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导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177125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杨氏之子》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杨氏之子》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杨氏之子》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杨氏之子》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句子,背诵课文。3. 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 言的巧妙。【学习重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句子。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知识链接】世说新语故事: 汉朝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 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 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 阳,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 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

2、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 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 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 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是师生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那么,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 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 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

3、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 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学法指导】1、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 妙在什么地方。3、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解决疑难问题。4、推选一名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我会读1、我会认,会写以下生字。梁惠诣乃曰禽2、我会读准停顿、读通课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 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学法指导:文言文朗读应注意

4、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句子中 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 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二)我知道1、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写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的小说。2、参考注释,理解课文。参考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课文的大概意思。(学法指导:根据注释、查工具书、看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 句话的意思。)(三)我不解:通过对课文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呢?请写下来二、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品读句子,四人小组交流,推选代表汇报。)1、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2、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探究学习:(1) “为设果”是说谁为

5、谁摆放水果?(2) 文中的“家禽”指的是?(3)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学法指导: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 句更好?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婉转和机智。)(5)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后,会有什么反应呢?(学法指导:可以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想象。)4、熟读课文并背诵三、交流展示选派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四、达标检测1、梁国杨氏子九岁,。孔君平,父不在,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 子家禽。”(3)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2、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了,就大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五、作业1阅读世说新语其他的小故事,与同学分享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