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豚鼠的疾病防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14471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豚鼠的疾病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豚鼠的疾病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豚鼠的疾病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豚鼠的疾病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豚鼠的疾病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豚鼠的疾病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豚鼠的疾病防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豚鼠的疾病防治很多饲养者认为,黑豚鼠很好养,就是怕黑豚鼠生病死亡。有的可以不惜代价为黑豚鼠治 病,但防疫卫生工作却往往被忽视。“防重于治”,这是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也同样适 用于兽医卫生工作。黑豚鼠是野生驯化而来,它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很强,不易生病。但 经人工驯化饲养后,数量由少变多,饲养场的黑豚鼠会因环境、气温等条件的改变其抵抗 疾病的能力会渐渐退化。如果黑豚鼠养多了,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工作没有做好,细菌、病 毒就会大量繁殖。那么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就会在 群中发生,甚至造成死亡。所 以,不能因为黑豚鼠有抗病能力就放松卫生防疫,反而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和 预防来提高。黑豚鼠一、保

2、持黑豚鼠的抵抗疾病能力1、科学饲养 黑豚鼠是小型食草性动物,它的饲料应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但要注意到营养 全面, 比例适当。不要喂霉烂变质和滞泥水的饲草。枯草期向青草期过渡的时候,不要让 黑豚鼠 一次采食过多的豆科牧草, 以免引起撇胀或消化不良。饮水要清洁,没有自来水 的地方最好用井水。在采用限制饲喂制度时,要定时定量,使黑豚鼠养成良好的采食习 惯。2、加强管理 黑豚鼠对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变化敏感,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将导致黑豚鼠 患病。在冬天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幼豚更应如此。冬天门窗紧闭,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较 大,在晴天暖和时应及时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夏季天气炎热的地区要

3、做好防暑降温工 作。梅雨季节是幼豚容易发病的季节,除事先做好药物预防外,还应注意饲料、饮水和环 境卫生。豚舍、笼具要及时打扫、清洗,定期消毒。清出的粪便及污物要在粪坑上加盖发酵,经过1 个月左右才能作为肥料使用,防止传播疫病。不让狗、猫进入豚舍,在 场内要注意灭鼠。它们不仅会伤害黑豚鼠 ,还会传播疾病,特 别是老鼠,它是黑豚鼠的大敌。3、坚持消毒制度 疫病传染的途径很多,但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从口入”是很有道理的。病 黑豚鼠的鼻涕、唾液以及呼出的气体使病原微生物散布于空气中,健康黑豚鼠吸入就有患 病的可能。另外,还有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和用具经口感染。 还有些

4、病源长期存在于自然界中,能通过皮肤或猫膜的损伤或伤口而感染疾病;有的则通 过吸血昆虫叮咬感染疾病。再则病黑豚鼠和健康黑豚鼠交配而使某些疾病传播开来。 病黑豚鼠排出的病原体污染了外界环境中各种物体,这就成了传染的媒介,如果易感染的 黑豚鼠接触了这些传染媒介,病原体通过一定的传染途径侵入黑豚鼠体内,就可以感染得 病。受感染的病黑豚鼠又成为新的传染源,再污染周围各种物体,这样连续不断地传播下 去就形成了疾病的流行。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黑豚鼠三个环节相互联系,就构成了流 行过程。要扑灭传染病,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消灭和切断造成流行的三个环节的 相互联系,从而使疫病得到控制不再扩散。控制疫病不仅

5、要有科学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的笼舍,同时要有严格的消毒制度,按时注 射疫苗,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执行豚场消毒制度,为了杜绝传染来源,在豚场、豚舍的入口处要设置消毒池,以 便让进出的人员和车辆消毒。豚舍饲养人员和用具要固定,不要串换或串用,要注意个人 卫生和用具的定期消毒。不要让场外人员擅自进入舍,即使经消毒允许进入舍也不能任 其抓。及时发现病,病隔离后,对原豚笼应进行严密的消毒。豚场平时要保持清洁、干 燥,定期撒些生石灰,既可消毒又可吸湿。笼底板定期更换洗刷、消毒或晒太阳,还可用 喷灯火焰消毒。4、及时发现疫病,采取有效措施 豚场一旦发现传染病流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早诊断及扑灭:4.1.

6、 及时隔离 豚场发现传染病以后,应尽快将病隔离出来,有专人观察和治疗,由专人饲养,饲料、 饮水和用具等要单独专用,粪便要单独处理,隔离室更要有严密的消毒制度。4.2. 尽快诊断 上报疫情当豚场流行疫病时,要尽快诊断,并提出扑灭的措施。如一时不能确诊,应把病 豚 和刚死的黑豚鼠放在严密的容器内,立即送往有关单位进行诊断和检查,得到确诊后再 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同时,要将发生的疫情及防治情况向上一级部门报告,以取得他们的 重视和支持。还要通知附近的豚场或养豚专业户,要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使疫情扩 大。另外,发病的豚场应停止出售种豚或外调商品豚。4.3、.严格消毒 病豚隔离后,对病豚舍、用具等进行

7、一次彻底消毒,防止病原体继续扩散传播疾病。4.4、病料处理 要坚决淘汰重病,淘汰及病死黑豚鼠的尸体、粪便和垫草,要集中到指定地点烧毁或深 埋。4.5. 病豚治疗对可挽救的病豚进行治疗,这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还可以进一步消除传染源。 二、黑豚鼠的常见疾病防治(一)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a Disease)1、分布沙门氏菌对脊椎动物有广泛的感受性,是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在自然界中分布很 广。黑豚鼠感染后可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小鼠、大鼠感染后,可长期不表现临床症状, 呈隐性感染状态,兔、沙鼠、地鼠很少感染本病。2、病原本病的致病菌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37C培养24小时可长出1

8、3毫米的光滑菌落,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运动性,在葡萄糖、山梨醇、甘露醇中常产酸、产气。3、流行病学 健康黑豚鼠可通过消化道感染,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是本病的传染源,而苍蝇、野 鼠、鱼粉等可导致上述物品的污染。菌株的毒力、血清型,菌的数量、感染途径,动物的 年龄、品系、机体免疫功能情况,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营养改变、实验处置等因素均可影 响本菌的致病性和动物的敏感性。4、临床症状 感染沙门氏菌的黑豚鼠的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急性感染型、亚急性型、隐性感染型三种类 型。感染型呈急性经过,临床症状非特异性,病鼠常食欲不振、被毛逆乱、体重减轻、眼 有分泌物、呼吸困难、流产、排软便等,一般于几天内死亡。亚急性

9、经过的黑豚鼠常表现 腹部膨胀、腹泻、结膜炎等。隐性感染型的豚鼠可表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的轻微症状。5、病理解剖 解剖可见急性感染型死亡的豚鼠肝、脾、淋巴结及肠淤血肿大并有灶性坏死,肠内多液体 和气体。亚急性经过和慢性经过的病例脾脏肿大,肠、肝充血肿大,可有明显的黄色坏死 灶,回肠部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突起。病理学检查可见急性病例的肠粘膜上皮坏死出血,肠粘膜固有层的组织中充血及嗜中性细 胞浸润。亚急性经过和慢性经过的病例可见肝细胞坏死,在坏死灶和肝窦内,有淋巴细 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并有肉芽肿形成。6、诊断 本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解剖学特点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再进行细菌培养而确 诊。

10、选结肠、直肠或胆囊内容物接种于去氧胆盐琼脂平皿和亚硒酸盐肉汤中37C有氧培养 2448小时,观察菌落。该细菌不能利用尿素,不产生靛基质。应用多价0和H抗血清, 做玻片凝聚试验检查抗体可作为辅助手段。7、预防 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严格饲养管理,饲料严防野鼠污染,加强饲养中各个环节的消毒灭 菌,注意饲养人员的带菌状况检查,以及利用剖腹产手术建立无本病的鼠群。8、治疗措施 氯霉素注射液 10-15毫克汗克体重,肌肉注身。对无呕吐的患豚鼠可口服 ,20毫克 / 千克体重,2次/日。卡那霉素5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 庆大霉素1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次/日。映喃陛酮10毫克/千克体

11、 重,口服,2次/日。对不食、脱水、酸中毒的患豚鼠可用25 %葡萄糖注射液10 毫升、 5 碳酸氢钠注射液 5 毫升,复方盐水 40毫升,静脉或腹腔注射。 肠道出血 的豚鼠,可用维生素 K3 2-4毫克 /千克体重,肌肉注射。(二) 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s) 黑豚鼠巨细胞病毒多引起豚鼠的隐性感染,其感染特征和致病机理与人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非常相似,因此常用作人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研究的动物模型。1、病原黑豚鼠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 CMV)属疱疹病毒科乙型疱疹病毒亚科,为双股 DNA病毒。CMV对乙醚、反复冻融相对稳定。在-70

12、C可长期保存。2、流行病学CMV可经接触和血源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它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大鼠、小鼠等 动物不易感。3、临床症状 黑豚鼠感染后,多呈隐性状态,不表现临床症状。实验条件下可见被毛粗乱、发育迟缓等 症状。4、病理 解剖可见病鼠脾脏充血肿大,唾液腺肿大,胸腺发育迟缓。组织学可见唾液腺导管细胞变 性,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导管周围大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脾脏散在灶状 出血,嗜中性细胞浸润。胸腺T细胞减少。5、诊断和预防 本病的诊断应依据组织学观察唾液腺导管细胞内的特异性的嗜酸性包涵体。也可利用黑豚 鼠胚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进而血清学检查CMV抗原。本病的预防可利用CMV弱毒苗

13、接种黑豚鼠,使之产生免疫力,然后用剖腹产技术建立无 CMV的洁净黑豚鼠群。进而依靠严格的饲养管理措施保持黑豚鼠的无CMV状态。还可投用 抗生素,如:金霉素、土霉素、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或泰乐菌素,连续用药14天。(三) 颈淋巴结炎1、病原和流行病学颈淋巴结炎的病原是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为革兰氏阳性球 菌,常成对或短链状出现。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本病的另一病原是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通过眼结膜途径,可导致典型的颈淋巴结 脓肿和上呼吸道感染。2、临床症状 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气管两侧,可见肿大的淋巴结。病鼠消瘦, 食欲减退,

14、懒动,呼吸困难,鼻腔有浆液性分泌物,孕鼠发生死产和流产。3、病理 解剖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内充满脓汁,有时可见胸腔积水,肺呈大理石样病变。4、诊断 通过本病特异的临床症状可得到初步诊断。然后通过细菌培养、分离和生化鉴定可确诊。5、预防本病的预防可通过剖腹产技术,建立无本病的SPF鼠群,严格管理屏障饲养系统,从而彻 底排除本病的发生。6、治疗 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现发病者建议淘汰。(四) 肺炎1、病原黑豚鼠的肺炎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如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支气 管败血性波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

15、iella pneumoniae)等。其中以支气管败血性波氏菌危害最大。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一般情况下人的上呼吸道常常带有 本菌,是潜在的感染源。豚鼠感染后病菌可存在于上呼吸道,当有运输等应激因素而致机 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发病。本菌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支气管败血性波氏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菌,无芽孢,有运动性。通过直接接触或接 触污染物品及呼吸飞沫而被传染。黑豚鼠饲料中维生素C的缺乏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可引起 本菌大量繁殖而致动物发病。肺炎克雷伯氏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常成对或短链存在。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 水和农产品及林产品中,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及呼吸道内也

16、常见,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常 于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爆发性流行。黑豚鼠肺炎一般并发链球菌病,豚鼠肺炎链球菌病,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侵害豚鼠吁 呼吸器官与腹腔为特证的一种豚鼠传染病。一养殖户的4只黑豚鼠死于本病。鉴于临床上 黑豚鼠死于本病的报道较少见,现报告如下:1.1、临床症状黑豚鼠食欲废绝,可视粘膜苍白,咳嗽,呼吸有罗音,流鼻涕.被毛粗乱,消瘦。1.2、剖检变化 肺弥漫性出血、水肿、实变,胸膜增厚,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腹水增多混浊,肝肿大、 脂肪变性,脾肿大。1.3、实骏室检验和治疗1.3.1镜检肺肝脾等病变组织触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阳性、有荚膜、成对(少数单个) 排列的球菌。1.3.2. 分离培养取肺肝脾腹水等病料接种血琼脂平板与血清清汤,于37C培养24小时。 血平饭上长有圆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