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第二课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13025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第二课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计 划任课教师: 刘小芳 第二周 星期三 第 2、4节课题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 学目 标1、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难点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 学过程一、课前字词小测(5分钟)二、整体感知(10分钟)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三、

2、文章分析(20分钟)(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6)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四、归纳文章主题,小结本文。(5分钟)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板书设计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进入桃花源: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怡然自乐 (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评价反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和课堂回答情况进行反馈巩固强化训练背诵课下注释;完成导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