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可行性勘查项目设计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13997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热可行性勘查项目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地热可行性勘查项目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地热可行性勘查项目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地热可行性勘查项目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地热可行性勘查项目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热可行性勘查项目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热可行性勘查项目设计书(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实施设计书承担单位: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编 写 人:史珍珍 刘 玉 刘 天 单位负责人:娄本军 总工程师:张 俊 提交单位: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提交时间:二O五年九月第1 章 前言11。1 目的任务11。2 工作区范围和地理条件2第2 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52。1 以往区域基础地质与水工环地质工作情况 52。2 以往地热工作程度52。3 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第3 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热地质条件分析 73.1 区域地质背景73。2地热地质条件 11第4 章 工作部署124.1 总体工作部署124。2 人员组织、技术装备 13

2、第5 章 技术方法及技术要求155.1 1:5万地热地质勘查155。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155。3 地球物理综合测井165。4 地热钻探175。5 降压试验225。6 水样采取与分析225.7 长期观测235。8 储量计算与评价 23第6 章 主要实物工作量25第7 章 预期成果267。1 勘查成果267.2 成果报告267。3 社会效益分析26第8 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278.1 组织管理278。2 工期安排278.3 人员组成及分工27第9 章 项目概算289.1 编制依据289.2 编制结果28第 10 章 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2910.1 制度保障2910.2 技术保障2910

3、。3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29附图: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地热预可行性勘查工程布置图(1:50000)第 1章 前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为黑龙江省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及重点区勘 查项目的子课题。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承担编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地热资源 预可行性勘查项目实施设计书。本项目设计工期为2 年,预计提交报告时间为2017年 10 月。1.1目的任务1。1.1 任务来源该项目资金来源为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1。1。2 目的任务通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以及钻探与试验、取样测试、动态监测等地质工作,初步查明地 热田及其外围地层结构、地质构造、主要热

4、储层特征及埋藏条件,取得代表性计算参数,进行地热资 源储量计算与评价,为地热资源试采及进一步勘查与开发远景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地热资源勘查规范要求及工作设计,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1) 采用1:5万地热地质调查,物探勘查手段,布设3 条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勘查线,初步查 明地热田及其外围地层、构造、岩浆活动情况,地温异常范围,圈定地热资源有利开发的范围,确定 进一步勘查地段。(2) 合理布置、施工探采结合井1眼,井深1500m,初步查明其地质结构,地热增温率,热储 埋藏深度、岩性、厚度、分布,地热流体温度、压力和化学组分,并通过井产能测试,初步了解热 储的渗透性、井的热流产率、温度等。(

5、 3)利用地热钻井测试资料及经验参数,采用热储法、解析法等方法计算地热储量,对地热资 源开发利用前景做出评价。( 4)提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地热预可行性勘查报告。1。1。3 工作周期本项目工作周期为两年,施工工期为: 2015 年 10 月2017 年 10 月.具体时间安排依据 项目批复情况确定。1。2工作区范围和地理条件1。2.1 工作区范围依兰县隶属哈尔滨市所辖,其南部与方正县接壤,东与桦南县为邻,西与通河县相靠,北为汤原 县。地理座标:东经129 11 50130 11 40 ;北纬45 51 4046 39 20之间,全 县面积4615。7km2,其中平原面积2625km2。全县

6、设7个镇,11个乡(其中1个朝鲜族乡).本次工作区位于依兰县西北方向,预可行性勘查区面积为30km2,地理坐标见表1-1。表 11 预可行性勘查区拐点坐标拐点经度纬度1129。290046。21302129。340046。21303129。340046。19004129。290046。19001。2。2 自然地理概况1。2。2。1 交通位置依兰镇是全县的交通枢纽,同三高速公路和依勃公路横贯全境,北与迎兰朝鲜族乡隔江相望,东与 宏克力镇交界,南与团山子乡接壤,西与达连河镇毗邻。 工作区有直通各乡镇和市区的公路,交通 较为便利(见图 1-1)。木 ifla 刮工他tvifl好 DO11Z6 OO1

7、啜旷零交通位直图 ARW诰!4市SEKffi*江*JSdi .f舟扌 LbU1L丼耳的UH J|京l-l ili 1*126DO图11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春iEH如e通河即OL12。2.2气象依兰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旱,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湿 润早霜,冬季严寒漫长。多年平均气温3。5C,最高气温37.8C,最低气温一37。2C。无霜期106164 天。多年平均降水量525600mm,最小为323.9mm (1979年),最大924.4mm (1994年).多年平 均蒸发量 1373.5mm,最小 1138.5mm (1956 年),最大 1656。3mm(19

8、82 年)。1。2。2。3 水文县内河流有松花江及其支流牡丹江、倭肯河和巴兰河等;其它小支流和次级支流有勃力河、丹 清河、松木河等,多属季节性河流。1。2。2。4地形地貌依兰县地形四周高,中部松花江与牡丹江、倭肯河三大河流汇合处地势低平该区地势起伏变化 较大,地面标高在951000m之间。地貌类型有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形(I)、剥蚀丘陵地形(II)、 剥蚀堆积高平原地形(III)、堆积地形(W)、熔岩堆积地形(V) 5种成因类型。工作区位于松花江畔堆积地形的低漫滩区内。(见表1-2)。工作区地貌类型表表 1-2成因形态名称分布区域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堆 积 地 形 (IV)二级阶地IV呈条带状分布于

9、依 兰以北松花江西侧 之地山前缘。阶地面海拔高度在120140m之间, 相对高差小于20m,其前缘多与一级 阶地相接或直接与松花江漫滩相连。多呈孤岛状,互不相连,其上为耕地。上更新统冲积黄褐色粉质粘土、 黄褐色灰白色砂砾石层。一级阶地IV2呈条带状较连续的 沿松花江、牡丹江、 倭肯河两侧分布。地面海拔100120m之间,相对高差 小于20m,多与高平原,二级阶地相 接,前缘与漫滩或者河床相连。上更新统晚期顾乡屯组粉质粘 土及浅黄色或灰白色砂砾石层。高漫滩分布在宋金华江和 牡丹江两侧.地面海拔90-100m之间,高差小于 10m,零星状分布面积不一,切割深度 较小。全新统早期粉质粘土、砂、砾、

10、卵石层。低漫滩V4沿河床、沟谷两侧分 布。地面海拔小于90m,低漫滩面一般高 出河床24m,地势平坦,多牛轭湖 和大片沼泽,多喜水植物,宽度不一, 宽者可达4km,窄者不足百米,切割 深度很小,均小于5m,易受洪水淹没。全新统晚期砂、砾、卵石层。1.2.3 矿权登记情况经省国土资源厅矿管处探矿权查重审查 ,黑龙江省依兰县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区处于黑龙江 依舒地堑依兰地区油汽勘查区内。第 2 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2。1以往区域基础地质与水工环地质工作情况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工农牧业的生产需要,不同部门为了不同目的对 本区及其周边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查、石油勘探、物探航磁等工作,

11、这些工作成果为本次工作提供 了基础地质及构造资料,主要包括:(1)1972 年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区测队在19581959年工作基础上,又经过填图(空 白区)、找矿等工作实践,编写了 L52XW依兰幅地质、矿产报告。(2)199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00914 部队编写了1:20 万依兰幅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阐述了区 域水文地质条件.(3)1994年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写了依兰镇1:5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提供了 城镇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勘探孔抽水实验资料.(4)1997 年依兰县水政水资源办公室编写了依兰县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报告, 提供了地下水开采现状地下水、地表水开发规划资料。(

12、5)2003 年本次规划是在省水利厅及省水利设计研究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由依兰县水务局与 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哈尔滨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共同协作,编写了哈尔滨市依兰县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以上工作,将区域地层进行了严密的划分,说明地层岩性、厚度和分布范围;阐述了区域的地形 地貌情况及分布特征;将区域构造进行划分,简要论述了断裂的形成及其特征;提供了区域侵入岩时 代及相关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均可作为本次工作重要的地质依据。2。2以往地热工作程度依兰县尚未进行地热资源调查,也没施工过地热钻孔,因此尚未收集到地热资料。2。3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前人已在该

13、区区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基本摸 清了该区地层、构造、侵入岩、水文地质条件等基础资料。但尚未在该区施工过地热探采结合井, 都只限于基础性地质、水文地质研究.这次将在充分分析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1:5万地热地质预可行性勘查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经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井位,并施工1 眼地热探采结合井,验证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第 3 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热地质条件分析3。1区域地质背景3.1.1 地层根据 1:20 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依兰县幅,工作区区域地层自下而上揭示的地层依次为侏罗系、白垩系淘淇河组、福民河组、古近系、第四系,见工作区区域地层参数一览表(表3-1)。

14、表 3 1 依兰县地层简表界系统地方性地层名称符号厚度(米)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晚期Qh25全新统早期7全新统一上更新统哈尔滨组56中更新统荒山组Qp、32下更新统大熊山组100新近系中一上新统富锦组Nd?古近系古一渐新统宝泉岭组Edl740中生界白垩系上白垩统福民河组上段K2S2483。9下段K2Si1994.9下白垩统淘淇河组上段K,t2861侏罗系中侏罗统太安屯组上段J2t21000古生界二迭系中二迭系土门岭组P2tm5003.1.1.1中二叠统土门岭组(P12tm)本区基底主要为二叠统侵入岩(花岗岩)组成,主要岩性为华力西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和白岗质花 岗岩体。3。1。1。2中侏罗统太安屯组(J2t)侏罗系不整合于二叠统基底之上,出露于四块石、丹清河林场、梨树沟上游一带,被燕山期晶 洞白岗质花岗岩侵入,主要由深灰色流纹斑岩、流纹斑岩质凝灰熔岩、凝灰角砾岩、角岩化安山玢 岩等组成;流纹斑岩质凝灰熔岩中常有花岗质砂砾岩包裹体。3。1.1。3 白垩系(K)白垩系地层在此处较为发育,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根据沉积环境、沉积建造、化石组合特征、 上下层位关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