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册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133417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册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册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册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册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册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册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匈奴的兴起和在国内古代史上所作的奉献,让学生能根据所学的史实结识匈奴族对祖国北方开发所做的奉献,培养其对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看录像,讲故事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体现能力。2、过程与措施: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势力不断壮大以及进入鼎盛时期的因素。归纳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的重要活动和历史奉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引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汉武帝此前

2、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因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结识到国内自古就是一种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发明的。民族和谐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对的的人生观。二、教学重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设立情景 点拨导入】(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长城模型,提问:这是国内古代哪一重大工程的模型?它是谁下令修筑的?目的是什么?2、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下令建筑了万里长

3、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秦末汉初,中原战乱,长城没有抵挡住匈奴南下的脚步,匈奴重新崛起。她们是如何崛起?与汉朝的关系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学生观看长城模型,回忆与之有关的信息:感受情景,参与学习)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合伙掌握】 第一目草原帝国的兴起(教师投放目的,导读导思)1、投放思考题:()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她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以史实加以阐明。2、指引学生阅读教材,同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个别提问,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答案。 (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1、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系统基本知

4、识。2、积极答问,互相补充,明确、完善答案。 第二目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教师巧设问题,引导探究)1、投放思考题:(1)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大臣,请你根据课本所给材料写一份奏章,多方面论述西汉必须出兵匈奴的因素。(2)如果你是卫青,请你写一份奏章,奏明漠北战役的通过和影响(3)如果你是汉武帝,请你发一道表扬卫青、霍去病的圣旨。(4)回忆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目前哪些方面?(4)讲述你所懂得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说一说你如何评价昭君出塞。2、个别提问,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答案。(学生积极思考,合伙交流)1、阅读课本材料,积极思考问题,归纳概括并形成书

5、面语言。2、小组内讨论合伙探究,完善答案。 第三目草原帝国的消失(一)教师活动:运用教材第79页最后一段阅读文字,简朴给学生补充资料,解说匈奴消失的过程。(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听教师补充解说,理解今天中国个民族中为什么没有匈奴族。 第三环节【合伙探究各抒己见】(教师设计综合问题,引导学生前连后挂,展示交流。)、汉武帝此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放眼当今世界,你觉得中国立足于世界取决于什么?2、“昭君出塞”与西汉初年的“和亲”有什么不同?两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3、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国内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奉献?我们中华民

6、族人们庭拥有6个民族,那么今天民族与民族之间应当如何相处呢? (规定学生独立思考,合伙探究,展示交流)第四环节【自我归纳,整合拓展】 (一)教师活动:引导归纳,系统拓展1、导语:学完本课的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对学生的观点做鼓励性评价。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列出自己的见解。(二)学生活动:交流心得,切磋提高、畅谈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师生共同切磋,构建知识网络。 第五环节【自我检测 巩固提高】(一)教师活动:根据目的,设计习题、投放一组练习题,限定做题时间。2、指引学生,采集信息,讲评补偿。(二)学生活动:夯实训练,积极补偿 、认真思考,精心答题,积极反馈练习状况。2、找出差距,自我回扣课本,查缺补漏,积极补偿。第六环节【拓展迁移升华主题】阅读材料并回答:材料一、“汉武雄图载诗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材料二、“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材料三、昭君出塞图问: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那件史实?材料一、二分别对这一事件的见解是什么?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见解?为什么这一事件始终以来受到人们的肯定?这一事件对今天的民族关系有何借鉴?你理解我们今天的民族政策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