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教案课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148003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输教案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输教案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输教案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输教案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输教案课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墨子的思想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通过朗读,把握人物性格,感受作品强烈而紧张的气氛; 体会墨子散文论辨性强、逻辑严密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以读贯穿全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研习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人文情怀。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从容说课:公输选自墨子 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 止楚国攻宋

2、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 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 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 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 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教学本文, 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 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 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

3、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 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 大家又 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 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 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 公输 就讲述了这样 一则故事。二、文学常识介绍 (参见课本脚注)三、熟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一)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例如: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 (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 ) 子墨

4、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 ) 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 (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 ”(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 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 )(二)、译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四、课文分析(一)课文整体把握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

5、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2、本文主要写的几件事全文共 22 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气, 说服公输盘,并迫使楚王暂时取消了攻打 宋国的计划。文章开头先介绍事情的缘由, 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与楚王和公输盘斗争的经过,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绍了事情的结局,脉络清晰。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讨论、明确:见公输班,见楚王(论道义) ,见实力(斗实力)(二)、具体分析课文1 、研读第 1 一 12 段

6、。问题: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问题: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 “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 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问题: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 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 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 公输盘果 然中计。问题: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点

7、拨: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 来何罪之有” ,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问题:“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问题:“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 。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 给了楚王。问题: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

8、的勇敢 和果决。 设置以上 7个问题, 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 了解墨子步步紧逼, 公输节节退守, 最终服输的过程。 2、研读第1316段。问题: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问题: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 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 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问题: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

9、,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 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设计以上 3 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3、研读第 17 22 段。问题: 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 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点拨: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优距” 结果是“公 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问题:“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点拨: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问题:“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

10、样的心理状态? 点拨: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问题: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点拨: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问题: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点拨:“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点拨: 是的。 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 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 已持“守圉之器” 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来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问题: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点拨: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 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4、人物形象鲜明。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狡猾。拓展延伸: “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阿拉法特 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总结:制止侵略战争, 不仅要从道义上揭露,还要在自身实力上做好准备,这个道理,不仅历史上 行之有效,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