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决定因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13246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的决定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行为的决定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行为的决定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行为的决定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行为的决定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的决定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的决定因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为的决定因素阿尔伯持班杜拉(AlbertBandura,1925)张爱卿.动机论:迈向2l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4-108.人类行为规律的心理学研究除了必须探明行为起源的基本方式之外,还必须考察那些决定行为如何起源、如何发展变化的基本因素。一切心理学研究,其最终目标都在于理解人类行为。因此,在事实上,不同的心理学思想流派都为行为决定因素的不同方面进行过精深的研究并对这些因素如何决定行为提出过自己的主张。例如,行为主义认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环境变量。其中,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接近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行为反应的原因,并且,无条件刺激

2、和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决定着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的变化。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认为,环境的刺激线索引发出有机体的行为反应,行为反应的结果作为强化刺激物,又反过来决定着有机体行为反应的发展变化。而认知主义则认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行为主体内部的认知变量,如感知、记忆、思维、言语、表象等。就对行为决定因素的理解和解释而言,社会学习理论可以被看成是班社拉对先前存在的各种行为体系的理论观点的一个综合。早在60年代,他就把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其对行为的决定作用称为行为的控制系统,并将行为的控制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即外部刺激系统,反应结果控制系统和符号性认知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都分别与某一心理学思想流

3、派的观点直接相关,或是受到它们的启发而提出来以作为建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教材。虽然在其总体特征上,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和关注的是认知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和调节作用,而且,班杜拉以其毕生精力从事的也正是对这一过程的分析研究。但是,关于环境因素和行为结果对行为产生决定作用的思想也确实隐含在整个社会学习理论体系之中。此外,尽管从表面上看,社会学习理论似乎是对各种行为理论兼容并蓄的折衷体系,但它在它自己的理论框架内对这些理论及其研究结果的重新解释,使它成为一种关于人类行为的高度一体化的整合观点。1行为的先行决定因素行为作为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必然发生在环境之中,并针对着定的环境因素或事件,而不可能毫

4、无针对性地发生在行为的真空之中。所谓行为的先行决定因素,就是指在行为发生之前,引发这一行为并决定其表现方式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的环境因素和社会的环境因素。对有机体而言,环境构成了它的行为反应的刺激因素。所以,先行因素对行为的决定,实质上也就是行为的外部刺激控制系统。就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言,在发生学的意义上,有机体本身必须被看成是环境的一个因素。作为物质存在的表现形态之一,有机体的产生是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持续存在有赖于它与构成环境的其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有机体的行为反应。环境中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演化构成了环境发展的历史,并表现为

5、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逐步分化的过程。在有机体方面,这一分化过程表现为它有选择地形成了与某些环境因素之间相互对应的刺激一反应关系。所以,先行的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不是任意的,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作为有机体通过行为反应而实现的与某些环境因素的对应关系的历史同一性。杜威正是在对刺激与反应之间在生物进化意义上的历史同一性的直观洞悟的基础上,写出了那篇对心理学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关于反射弧的文章认为“反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合,因为反射针对着刺激,如何能有一个没有刺激的反应呢,刺激针对着反应,除非它引起反应,否则就不能算作刺激了”(波林,1982,策630页)。行为

6、与环境之间的这种发生学意义上的必然的对应关系,决定了环境因素必然是引发行为的必要因素之一。事实上,一切生命有机体,包括人在内,都必须首先对那些与它的生存具有生物学关系的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否则,它将无法生存。就人类而言,某一人类行为是由那些直接决定于环境刺激的反应活动所构成的,这就是人类有机体的自动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为这类行为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例证。这种基本的反射活动,可以分为五种类别:(1)食物反射,是由食物作用于消化器官而引起的机体反射活动;(2)内脏反射,是由体内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作用于内脏器官引起的反射活动;(3)防御反射,是由对有机体具有伤害性的刺激作用于有关器官引起的反射活动;(4

7、)朝向反射,是由新异刺激引起头部及其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于刺激物方向的反射活动;(5)性反射,是在性成熟期由性激素、机械性刺激等引起的生殖器官的反射活动。所有这些反射活动,都是直接由环境刺激因素引起的,并以机体内部固定的机制和方式而表现的行为反应。除了基本的反射活动之外,人类的大量行为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通过条件作用而接受环境刺激因素的影响和决定的。条件作用以基本的反射活动为基础,使有机体对某一具体的环境刺激因素的行为反应,泛化到环境中那些与这一刺激因素具有某种关联性的其它刺激因素之上,从而当这些环境因素出现时,相应的行为反应就会表现出来。对人而言,条件作用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自然条件作用和社会条

8、件作用。其中,前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人的行为反应对各种具有关联性的物理刺激因素的条件化。例如,“望梅止渴”就是一种真实的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人在吃酸梅时,口腔大量分泌唾液以冲淡酸汁,使口腔粘膜免受侵蚀。这是一种基本的防御反射活动。这一学习经验使酸梅的形象作为环境的刺激因素也能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活动。又如,在雷雨天气,人们一看到闪电,就下意识地迅速捂起耳朵,以免遭雷响的震伤,也是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社会条件作用是指在社会环境之中,人的行为反应对各种相互关联的社会刺激因素的条件化。例如,在交通中,人们见红灯止步、见绿灯通行的行为反应;或在家庭里,儿童见到严厉的父亲甚至只听到他的脚步声,就马亡拘谨起

9、来,而见到慈祥的母亲或听到她的声音就欢呼雀跃起来;或在社交活动中,对方的点头微笑促进着正在进行的行为反应,而对方的疑惑或愤怒则抑制着正在进行的行为反应;如此等等,都是社会条件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由于人类具有语言能力,条件作用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层次上,都几乎是无限的,甚至像道德、行政、科学研究等极为复杂、抽象的行为反应,也都可以看成是社会条件作用的结果。不管是自然条件作用还是社会条件作用,也不管是经典条件作用还是操作条件作用,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是,条件作用的结果使作为环境因素的条件刺激物获得引发条件化的行为反应的能力。所以,外部环境中的刺激因素引发、控制、决定着人的行为表现而成为行为的先行决定因素

10、,这是人类行为现象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基本事实。在对这一基本事实的承认并把它作为其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上,社会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行为理论体系之间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班杜拉对认知等主体因素的重视和强调,关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因素如何获得决定行为的能力及其如何决定行为的机制,社会学习理论的解释和传统行为理论体系的解释之间存在着原则性的对立和分歧。传统的各种行为理论体系,由于在理论观点上的极端偏见,即它的坚定的反心灵主义立场,以及与此相应地在研究方法论上的严重不足,即以动物为被试,试图以在动物身上发现的行为规律来推论人类的行为规律,不仅决定了它们对条件作用过程中偶联学习的机械论解释,即认为条件刺激物是由于与非条

11、件刺激物的某种机械关系如时空上的接近而自动地决定着有机体包括人类的行为反应,而且遮蔽了它们对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的洞察,使他们对人类行为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因素及其作用过程熟视无睹,并拒绝采用心灵主义的认知观点来解释人类的行为现象。因为,这不仅满足他们把心理学建成“自然科学的一个纯粹客观的实验分支”的科学梦想,而且也符合他们试图寻求跨种届普遍行为规律的科学目标。与此相反,班杜拉认为,对人而言,在条件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偶联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并把这种作为认知过程的偶联学习称为期待学习。环境事件的前后相续或同时并存,其间具有物理世界的普遍的因果规律性。即使是在行为主义者的实验室内,灯光和食物颗粒之间的

12、配对也具有某种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就是实验者的实验意图,而不管被试(动物或人)是否能够意识到这种规律性的存在。因为人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他能够发现、理解并掌握环境事件之间的规律性,一旦这种规律性作为知识破人掌握,人就可以对各种环境事件产生认知性期待,即预估某一事件的出现将会导致另一事件的产生,并在这种认知性期待的基础上对环境事件采取相应的反应。这种以认知性期待为基础的反应叫期待性反应。因此,如果作为结果的环境事件对行为主体具有某种心理价值,那么,当作为原因的环境事件出现时,人就会通过期待性反应,主动地促使那些具有奖赏性的环境事件的出现,而避免那些具有厌恶性心理价值的环境事件。即使作为产生奖赏性环

13、境事件的原因或条件不存在,人也会设法创造出这种条件,以实现那些具有奖赏性的环境事件,从而表现出人类行为的创造性。所以,认知过程是人类行为的一个自然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正是以人的认知经验为中介,以前中性的环境事件才获得了预示性作用。而且,“当人们认清了情境、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后,他们就能在这种预示性的先行事件的基础上,来调节他们的行为”;“刺激物通过其预示性功能影响着特定行为的可能性”,“并不是因为刺激物由于与反应同时发生,从而与之自动地发生了联系”,而是因为“偶联经验所产生的是期待,而不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班杜拉,1989,第54页)这就是人类学习过程及其行为表现的本质特质之所在。从

14、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个体处于婴幼儿时期,由于还没有形成语言和认知等作为人类主体内部特征的能力,因此,只有那些作为基本的反射性行为反应的环境刺激,才能对他的基本行为反应产生决定作用。此时的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随着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大量的环境刺激物通过学习经验最终获得了促动和指导行为的能力。各种环境线索既能预示即将产生的环境事件,也能指出持定的行为反应可能会带来什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常相联系的经验,以前中性的环境事件就获得了预示性作用,并传达出有关特殊行动或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的信息。个体根据对行为反应的结果具有预示作用的先行环境事件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反应方式,就是人类预见行为的内

15、部机制。正因为个体的存在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各种环境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环境线索对未来环境事件和行为结果的预示作用的知识,就不是以某种固定的方式先天地贮存在行为主体的内部,而需要他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和拿捏。个体发现并拿捏环境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线索的预示作用,可以有多种途径。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对环境施以试误性的行为反应操作,并观察这种行为操作的实际结果,从而发现环境事件之间的关系,并拿捏环境线索预示作用的知识。第二种途径是随着语言等符号能力的发展,从语言、音乐、建筑、绘画等符号系统获得包含于这些系统之中的关于事件之间的关系的知识,并从而掌握环境线索及其预示作用,

16、而不需要个体自身在所有不同的情境中用实际的行为反应来揭示每一刺激物所表示的可能的结果。符号系统,特别是语言符号系统,作为人类意义之网,负载着历代人类生活实践的经验,从而使个体只要拿捏了语言,就可以掌握人类历代经验的累积。例如,科学语言就记载了全部人类科学实践活动的结果。事实上,对人而言,大量的偶联学习都是从对各种情境的语言描述和语言解释中获得的,如关于中医实践的知识就是从中医典籍中获得的,而所谓自学成才,也就是指个体从书本形式的话言描述和语言解释中获得某一职业活动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种途径是在替代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别人对环境因素所施加的行为影响及其导致的结果而获得有关预示性刺激物的知识。就实现的个体而言,这三种途径是相辅相成的,其中,通过第二种途径和第三种途径获得的有关环境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刺激的预示作用知识,虽然也决定着个体的行为,但是要保持由此所获得的知识,往往还需要行为主体定期地用直接经验对此加以确认。在这样的理论框架内,班杜拉广泛考察了种类繁多的人类行为,并就每一种行为,以及各种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