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常见的管理艺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14268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常见的管理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班主任常见的管理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班主任常见的管理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班主任常见的管理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班主任常见的管理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常见的管理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常见的管理艺术(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学会“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只瑰丽的奇葩。作为中医了解病情的手段,它能帮助医生全面、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症下药,解除疾病。因而,“望、闻、问、切”四诊法,被历代中医大夫广泛使用。在班主任工作中,只要善于运用 “望、闻、问、切”,同样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细心观察,“望”清其表。所谓“望”,就是教师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有人认为:“班主任天天与学生滚爬在一起,不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其实,一个班主任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

2、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为什么今天他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她近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某同学这几天花钱那么多?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及时开展教育工作。可见,经常性有针对性的观察,并且要“望”得清楚,“望”得细致、“望”得全面,这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有位同学,有一天上课打不起精神,课后作业也是马马虎虎、错误

3、连篇,与平时判若两人。班主任如果即时发现了这一变化,及时了解,就会找到隐藏其内心的秘密。然后,再去疏通、家访,学生的情绪也稳定了,学习生活才逐步恢复了正常。此时,及时、有效地教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老师敏锐细致的观察。班主任想要洞悉学生的一切,成功地做好“育人”工作,就得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只要你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够“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耐心倾听,“闻”全其声。“闻”就是听,在中医诊断中大夫往往通过倾听病人对病况的自述来了解病情。在班主任工作中,“倾听”同样也是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手段。我们常说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师易做,益友难当。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

4、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并非孩子们没有参与意识、没有责任感,是老师的习惯性的眼光遮住了隐藏在他们身上的“光环”。作为班主任,走近每个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并与他们沟通是多么的重要!、真心关怀,“问”明其想。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多给一点“爱心”。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于班主任那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和关怀。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问”:1、学生思想上有疙瘩时;2、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3、学生遇到困难时;4、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

5、时;5、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每当这时,班主任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促膝长谈。面对老师那暖意融融的关心和爱护时,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他会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这时儿童就会将他所信任和爱戴的老师作为模仿与认同的榜样加以仿效,就会由于喜欢该老师而倾心于接受他的影响。、客观评价,“切”准其脉。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如同中医大夫给病人切脉,只有细心把准其脉,方能药到病除。而班主任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前进的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对于后进生,“切”准其脉尤为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从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

6、,在失败中点燃起希望之火,这种做法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只有对后进生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任何偏见,才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老师公正客观的对他们评价,才能如和煦的春风,沁人心脾,润物无声。总之,只要我们细心“望”其表;耐心“闻”其声;真心“问”其想;准确“切”其脉,以满腔热忱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催其猛醒,促其奋进,执着的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给学生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每位教师都会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十二、恰当运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体态语言 亦称“人体示意语言”、“身体言语表现”、“态势语”、“动作语言”等,是人际交

7、际中一种传情达意的方式。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体态语言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了解这一点,不仅有助于理解别人的意图,而且能够使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效果更加直接,进而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人的体态语言主要分为: 面部语言。主要包括目光语言、微笑语言。身势语言。亦称动作语言。指人们身体的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主要包括手、肩、臂、腰、腹、背、腿、足等动作。在人际交往中,最常用且较为典型的身势语言为手势语和姿态语。空间语言。它指的是社会场合中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的距离间隔。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四个空间即:亲密空间(15Cm以内亲密无间、15-44CM)、个人空间(46-76CM,76-122C

8、M)、礼交空间(1.2-2.1M,2.1-3.7M)、公共空间(3.7-7.6M)。班主任应善于准确运用下列体态语言1、要经常在学生面前学会翘起自己的大拇指。2、要准确恰当运用食指。如运用静止性食指体态语食指靠近嘴唇并与嘴唇交叉成十字型,表示“请安静”、“不要出声”的意思。常常嘴唇成努出状,同时嘴里发出轻轻地“嘘”声。这一手势,经常用来组织课堂教学秩序。比如,教师叫几名同学到黑板上做练习题,下面的学生发现了错误,便小声议论起来,这时教师最恰当的制止学生议论以免干扰上面学生思维的手势,莫过于这个手势,这个手势表示教师的一种善意友好的制止,学生一般是会接受的。另外,用食指轻点学生额头,同时说出赞美

9、的话,表示一种亲昵和喜爱。例如老师经常对犯了小错误的学生说“你这个调皮蛋啊”同时以食指轻点学生额头,表示批评,同时表示对他的喜爱,学生在这种批评中很自觉地改正了自己所犯错误的言行。食指体态语,有时被教师误用。比如,课堂上叫某学生回答问题,有的老师喜欢用食指一点。这种食指手势是不适宜的,我们建议与其手指,不如手心向上平伸出去指向被你邀请的学生,同时说:“请你来回答好吗”这样的手势语,学生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得到了他人的尊重,他常常会因此变得自尊,而自尊是人们进步永不会折断的阶梯3、学会经常运用手掌体态语如最常用的是鼓掌。鼓掌的含意是“赞许、肯定”。一是教师要经常送给个别学生掌声;二是要要

10、引导全体同学给某一学生一掌声;三是班主任教师要特别注意掌声不要仅仅献给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对关键时候遭到失败的学生,班主任老师要找出适当的理由,让全班学生给予掌声鼓励。4、审慎运用双臂体态语双臂倒背。这一体态所传达的是一种自信,一种显示权威的信号。我们发现有此习惯的人常常是那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执勤的警察、在士兵面前的军官都喜欢将手背于身后。据有关研究显示,双臂倒背不但可以显示权威,而且还能起到“镇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当学生处于极度紧张或焦躁不安状况时,双臂背后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双臂倒背于后给人的感觉是坦然自若,不慌不忙。据观察,在教师中较普遍存在倒背双臂的习惯,年老教师

11、比年轻教师使用的频率高,男教师比女教师使用的频率高,教师在对学生不满或批评学生时经常倒背双臂。倒背双臂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威严。因此,教师在一些适当的场合,比如监考、巡视学生做课堂作业时可以适当采取这种体态。但在有些场合教师不应采取这种体态,比如和学生个别谈话时,不应把双臂倒背起来,因为这样做会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压力,妨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双臂交叉于胸前。双臂交叉于胸前这种体态传达的人的内心情绪比较复杂。美国一位体态研究者曾做过一次小实验:在一次会议上,他故意诬蔑听众所熟知和佩服的几位名人。他的这种讲话持续了一段时间,突然停止下来,并要求听众不要动,保持他们

12、刚才的体态。结果发现,的人保持双臂交叉于胸前的姿势。可见,当人对于某件事情不以为然,或是有不同意见时,喜欢采取双手抱肘的体态。中国体态语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要求某校高二学生在听课时双臂交叉于胸前。学生以这种体态上了不同教师的两堂课。结果一位老教师在讲课时表现得无精打采,一位年轻教师表现得紧张而不知所措。老教师说,学生像一个旁观者,我讲得没有劲,提不起情绪。年轻教师说,学生似乎很漠视教师,好像是在审视教师的讲课而不是在学习,让我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通过以上的实验和我们实践生活的感觉,我们可以断定,双手抱肘双臂交叉于胸前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消极性体态语,在教师教学教育活动中不宜于使用。尤其是当教

13、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不快的时候,这种体态尤其不宜,因为这时双手抱肘会给学生一种压力或蔑视的感觉,不利于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与交流。双手叉腰。双手叉腰是手部体态还是双臂体态说不清,它所传达的信息也不是单一的,有时是讲话者对听众的威慑,有时只是讲话者对某一事件的威慑态度,而不指向听众。总之,这种体态是一种富于进攻性的体态,给人的感觉是咄咄逼人的气势。班主任教师在生气时或是批评学生时喜欢采取此体态。所以,我们建议当教师的讲话是直接针对学生时,最好不要采取这种态度,因为这种体态容易造成对其心理的伤害。但是,当教师的讲话是针对令人气愤的第三者的时候,这种体态会有助于教师感情的表达。例如,谈到社会上某种丑恶现象,

14、讲到激昂时,不妨采用这种体态,并辅助其他体态,以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双手插兜。对于教师来说,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入口袋,这是一种消极性体态。这种体态给人的印象是随意。如果双手插兜的同时,其他体态同时表现出无精打采的话,那么,总的印象将不是随意,而是懒散了。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种体态。双手撑桌。将双臂支撑在讲台上。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中性体态,它传达的信息可能是讲话者体力上的疲倦。它不具有进攻性,也不具有威慑性,但它给人的感觉不是振奋,而是低迷。如果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长时候采取这种体态,学生会变得无精打采。所以教育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采取这种体态。5、恰当使用头部体态语:头部是人表情

15、达意的最丰富最细致的部分。眼睛、嘴、眉毛都集中于头部。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心灵世界。”前苏联作家费定说:“啊,眼睛,远比烦琐不足道的语言来得丰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情感的桥梁。眼睛是人体最灵活多变的器官。据有关专家研究,外界的信息约有是通过眼睛获得的。眼神在人际沟通中作用重要,班主任要学会善于运用眼神。注意视线接触对方的时间: 与人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的脸部的时间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 30% 60% ,超过这一平均值时,可被视为对谈话者本人比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此平均值时,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谈话者本人都不怎么感兴趣,故在谈话过

16、程中,应掌握好这一时间度。不能直视或长时间地凝视对方,这可以认为是对私人占有空间或势力范围的侵犯,是不礼貌的或挑衅性的行为;完全不看对方,则可认为是自高自大、傲慢无礼的表现,或者企图掩饰什么,诸如空虚、慌张等。 注意视线停留的部位: 从视线停留的部位可反映出人际关系状态有三种:一是视线停留在两眼与胸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这这被称之为近亲密注视。二是视线停留在双眼与嘴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这为社交注视,是社交场合常见的视线交流位置。 三是视线停留在对方前额的一个假定的三角形区域,为严肃注视。这种注视方式能造成严肃气氛,使对方感觉到你有正经事要谈,这样你本人就保持了主动。在人际沟通中,运用眼神要注意根据关系亲密程度来确定视线停留部位,也可以依据语境、场合来确定。如社交场合运用社交注视;领导找下属谈话,则运用严肃注视;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