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1314132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远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宇宙是浩瀚无边的,需要我们努力去认识它、探索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 所示天体系统是( )A. 河外星系B. 总星系C. 银河系D. 太阳系2. 此图可以说明( )A.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天体B. 地球是生命存在的少数天体之一C. 宇宙形状为圆盘状D. 天体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吸引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 图中,按照天体系统的级别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信息进

2、行判断,天体系统的范围为200亿光年,为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应为总星系;为总星系的构成部分为银河系或者为河外星系,同时又包含和两级天体系统,据此判断为银河系,C正确;为银河系的构成部分,根据图中的逻辑关系,应为太阳系,为地月系。综上本题选择C。【2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图中主要体现的是天体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吸引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构成了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D正确;而地球存在生命的特殊性并没有通过该图体现,AB错误;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因此

3、目前宇宙没有具体的形状,C错误,综上本题选择D。【3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信息进行判断,天体系统的范围为200亿光年,为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应为总星系;为总星系的构成部分为银河系或者为河外星系,同时又包含和两级天体系统,据此判断为银河系,C正确;为银河系的构成部分,根据图中的逻辑关系,应为太阳系,为地月系。结合所学知识,为最低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综上由高到低依次,故选B。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某研究员表示:目前我们处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20192023年

4、),太阳活动日益频繁,预计2025年7月达到极大期,然后逐渐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地球上降水增多B. 大同地区极光现象增多C. 有线电话中断增多D. 卫星通信故障增多5. 科学家推测由于太阳活动的变化,2030年后地球将迎来小冰河期,这主要是因为( )A. 温室气体减少B. 太阳活动频发C. 太阳辐射减弱D. 太阳进入衰老期6. 据材料推测第26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可能是( )A. 20262030年B. 20302034年C. 2035-2039年D. 2040-2044年【答案】4. D 5. C 6. B【解析】【4题详解】太

5、阳活动会影响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降水,但有的地区可能增多,有的地区可能减少,所以A项错误。只有两极地区会出现极光,大同位于中纬度,不可能出现极光,所以B项错误。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导致卫星通信故障增多,但不会影响有线电话,所以D项正确,C项错误。【5题详解】依据材料可知,2025年7月太阳活动达到极大期然后逐渐减少,这意味着2025年7月以后太阳所产生的的太阳辐射减弱,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下降,在2030年后地球将迎来小冰河期,所以C项正确,ABD错误。【6题详解】太阳活动一定的周期性,约为11年。由材料可知,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在20192023年,加上11年,就可以推测出

6、第26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在20302034年,因此B项正确,ACD错误。【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影响地球气候。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关联性,且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概率增加,反之气候状况相对平稳;产生“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极光现象;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诱发自然灾害的发生。2019年5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一枚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含有菊石、螺臭及昆虫的化石集科。菊石属于软体动物门,有螺旋外壳,与现代海洋中的鹦鹉螺、章鱼和乌赋是近亲。据此完成下列题目。7. 推测菊石最有可能的生活环境

7、( )A. 温暖的浅海B. 茂密的丛林C. 干旱的沙漠D. 寒冷的冰原8. 菊石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大约是(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9. 下列事件与菊石处于同时期的是( )A. 地球“生命大爆发”B. 被子植物繁盛C. 人类出现D. 背藏高原隆起【答案】7. A 8. B 9. A【解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菊石与现代海洋中的鹦鹉螺、章鱼和乌贼是近亲”推测菊石为海洋生物,故应为温暖的浅海环境,A正确,排除BCD。故选A。【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菊石属于软体动物门”判断菊石在地球上出现时间应为无脊椎动物出现的时间古生代,B正确。故选B。【9题详解】菊石出现在地

8、球上的时间为古生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为古生代,故A正确;被子植物繁盛为新生代,故B错误;人类出现在新生代晚期,故C错误;青藏高原隆起为新生代,故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

9、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0.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 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1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 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C. 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D. 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12. 下列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下

10、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答案】10. C 11. A 12. D【解析】【10题详解】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其中氮的体积约占干洁空气的78%,氧的体积约占21%,A不符合题意。水圈通过水循环把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连接起来,因此是连续的圈层,但有的地方水很多,如海洋,有的地方水很少,如内陆干旱地区,因此水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B不符合题意。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下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不只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C符合题意。各圈层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而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D不符合题意。【11

11、题详解】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因此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速度的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人们很难直接获得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它们不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排除B、C、D。【12题详解】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不是地壳的一部分,A错误。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上,而不是软流层以下,B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中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是上地幔的全部,C错误。我们把软流层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D正确

12、。【点睛】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深2885km)以上的中间部分。其厚度约2850km,占地球总体积的82.3%,占地球总质量的67.8%,是地球的主体部分。从整个地幔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根据地震波的次级不连续面,以650km深处为界,可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级圈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约从70km延伸到250km左右,其特征是出现地震波低速带。物理实验表明,波速降低可能是由于软流圈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使其强度降低而引起的。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

13、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面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13.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 升高,增强B. 升高,增强C. 降低,增强D. 降低,增强14.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 平流层气温降低C. 酸雨区面积缩小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答案】13. D 14. B【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大气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由材料分析可知,鸟类产

14、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尘埃颗粒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会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温度较低,故D正确,A、B、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14题详解】臭氧总量减少,会导致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A错误;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臭氧减少,平流层吸取太阳辐射的能量减少,从而导致平流层温度降低,B正确;臭氧总量减少与酸雨的形成没有关系,C错误;臭氧可以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地面辐射加强,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有:选择性吸收、反

15、射、散射,同时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金佛山位于重庆市南川区,最高峰海拔2238米,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每年秋季经常出现“霞光满天,云雾漫山”(下图)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金佛山“霞光满天,云雾漫山”景观最易出现的时间是( )A. 6:00-8:00B. 12:0014:00C. 14:0016:00D. 22:0024:0016. 金佛山秋季出现“霞光满天,云雾漫山”现象时的天气状况通常是( )A. 无风且阴雨B. 微风且阴雨C. 大风且多云D. 微风且晴朗17. 冬季,金佛山高海拔的山谷地带常出现结霜现象,是因为( )A. 山谷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B. 山谷处冷空气易堆积,气温低C. 山谷地势低,不易受到阳光照射D. 山谷处尘埃多,凝结核较丰富【答案】15. A 16. D 17. B【解析】【15题详解】“霞光”多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出现,BD排除;金佛山秋季水汽充足,一天中气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