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泥河模式”的产生及其创新意义与启示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2007年5月,在安徽境内的庐枞火山岩盆地深部找矿取得重大 进展 发现了泥河铁矿从首钻发现厚大磁铁矿体到2010年5月,短短三年时间,泥河铁矿完成了从普查到勘探各阶段地质工 作,编写了勘探成果报告,提交的资源量为:铁矿石1.83亿吨, 硫铁矿石1.4亿吨,硬石膏1340万吨,伴生铜7.88万吨,伴生铅锌 11万吨一个集大型磁铁矿床、特大型硫铁矿床、中型石膏矿床 为一体的矿区地质勘查工作宣告结束如此高效率的地质勘查工 作,在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历史上是罕见的因此被业界广泛赞誉 为“泥河速度”同时,更因为泥河铁矿勘查工作运行机制上有多 项创新,在全国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中被提炼归纳为“泥 河模式”我们作为泥河铁矿地质勘查工作的承担单位、“泥河模 式”产生的亲历者和历史见证者,把“泥河模式”产生的背景,其创 新意义介绍给大家,以期与同行们共同分析探讨,从中得到一些 有益的启示―、“泥河模式”的产生长江中下游的庐枞地区一直是安徽省的找矿重点区域几代 地质工作者在庐枞地区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取得了辉煌成就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在庐枞地区相继发现了罗河、龙 桥、大包庄等大型铁矿,成为我国地质找矿的经典范例之一。
在 总结长期找矿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地质技术人员对其外围地 区和整个庐枞火山岩盆地的地质成矿背景与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 研究,特别是对广泛分布的物探异常重新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综合 信息提取,对找矿潜力进行再认识,认为庐枞盆地找矿前景广阔, 萌发了深部钻探,向第二空间要矿的大胆设想由于铁矿在矿政管理上属于二类矿产,地勘单位不能直接登 记探矿权开展勘查工作为此,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借助于国家大 调查项目在探矿权审批上的优先条件,申报了《庐江盛桥一枞阳 横埠铁铜矿勘查》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并于2006年10月获中国 地调局批准安徽省国土资源厅随即审批了该区的探矿权,并注 明仅限于地质大调查项目地调院调集各路精英组建精干的项目 组立即开展工作2007年5月8日,项目组传来激动人心的好消息,项目首钻 ZK501孔在675米深处见到厚大磁铁矿体这一重大发现拉开了泥 河铁矿大规模勘查的序幕有了重大发现之后,如何解决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与商业性 地质勘查有机结合问题;如何加大投入,实现快速勘查,快出成 果;如何实现勘查开发一体化;如何更好地保证地勘单位长远利 益,又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2007年11月9日,一种特殊的形式为上述问题的解决铺平了道 路。
经过多方努力,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 省地矿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共同推进安徽省庐 枞地区矿产勘查合作协议》,即“四方协议”,明确合作四方以泥河 铁矿为突破口,统一部署庐枞地区勘查工作,通过四方联动,整 装勘查,尽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和中国 五矿集团公司组成矿业公司,拥有泥河铁矿探矿权,按照统一实 施方案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风险自担,收益自享四方协议” 完成了泥河铁矿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有机结合,理论探索与 实践总结相互促进,预查、普查、详查、勘探与开发紧密衔接的 制度设计,一场大规模勘查会战也就此打响安徽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市县政府从矿政管理、优化勘 查环境上提供了大力支持,中国地调局陆续投入项目资金约3000 万元,中国五矿集团投入1亿多元资金,安徽省地矿局调集19台钻 机在2平方公里的勘探区昼夜轰鸣,这是继1976年国务院副总理谷 牧亲自下令庐枞铁矿大会战30多年后,这一地区又一次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的大会战三年过去了,除了已经取得重大地质成果外, 矿山开发前期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二、“泥河模式”的创新“泥河模式”的内涵可以理解为:政府指导、公商结合、探采一 体、企业运作。
泥河模式”实现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首先是矿政管理机制 的创新公益性地质工作登记的探矿权,以什么形式直接转化为 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探矿权,此前无先例可循泥河项目的立项, 是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以开展国家大调查项目名义登记的探矿权 泥河见矿后,中国地调局及时明确让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利用项目 成果继续开展工作;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在已与安徽省政府签订战 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抓住泥河切入点,立即跟进;省政府和国 土资源厅积极支持,根据“四方协议”确定的原则,把地调院已登 记的泥河铁矿探矿权依法转入安徽地矿局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合 资组建的“安徽五鑫矿业有限公司”,为商业性勘查开发提供了前 提条件所以,“四方协议”的成功签署和协议四方的协调运作, 是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具体行动,是加快项目进程出大成果的 重要举措,开创了招拍挂以外的又一矿政管理新方式其次是公商结合机制创新大调查项目是公益性地质工作, 目的是圈定找矿靶区,引导商业性工作,减少投资风险,吸引社 会投资泥河模式”实现了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紧密结合, 国家公益性工作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企业成为勘查工作 的投资主体第三是项目组织运行机制创新。
安徽局与五矿公司迅速成立 “安徽五鑫矿业有限公司”,发挥了安徽局优秀的勘查技术、强大 的施工力量优势和五矿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充裕的资金保障优 势,实现了强强联合开矿而不是炒矿、投资而不是投机,共同 的目标使二者结成利益共同体,为快速开展商业性勘查开发奠定 了基础泥河铁矿从2007年5月发现后,安徽局随即优选19台钻机 会战,两年多时间即高质量地完成70多个钻孔、& 3万米进尺,2010 年5月提交勘探报告会战以局为单元,成立指挥部,整合人才、 技术、资金、装备各类资源,物、化、遥、地、测、钻多工种、 多方法一齐上,统一组织指挥,取得了钻探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工作质量好,无安全事故的良好效果第四是探采无缝衔接机制创新由于是采用企业机制进行勘 查和开发,在勘查阶段就考虑到如何使探矿工程有效地与采矿工 程相衔接,引入了开发设计院进行同步开发研究勘查与开发的 有机衔接,使勘查技术方案更为周密合理,从整体上大大降低勘 查与开发成本,从源头上解决了以往探采分属不同主体导致资源 开发周期过长的老问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开发阶段 的环境保护而勘查开发周期的大大缩短,也避免了勘探投入资 金的积压,加快地质成果变现,提高了勘探投入的回报率。
第五是执行地质勘查工作技术规范创新泥河铁矿突破了现 行地质技术规范要求的分阶段进行勘查的制约,采取普查、详查、 勘探一体化设计,整体安排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中密切跟踪、随 时会商、及时调整的办法,比起同类矿床的勘探,大大缩短了勘 查时间以相邻地区的罗河铁矿为例,同样是大型磁铁矿床,罗 河铁矿从1966年发现,1978年会战结束,1983年提交勘探报告, 周期达18年之久而泥河大型磁铁矿埋藏更深、钻探难度更大, 从发现到提交报告只用3年,创造了空前的“泥河速度”对地方基 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贡献大大提前如果生套规 范、按部就班,也就不可能产生“泥河速度”第六是共赢机制创新泥河铁矿的勘查和开发使中国地调局获得 了大调查项目成果、公益性地质资料、引导社会资本的成功经验; 地方政府获得了矿业大发展,就业、税收增长,实现了乡村变城 市、农业变工业、农民变市民;国有地勘单位获得了找矿成果、 劳务收益、探矿权股份收益、促进了改革深化;五矿公司获得了 企业扩张、资源控制、投资收益合作四方实现了共赢三、“泥河模式”的意义与启示在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地质找矿改革发 展处在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找矿迫切需要重大突破的背景下, 泥河铁矿的发现、勘探与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科学找矿的实践意义庐枞地区过去都是500米以浅见 矿,泥河铁矿的发现,证明了包括已知矿床深部及外围存在“第二 成矿空间”的推断拓宽了地质人的思路,解放思想有了实实在在 的抓手,找矿突破有了聚神发力的载体,理论探索的空间大大扩 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工艺有了用武之地整装勘查 全面拉开后,有可能找到更多更大的矿其次是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意义泥河铁矿的矿山建设初期 考虑按年产200万吨设计,现实际已按年产400万吨磁铁矿、100万 吨硫铁矿规模设计由于探采一体化同步设计,快速勘查开发, 泥河项目直接减少管理成本3000万元—4500万元按2007年1月 —2009年7月铁精粉均价计算,销售利润总额可达270亿元,净利 润157亿元按服务年限30年计算,平均年利润9亿元按现行税 费计算,纳税总额约103亿元,平均年纳税3.4亿元泥河铁矿的 采矿、选矿将为地方带来约4000个就业岗位,将大大促进地方基 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安徽局已在省政协会议上正式提出 在庐枞地区建设新兴工业城市的建议再次是对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推动意义泥河模式” 从实践层面对地质找矿改革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思想认识 到创新体制机制、从深部找矿到推进整装勘查、从勘查开发统筹 设计到执行技术标准规范的突破,多方面的创新把地质找矿工作 思路真正落了地,见了效。
泥河模式”丰富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 大讨论的内容,为大讨论提供了实证样本泥河模式”、“泥河速度”的产生,给我们许多启示:第一,要发挥好、保护好地勘单位的找矿热情泥河铁矿历 经几代人几十年“十月怀胎”,才在特定的环境、时机、政策条件 下“一朝分娩”找矿的难度和风险由此可见一斑国有地勘单位 作为地质工作主力军,拥有配套的专业化队伍、丰富的找矿经验 和成果、精良的技术装备、全面的地质资料信息等比较优势,几 十年摸爬滚打炼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作 风,属地化10年来积累壮大的经济实力,应当也有条件成为国家 找矿突破之依靠现在地勘单位将地勘业作为主导产业、立局强 队之本,能找矿、会找矿、也有快找矿找大矿找好矿的积极性, 政府应当用好主力军,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地勘单位有找矿的地盘、 有找矿的利益,保护和支持其找矿积极性提高地质勘查准入门 槛,挤出不具备能力的“杂牌军”,减少和杜绝炒作行为,净化矿 业权市场,才能真正发挥地勘单位的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 保稳定提供资源支撑第二,坚持发挥好公益性地质调查对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引导 和拉动作用矿产勘查是一项大投入、高风险的系统工程,财政 出资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前期勘查,降低找矿风险很有必要。
泥河铁矿前期基础工作可以上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最终由中国 地调局公益性大调查项目的继续引导才有了突破,这些前期工作 作为企业是难以做到的商业性矿产勘查也只有在公益性地质调 查的有效引导和拉动作用下才会做出判断和决策第三,企业介入矿产勘查会带来有别于事业机制的一些新的 变化企业反应灵敏,决策迅速,注重效率的特点在商业性矿产 勘查中优势明显在泥河勘查中,企业短时间内投入上亿元勘查 资金,这样的大投入,如果是政府财政资金,要经过年度预算、 审核、审批等程序,时间会长得多;在勘查过程中,勘查方案会 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这才会有普查、详查、勘探一体化设 计,统筹安排施工的前提,如果是财政预算资金项目,不可能作 这样的安排,也没有人能够承担这样的风险所以,正是企业运 行机制的作用,使泥河铁矿三年完成勘查任务,创造了 “泥河速 度”第四、政府要为地质勘查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泥河铁矿勘 查过程中,省、市、县政府给与了很多支持,多次出面协调、处 理勘查过程中所遇到的外部环境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感觉 到,在勘查工作后期,外部环境逐渐恶化,村民漫天要价、无理 阻挠勘查现象时有发生,对勘查工作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据了解, 类似问题在当前地质勘查中比较普遍,已经对顺利开展地质工作 造成严重制约,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地步,但是靠地质勘查单位自 身是无法解决的只有通过政府引导、健全法制、正确处理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