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141244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八年级参加共20个班,考试的学生达1400多人,年级最高分为101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分别为55-65分左右。总体来看,没考出了学生的水平。二、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偏难,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不理想的试题,既不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0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25分

2、,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6、8、9、17、18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二)材料分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其主要问题在23题、24题表现在: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错别字多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此

3、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亟待加以提高。四、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

4、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