区域文化。 3、民族、民间文化与教育教学。 四、民族、民间文化的核心 1、整理、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2、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工作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校本教研,构建书香校园,培养学生。 五、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方式 1、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具有民族、民间特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 2、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每日下午放学、例假日等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开

8、设民族风情课,将苗族、仡佬族的文化、风俗和节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六、采取的措施 1、成立一支以校长任组长的强有力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把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2、明确工作职责,作好工作分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各项活动; 3、让民族、民间文化进入课堂。根据实际情况,作好课程调配,上好每周一节民族文化课; 4、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作用和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组建一支民族文化义务演出队,利用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日进行汇报 和送文化进村寨,到田间; 5、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筛选,找准切入点,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

9、学质量; 6、作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根据需要配备好必须的器具、乐具以及服饰、道具等; 7、继续安排老师深入村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有关民族民间特色文化的调查、走访与挖掘,做好各村各寨苗族、仡佬族的历史文化、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等资料的搜集、整理; 8、作好课程资源开发,结合校本教材,充分利用学生中午在校就餐时间,开展实践活动训练, 传承优秀文化; 9、设置专门办公室开展此项工作,建立专门档案,陈列相关资料; 10、组建一支合适、稳定的师资队伍,根据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学校将从专项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对在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中做出积极努力和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 11、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学校从专项经

10、费中拨出部分资金给每个小组作为活动经费,由组长灵活安排使用。 12、成立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小组。最大限度的确保课题研究出成果。 七、具体工作安排 1、成立领导小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的音频文件。 选出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老师,在放晚学集合时带领大家朗读弟子规,加强对该经典的学习,并让经典里的话语时刻熏陶自己。 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结合学校活动,把文明校园建设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具体措施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

11、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上寨村委会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长的个人习惯不是很好,而他们的孩子也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他们家长身上的某些不良习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决定在一个月内,让大家能够背诵弟子规,让中国文化的魅力,渲染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情况下,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的音频文件。 选出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老师,在放晚学集合时带领大家朗读弟子规,加强对该经典的学习,并让经典里的话语时刻熏陶自己。 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

12、内容。结合学校活动,把文明校园建设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具体措施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上寨村委会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长的个人习惯不是很好,而他们的孩子也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他们家长身上的某些不良习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决定在一个月内,让大家能够背诵弟子规,让中国文化的魅力,渲染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情况下,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大学语文和职业道德法规等课程作为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发挥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主要渠道作用的平台。 (2)宣传阵地。校园广播、电视台、学报、院报、校园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