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煤矿初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146735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阳煤矿初步—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大阳煤矿初步—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大阳煤矿初步—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大阳煤矿初步—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大阳煤矿初步—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阳煤矿初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阳煤矿初步—(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3第一节 井田概况.3第二节 地质特征.5第二章井田开拓.22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储量.22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25第三节 井田开拓.26第四节 井筒及井底车场.27第三章大巷运输及设备.27第一节大巷运输方式的选择.27第二节大巷运输设备选型.28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30第一节采煤方法.30第二节 采区布置.34第三节 巷道掘进.36第五章通风和安全.39第一节概况.39第二节 矿井通风.39第六章矿井主要设备.48第七章建井工期.52第一节建井工期.52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54第八章技术经济.55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55后记.56主要

2、参考文献.58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位置交通大阳煤矿井田位于晋城市郊区西北,属山西省沁水煤田高平矿区大阳精查区。矿井工业场地位于晋城市北偏西约35km处,地理座标东径11243451125037.5,北纬353730354500。井田东西宽约3.57km,南北长约46.5km,面积32.09km2。本矿井交通比较方便,太(原)焦(作)线从井田东侧通过,向南可与焦枝、京广及陇海线相接,向北至修文与同蒲线相接。矿井铁路专用线在太焦线上的北板桥站接轨,全长12.79km,1983年7月1日已开通营运。公路运输北可到长治、太原,南至焦作,西到候马;晋城大阳下村东沟晋城环行公路经

3、过矿区,区内交通尚属方便。二、地形、地势及河流井田位于太行山中南段西侧,沁水向斜东南翼。井田中部煤系地层及第四系组成了丘陵与河谷地带,在河谷两侧发育着三级阶地,分别高出河床12m、510m、20m左右。全区地形西高东低,相对高差一般为200300m,海拔标高一般在+880+1300m间,地形坡度为2040。区内有两大水系:一是丹河,发源于高平县境内,全长约120km;另一是沁河,发源于沁源县境内,全长300km。这些河流均向南流,切太行山,在河南省境内注入黄河。本井田位于上述两河流中段分水岭附近,井田内的支流见表1-1-1。河流大体垂直于岩层走向,逆向而流,旱季时石盒子泉水补给,雨季时河水猛涨

4、,最高洪水位高出河床3-4m,但河径不长,均消失于东部奥陶系地层中。根观测资料,这些河流的富水期往往与浅层潜水的高水位、富水期相吻合,有着一定的水利联系。为此,煤矿开采时,唐安、古周、上村一带地表水的渗透将成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井田内有大周、上游及大阳三个水库,其库容量分别为40、30、20万m3。三、气象与地震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据晋城气象站19561964年的观测资料;雨季集中在79月,年降雨量为4371010mm,年蒸发量为1732mm,旱季为12月至翌年2月。68月气候较高,最高温度可达36;12月至翌年2月气温最低,最低温度为-23。最大冻土深度为42cm,结冰期与降雪期

5、从11月至翌年4月。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力为67级,一般为34级。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原地震烈度为七度。四、水源矿井永久水源取自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含水层,含水丰富、水质良好,目前在工业场地及生活区均有一眼奥灰水源井,井下涌水处理后可供井下消防、洒水及选煤厂生产用水,现有水源可以满足改扩建的生产及生活用水要求。故矿井供水水源可靠。五、电源矿井两回35kV供电电源均以架空方式接引。现有两回电源:一回引自下村110kV变电站35kV母线,架空线路导线LGJ-120钢芯铝绞线,避雷线GJ-25钢绞线(全线架设),钢筋混凝土门型杆,送电距离5k

6、m,线路压降1.7%,作为矿井主电源;另一回电源引自马村110kV变电站35kV母线,架空线路导线LGJ-120钢芯铝绞线,避雷线GJ-35钢绞线(全线架设),钢筋混凝土门型杆,送电距离6km,线路压降3.18%,作为矿井的备用电源。当任一回路停电时,另一回路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六、建筑材料建筑所需材料,当地市场可满足供应,除黄砂需由火车从外地调运外,其它材料均可在本地区购到,且材料价格合适,能够满足矿井建设的需要。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质特征(一)地层井田内地层包括:第四系、第三系、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群、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

7、如下:(1)第四系(Q)中更新统(Q2):底部为紫红色砂质粘土;中部为灰红色砂砾层,半胶结;上部为紫红色亚粘土,含钙质结核。厚510m。上更新统(Q3):为灰黄色亚粘土,孔隙度大,局部含栎石,层理不清,厚08m。全新统(Q4):为现代冲积层及淡黄色亚砂土组成,厚030m。(2)第三系(N)本层为红色粘土,具铁锰质斑点,含砂量少,鲕状结构,有滑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07m。(3)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12)本层总厚约600m,分为三段。上段为黄绿色粗、细粒粉砂岩,紫红色泥岩,细、中、粗、巨粒砂岩组成,砂岩呈透镜状者较多,厚116.83138.95m,一般约100m,井田内出露不全;中段

8、为粗、中、细粒砂岩,粗、细粒粉砂岩及泥岩等组成,底部砂岩含砾石较多,厚212.65247.37m,一般228m;下段为黄绿色粗、中粒砂岩,粗、细粒粉砂及紫红、黄绿色泥岩组成,底界为一层粗粒砂岩,中夹三层不稳定的薄层锰铁矿,厚264.19281.72m,一般271m。(4)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21)本层由浅灰、灰黑色中、细粒砂岩,粗、细粒粉砂岩,泥岩等组成。底部为一层中、粗粒砂岩,与山西组呈整合接触。顶部常为一具鲕状结构,发育稳定的桃红色铝土质泥岩,为上下石盒子组分界之主要标志。下距3号煤95105m,全组厚61.6582.28m,一般71m。(5)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由灰黑色中、细粒

9、砂岩,粗、细粒粉砂岩、泥岩及煤组成。含煤25层,其中3号煤为可采。3号煤顶为中、细粒砂,常有15mm的黑色条事或包裹体。本层全厚48.9168.85m,一般58m。(6)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层为主要含煤地层,由砂岩、泥岩、煤及石灰岩组成。含煤811层,石灰岩46层,其中局部可采和可采煤层为5号、9号和15号。为海陆交替相沉积,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74100.61m,一般为83m。(7)石炭系中统太系组(C2b)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由灰色铝土质泥岩、灰白色中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局部夹薄层煤线,属滨海想沉积,与下伏中奥陶统峰峰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14m。(8)奥陶系中

10、统马家沟组(Q2)本层岩性为青灰色、厚层、质母子 、性脆的石为岩。裂隙和溶洞发育,顶部常为浅黄色石灰岩,厚度400m左右。(二)地质构造井田位于太行山复式背斜西翼,沁水盆地东翼南端,晋获褶断带的西侧。区内主要表现为宽缓背斜,轴向近南北向,轴线向北倾伏,东翼地层走向为南北向,西翼地层走向为北东西南向,倾角36。井田南东部边缘有一铁厂正断层,断距50m,倾角75。综观井田地质构造应属简单类型。二、煤层特征(1)地层及构造本井田总的地层走向为北东2535,倾角312,褶曲为井田主要控制性构造,小断裂及环状陷落亦为井田之构造特点。全井田共12条褶曲、15条断层,井田内褶曲、断层特征详见表121、表122。褶曲构造对开采影响不大,大多数断层的断距都不大,大于30m的断层仅1条(北岭正断层,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