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145598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聚焦考点温习理解1文言实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各地考试大纲及近年来的中考试卷分析,今年及今后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将呈现这样几个不变的趋势:一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的趋势不变;二是考查对象为常见的实词的趋势不变;三是题型重具体释义(含句子翻译),轻选择、判断的趋势不变:四是命题的文本材料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趋势不变。2文言虚词。在中考试题中,虽没有把文言虚词作为重点,但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还是很普遍的。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繁琐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

2、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3文言文翻译。中考文言语句翻译题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选择题,另一种是书面表达题。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务必准确,要忠实于原文,符合原文文意,力求字字落实。要想做到这一点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积累,分门别类地牢记一定量的文言词语的活用义和通假字,翻译时尽量使用直译的方式,文中涉及到的名、号、朝代等不必译出。二是译文语句要通顺。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倒装句、后置句、前置句)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对文

3、言文的省略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补齐;直译后如果行文不是很连贯,应增加必要的词语,使译文文意贯通,语言流畅。三是译文语言应得体、生动、优美。值得注意的是,翻译文言文切不可不辨句式,望文生义,也不可词义含混,只求大概。4内容理解。要求能在对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正确领会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时需要根据文段内容作进一步的延伸,即针对文段内容谈体会、感悟、认识和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紧扣文段内容,进行开放式的回答。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真题呈现】(2015年中考安徽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4、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百里奚举于市 举:_ (2)必先苦其心志 其:_(3)曾益其所不能 曾:_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4分)4本文的中心论点:_(3分)【答案】1(5分)(1)被选拔,被任;(2)他,他的(3)通“增”增加。(4)了解,明白(5)在外面,指国外2(4分)(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一个人常犯错误,才能改正。3(4分)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4(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不但要把握特殊句式,还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它们往往是得分点。如第(1)句中的“故”、“是”都是古今异义词,分别解释为“所以”和“这”。翻译第(2)句,要注意“过”属于词类

6、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翻译为“犯错误”。【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信息提取。选文共两段,其中论述人才造就的句子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前一句主要从客观因素方面进行论证,分析艰苦环境的重要性;后一句从主观因素方面进行论证论,指明内心经受折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考点一】文学词语解释 1文言实词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其中主要是对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理解时必须结

7、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进行文言实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古字通假现象;二是古今异义现象;三是一词多义现象;四是词类活用现象。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含义: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是起指

8、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考点二)语句翻译 考查内容:课内文言文的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 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 考查内容:对诗词整体内容、关键信息、主旨(思想、情感)的把握和理解 答题步骤:概览全文,整体把握;筛选关键信息;体会作者的态度、思想、情感课时作业

9、能力提升一、(16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曰:“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太祖素闻攸名,与语大悦,谓荀彧、钟繇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

10、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注:许:地名,许昌。穰:地名,今邓州内城东南隅。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 “进急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辍耕之垄上 B忘路之远近 C怅恨久之 D令辱之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荀攸很受曹操的仰慕,后被曹操重用,担任了军师。 B荀攸随太祖征战,能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进行谋划。 C荀攸认为,张绣和刘表之间已经貌合神离,提出对

11、付张绣要用急攻之计。 D荀攸等人建议曹操,趁吕布士气尚未恢复,水淹下邳城,终取得了胜利。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太祖迎天子都许 都: 遗攸书曰 遗: 太祖素闻攸名 素: 城溃,生禽布 禽: 4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2分)译: (2)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2分)译: 【答案】1(2分)D 2(2分)C3(4分)建都 给 向来,一向 同“擒”,捉拿4(4分)(1)(2分)公达,他不是一般的人才呀,我要是能得到他且和他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天下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啊!(得分点“非常”、“计事”、语句通顺。)(2)(2分)吕布虽

12、然勇敢,但是没有智谋,现在多次作战都失败,他迅速进攻的气势衰退了。(得分点“而”、“北”、语句通顺。)【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再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内容内容比较,判断正误。C错,文中说“不如缓军以待之”,不是“急攻之计”。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非常”“计”“忧”“北”“衰”, 翻

13、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16届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9分)陈涉世家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为天下唱 扶苏以数谏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