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145905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古建筑是城市的文化沉淀,保护已不是新话题,但什么是真正的保护?如何保护?一、直面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1)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低,易发生火灾。(2)古建筑周边缺乏消防水源,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3)古建单位为了增加收入,将古建筑出租给其他单位,引发火灾的不确 定因素增加,无形中增加了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4)古建筑维修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可燃材料,如木材、麻、油漆、稀料等,同时会使用喷灯、电气焊等作业工具,维修施工存在用火不慎问题。(5)古建筑本身不具备敷设电气线路的条件,随着古建筑的开发利用,电 气设备大量增加,存在电路故障引发火宅的隐患。(6)古建筑游客人

2、数多,古建筑单位本身管理人员有限,对游客的吸烟,乱扔烟头和火柴棒等现象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制止,有时甚至难以发现。目前对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文物分布较为分散,加之日 常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有关部门需更加重视对于文物景点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维 护文物景点内的游览秩序,避免影响文物保存的历史环境。3、古建筑保护宣传力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对于古建筑保护的宣传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要通过更多途径、更多形式, 让更多居民了解到古建保护的重要意义,加强有效宣传,强化保护意识,提高公 民参与程度,否则会给古建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4、古建筑保护资金短缺古建筑保护讲究“修旧如旧”,“旧”比“新”更费

3、钱,所需资本较大,有 关部门在古建保护工作方面需加大对文物单位的支持力度,扩充支持渠道,确保 古建保护工作经费充足。5、古建筑存在保护性破坏个别城市在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中,对文化遗产超载开发或错位开 发。盲目清理文物建筑周边环境,文物历史环境氛围丧失殆尽;新建周围建筑风格与古建筑严重不协调,破坏了古建筑独特空间环境;追求“整饰一新”,甚至 “拆真文物,造假古董”,破坏了历史信息,损害了文物完整性和真实性。凡此种种,其危害并不比屡遭批评的“建设性破坏”小。二、针对古建筑保护各项问题的措施1、古建筑防火措施(1)逐级落实防火责任制,任命各级防火责任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消防法、机

4、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 61 号令)、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和文物保护规定。制定各部门的消防安全制度和 灭火方案,并建立防火档案。消防部门应加强职工的消防意识,普及消防知识, 提高消防能力。(2)各级消防执法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定期对古建筑进行安全防 火检查。(3)在古建筑范围内进行各种重大宗教活动和利用古建筑拍摄影视,及进 行危及古建筑防火安全的作业时,须经公安消防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批准。4)严格控制火源,严格用火用电制度。禁止在古建筑内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安装煤气管道。在生活区的炉灶与烟囱的设置,必须符合安全要求。禁止在供 游人参观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吸烟。对拜祭用

5、的烟火实行严格管理,香炉、焚 纸炉应在殿堂门外的安全地方采用不燃材料设置,并有专人值班巡查,经常清灭。 指定为宗教活动的殿堂如须点灯,应固定在安全地点,把灯放置在玻璃罩内,并 设专人看管。(5)进行古建筑修缮工程时,管理与施工单位应共同研究制定施工消防安 全措施,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方可开工。如因维修必须 进行焊接作业,须另外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经批准动火作业许可证,并落实防火 和灭火措施,方可焊接。木材加工和熬炼铜油、沥青等明火作业,要设在远离古 建筑的安全地点。(6)古建筑中重要的木构件部分、重点保护部位与古建筑内悬挂得各种棉、 麻、丝毛纺织品饰物和帐幔、伞盖等,宜进行防

6、火阻燃处理。(7)研究能快速扑救古建筑初期和局部火灾的灭火技术,研究特殊的灭火 剂和灭火系统,避免传统灭火剂灭火后的二次污染造成古建筑的破坏。(8)在古建筑范围内应设计、布置消防供水系统。充分利用人工水井和天 然水源或市政水源逐步解决消防给水,在有消防管道的地区,参照有关规定设置 室外消火栓,或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修建消防水池,设置消防水缸。消防给水可采 取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的给水系统。城市间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设 置室外消火栓。偏远的古建筑还应设置地下消防水池或挖水井,消防水池的最小 容量应满足扑救一次火灾,保证不小于 2h 的用水量。9)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形象的前

7、提下,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自动灭火装置及向消防部门自动报警的通讯系统。(10)利用现代防雷技术,研究可靠的防止雷击起火并且不影响古建筑外部 结构的技术。11)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下,在古建筑群内修消防车道,以便消防车能直接深入到古建筑群内部,有利于出水、登高扑救,减少火灾损失。2、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古建筑保护在古建筑的修复过程中,当传统的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可利用更全面、深 入、确切地认知古建筑的现代科技,采取的保护措施就更能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近年来,以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基础的数 字化保护与复原开始应用于古建筑保护,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充分利用现代

8、 科学技术成果,解决新时期我国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问题。3、推广古建筑相关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应利用各媒体平台推广古建筑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知,增强古建筑保护意识,组织保护古建筑的志愿者活动,用社会活动的方式宣传古建 筑保护。我国古建筑数量多,地域分布也很广,一定程度增加了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难度,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力量进行古建筑保护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有必要让广大民众了解我国现存的传统建筑的情况,成立更多的民间保护团体,发动全 社会的力量进行古建筑保护和传承工作。我国各级政府也应支持和鼓励成立古建 筑保护的群众性组织和社团机构,改进制度,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实现政府部门

9、与群众的互动。承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建筑物本身的形制、布局特点、审 美特征、建筑文化等方面,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却常常被忽略。事实上,保护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坚持对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和保护,是搞好古建筑保护修缮 工作的先决条件。必须要保护掌握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匠人,同时,还要加强传 统建筑工艺技术新人才的培养,构建完善的传承和教育体系,使这一类工艺技术继续健康地发展。6、加强专业领域建设和人才培养我国高校缺少专门针对古建筑研究及保护的专业,因此有必要在高校中增设 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7、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提供充足资金来源为使我国的古建筑

10、保护工作能够进一步发展,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是十分必 要的。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法规建设仍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古建筑保护的描述 也比较笼统。因此,应尽快出台相应法规,使古建筑保护真正有法可依。8、设立古建筑保护基金我国应尽快设立古建筑保护基金和基金委员会,切实保护我国古建筑遗产的需要,依照我国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张现状,这也是完全有实力可以实现的近期目 标。9、正确进行古建筑修缮和保护古建筑保护的每一项干预、修复活动均需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前期周详的史料和考古研究、调查、勘测、记录、分析等为基础和前提,并开展相关的多学科合作。东方建筑以砖木结构居多,完整而脆弱,中国的古建筑维修,需要各个 部件都拆下来全部编号再一一修复,这是一个需要非常细心且专业性极高的工 作, 古建筑修缮宁可停一停,也不能胡乱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