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131416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2024年高考适应性高三联考生物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铁观音是中国传统名茶,要经过采青、晒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才

2、能制成成品。铁观音富含多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茶叶采摘、充分晒干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B. 铁观音中含有的天冬氨酸和苏氨酸都属于必需氨基酸C. 同一株茶树上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自由水的占比高D. 泡茶时铁观音叶片变得舒展是细胞渗透吸水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解】A

3、、茶叶采摘、充分晒干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充分焚烧后的灰烬主要是无机盐,A错误;B、铁观音中含有的苏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B错误;C、同一株茶树中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代谢旺盛,因此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占比高,C正确;D、泡茶时茶叶细胞已经死亡,原生质体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渗透作用,D错误。故选C。2.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H2O2分解的因素,设计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均保持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1、2的自变量分别为催化剂的种类和时间、pHB. 实验1中H2O2酶和FeCl3发挥作用的原理不同C. 实验2表明H

4、2O2酶适宜在pH为c的条件下保存D. 当pH小于b或大于d时,H2O2酶会永久失活【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A、据图可知:实验1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和时间,实验2的自变量是pH,A正确;B、实验1中H2O2酶和FeCl2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C、实验2表明H2O2酶适宜在pH为c的条件下保存,C正确;D、当pH小于b或大于d时,由于过酸或过碱,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所以H2O2酶会永久失活,D正

5、确。故选B。3. 研究人员对某地红松进行了光合指标日变化的相关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光照强度是影响红松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B. 红松植株一昼夜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18时C. 在11点至12点间,红松叶绿体中C3的含量增加D. 适当补充水分可以缓解图中中午时段红松出现的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

6、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此光照强度是影响红松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A正确;B、在18时之前,净光合速率大于0,由此可知红松体内一昼夜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18时,B正确;C、在11点至12点间气孔导度降低,导致CO2的供应减少,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CO2的固定过程受阻,但光反应仍正常进行,引起细胞中C3含量相对下降,C5

7、含量相对增多,C错误;D、适当补充水分可以缓解中午时段红松出现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现象,D正确。故选C。4.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细胞每次分裂都会丢失一小段端粒。当端粒小于临界长度时,细胞就停止分裂,走向衰老和死亡。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从而填补因细胞分裂而丢失的端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这可能与端粒不断缩短有关B. 细胞增殖使线粒体DNA端粒逐渐变短,导致线粒体DNA损伤C. 端粒酶在人体恶性肿瘤细胞中活性较高,可以修复端粒D. 端粒酶催化端粒修复的过

8、程消耗能量,该过程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答案】B【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2、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端粒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3、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细胞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所以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详解】A、端粒学说显示,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因此,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A正确;B、端粒是染

9、色体末端的结构,线粒体DNA是裸露的DNA分子,没有染色体,B错误;C、端粒酶的作用主要是修复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的染色体末端DNA,肿瘤细胞能无限增殖与端粒酶高活性有关,C正确;D、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端粒酶催化DNA合成时需要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自身RNA作为模板,存在碱基互补配对,该过程需要酶且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5. 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核DNA数的变化,AD表示分裂间期;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有丝分裂某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BC段和EF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染色体数加倍和核DNA数加倍B. 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

10、,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2:1:1C. 图3中结构H为细胞板,与结构H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D. 动物甲与植物乙有丝分裂过程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图2和3所示时期【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AD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E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代表有丝分裂后期;FG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分析图2: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图3: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结构H为细胞板。【详解】A、图1中BC段为分裂间期的S期,DNA加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NA的复制,EF段

11、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A错误;B、图2中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C、结构H为细胞板,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结构H最终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与其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C正确;D、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有丝分裂过程存在的显著差异是: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的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而植物细胞的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图3为有丝分裂末期,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将细胞一分为二,最终形成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

12、,D错误。故选C。6.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果实有扁形、圆形和长形3种,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共同控制。现让两株结圆形果实的植株进行杂交,F1果实均为扁形,F1自交得F2,F2果实的表型及比例为扁形:圆形:长形=5:6: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将F2中结扁形果实植株自交,不可根据其后代比例判断其基因型B. 让F2中结圆形果实植株分别自交,后代出现扁形果实的概率为0C. F2的扁形果实和圆形果实中杂合子分别占1、2/3D. 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可知基因A或B纯合致死【答案】D【解析】【分析】现让两株结圆形果实的植株进行杂交,F1果实均为扁形,F1自交得F2,F2果实的表型

13、及比例为扁形:圆形:长形=5:6:1,可以看出是(9-3):3:3:1的变式【详解】AD、后代分离比为5:6:1,为9:3:3:1的变形,只有双显中死亡4份,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AaBb不会致死,推测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导致双显性状中少4份,则扁形的基因型为A_B_,共有AaBB、AABb、AaBb三种基因型,其中AaBb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扁形:圆形:长形=5:6:1,AABb,AaBB自交后代表型扁形:圆形均为3:1,无法区分,所以不可以通过自交判断F2扁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A正确,D错误; B、F2中的果实圆形个体基因型为A_bb和aaB_,分别自交,后代不可

14、能出现扁形(基因型为A_B_)个体,B正确; C、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可推测扁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圆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长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2的扁形果实和圆形果实植株中杂合子分别占1、2/3,C正确。故选D。7. 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在交界处形成的Y型结构,称为复制叉。如图为DNA复制时形成复制泡和复制叉的示意图,其中ah代表相应位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为模板链的3端B. 新合成的两条子链

15、中(A+T)/(C+G)的比值相同C. DNA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反,其中一条链与复制叉的推进方向相同D. DNA可同时从不同起点开始复制,形成多个复制泡,提高复制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详解】A、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端向3端,且与模板链是反向平行关系,因此,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是模板链的5端,b处是模板链的3端,A错误;B、新合成的两条子链中(A+T)/(C+G)的比值相同,B正确; C、DNA两条子链反向平行,复制时DNA聚合酶只能沿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所以延伸方向相反,其中一条链与复制叉的推进方向相同,C正确; D、DNA可同时从不同起点开始复制,形成多个复制泡,提高复制速率,D正确。 故选A。8.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全疾病,由21号染色体异常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