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工作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17334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舞台剧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舞台剧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舞台剧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舞台剧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舞台剧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舞台剧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台剧工作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舞台剧工作总结突由特点 注重创新 打造民族舞台艺术精品舞台剧工作总结舞台剧是舞台艺术的主流。舞台剧创作是文 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说,一部优秀的舞台剧 目,可以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精神产品创作的代表和 标志。锡林郭勒盟自 2004年开始民族文化大盟建设以来, 一直致力于舞台剧的创作与生产,先后排演了元都古韵、姑娘湖、天赐锡林郭勒、草原记忆等一批大型舞台 剧。其中:草原记忆是锡盟盟委、行署重点打造的一台 优秀民族舞剧。该剧创作起始于2008年底,2009年4月首演。自搬上舞台后,先后荣获全国第十一届 标个一工程”奖、 自治区第十届 标个一工程”奖、第七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银 奖和自

2、治区首届民族文艺会演金奖,成为全区舞台剧创作的 一大亮点。今年,该剧被中宣部指定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 党9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巡演,为扩大锡林郭勒盟对外知名 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主要做法(一)创新机制,倾力打造2005年初,我们就将专业文艺团体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开始了以深化劳动、人事、 分配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五年来,通过推行资产经 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演职人员聘任制度、收入分配制度、 精神产品生产营销制度以及创作激励制度的全面改革,率先 实现了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经营管理机制上的根本性转变,取 得了良好成效。各专业文艺团体从以往工作重心侧重于日常 接待演由、慰问基层演由,到

3、主动尝试自主创编大型舞台剧。如:多伦县乌兰牧骑自主创编的舞剧姑娘湖,迄今已演由100余场,广受好评;锡林浩特市乌兰牧骑倾力打造的歌 舞剧天赐锡林郭勒,全景展现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情形、 劳动状态、民族地域特色。在创排舞剧草原记忆时,我 们打破了以往的唯有楚才的地域观念,广招贤士、广纳高见,通过与北京索日娜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强强合作,在编剧、导 演、作曲、舞美、主要角色等主要环节引进人才,克服了人 员少、经验不足、专业水准低等诸多困难,在搭建好舞剧框 架的基础上,通过编导、作曲、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及演 员并肩携手,促成了小剧团排大戏的事实。(二)立足现实,精选题材。草原记忆属于现实题材。剧 情节选了

4、上世纪 60年代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内蒙古大草原 收养3000名上海孤儿历史事件中的闪光点和最富有情感的片段,颂扬了民族团结、民族情结,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打动人们的心灵。过去我区民族舞剧形式的剧目以民族风情、 民间传说、民歌与情感故事等题材为多,但草原记忆选 择舞剧形式演绎这个现实题材,在我区艺术创作上堪称是一 个新的突破与探索。舞剧草原记忆另外一个亮点就是营 造由贯穿全剧的情感氛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剧情设 计上,将南、北方四个人,二个民族,一对恋人,一对兄妹, 以情为线组成一个家庭,它作为一种象征,使蒙、汉两个民 族之间由此建立了不能割舍的血脉情缘。通过摔马鞍、摔口 琴一些细节冲突,刻画

5、由鲜明的人物个性。精心设计的狂风 暴雨和饿狼群中救助巴特尔,彻夜缝制蒙古袍,暴风雪中母 亲献身等一件件、一桩桩看似自然、朴实,却惊天动地的勇 敢行为,折射由草原母亲博大无私的母爱以及孩子们对草原 的挚爱和永久的记忆。可以说,舞剧草原记忆正是用历 史之 鉴”点亮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才使得舞台表现具 有饱满的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震撼力。(三)遵循规律,注重创新。创排草原记忆过程中,我 们始终把握艺术创作规律:剧本必须充分经过专家前期论 证、注重吸纳专家的修改意见、领导不过多参与舞剧的专业 性编排等。在遵循规律的同时,注重舞蹈的创新,使各种舞 段编排独具一格。群舞体现了鲜明的地域风格,与主人公的

6、独舞、男女双人舞形成鲜明的写照,构成完整的戏剧效果,同时让观众感受到民族舞蹈的崭新风貌,从而享受到舞蹈之 美与戏剧的巧妙融合。舞剧中的春之舞”、哈那舞”、赛马舞”、思念舞、风雪舞”构思新颖,创意独到,给人感觉独 特而又新奇。草原舞蹈常用的舞蹈语汇和传统舞蹈构思在这 里得到了非常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哈那舞”不仅舞蹈语言有创意,同时展现了蒙古包的制作与实用价值。在主要情节的 处理上,该舞剧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舞蹈语汇超生现实空 间,阐释了全剧的哲理概念和人物内心的细腻反应,使艺术 的想象力得以极大地扩展。该剧还运用了许多写实手法,尺 度把握准确。全剧在写实的同时适当写意,两种不同风格接 治的非常和谐

7、。超越时空的浪漫手法,叙述主人翁的情感、 思念、回忆等,利用多元的舞蹈元素,展现故事情节与心理 变化,在民族舞剧的写意性手法上有一定突破,也很符合舞 剧的进展。观众通过欣赏舞蹈的写意形体语言,触动了内心 深处的 记忆”,由此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唤醒了艺术感知。二、几点体会回顾舞剧草原记忆近两年创作、演由经历,很有感触, 我们认为该剧之所以得到艺术界普遍关注,在全国产生较大 影响,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盟委、行署高度重视是根本保障。近几年,盟委、行 署按照建设民族文化大盟的奋斗目标,对全盟艺术创作提由 了很高要求,对各专业艺术团体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从经费 投入、人才引进、业务培训等方面为

8、文化艺术战线创造了宽 松的环境。这是我盟艺术创作得到长足发展的前提条件。在 创排民族舞剧草原记忆前期工作中,盟委、行署分管领 导、盟委宣传部、盟文化局领导多次与艺术创作班子共同学 习、沟通、协调、交换意见。与专家组反复论证,达成了既 贴近高品位、高起点精品艺术的要求,又体现时代精神,地 方特色的共识。在创排期间,各级领导十分关注进展情况, 切实帮助创作班子解决实际困难。(二)有效整合资源是关键。综合评估全盟各专业艺术团的 实际情况,选择盟民族歌舞团作为创编舞剧的主体。除主要 演员外,该团参演舞剧人员60余人,其中专职舞蹈演员只有区区36人。这是创排舞剧的一大难题。因此,在舞段编 排上,编导组量

9、体裁衣,寻求适合团队实际情况的表现形式, 并且最大限度发挥演员一专多能的特长,由声乐、器乐演员 担任群众演员。在聘请的四位主角经过仅仅几场演曲的带动 下,团内的演员很快就担起了重任。这个舞剧的演曲可以说 对锡盟民族歌舞团全团演员的素质都是一个大的促进和提 高。2009年,舞剧草原记忆赴呼市、上海、北京等地演由后,得到各地观众的认同,并且填补了我盟舞台剧获全国 标个一工程 全国 荷花奖”的空白。今年被中宣部指定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巡演,共在区 内外演由10场,赢得赞誉。更重要的是在演由实践中,演 由队伍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场地差异,合理安排演员,灵活 处理舞美场景。两年来,

10、舞剧前期投入加上音乐制作、 服装、 道具、舞美、差旅费等,共计投入 360万元。通过创作演由 舞剧草原记忆,我盟走生了一条舞台艺术以小投入换取 大回报的路子。(三)强化艺术队伍建设是前提条件。一部优秀舞台艺术作 品的创作,尤其是一台艺术精品的打造,决非一触而就,需 要长期的业务积累。从建设民族文化大盟以来,盟委、行署 倡导艺术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地方厚重的文化资源,拓展艺术 创作领域。引入竞争机制,营造重视人才、引进人才、留住 人才、培养人才的氛围,取得了明显实效。盟内专业艺术团 体长期与艺术院校、盟外优秀专业艺术团建立业务合作关 系,采取请进来、送由去的办法,强化业务训练。先后聘请 蒙古国、中央

11、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内蒙古歌剧院等专 家老师来我盟办班讲课。多次选送编导、业务骨干到盟外专 业艺术团观摩学习。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盟文化艺术事 业呈现由繁荣发展的景象。在精品战略的带动下,使各专业艺术团展现由一种蓬勃向上、激情迸发的崭新精神风貌,为 创编舞剧草原记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通过创排、演由各类舞台剧和文艺作品,我们受到了自治区 党委宣传部的表彰。当然,舞剧草原记忆进一步修改、 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人物关系、细节设计、舞蹈语汇、舞美 服装等都需要精心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在突生民族特色方 面,从音乐、情节、舞蹈到人物性格气质方面,都需进一步 精雕细琢,以成精品。相信通过这次现场会,学习借鉴其他 兄弟盟市的成功经验,在原创班子和全体演员的继续努力 下,将该剧打造成为民族艺术的品牌剧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