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案例体会牛奶打泼以后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129246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教案例体会牛奶打泼以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教案例体会牛奶打泼以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教案例体会牛奶打泼以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教案例体会牛奶打泼以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教案例体会牛奶打泼以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教案例体会:牛奶打泼以后案例实录:王老师刚给小朋友端好牛奶,才一转身,就听见几个小朋友一起叫起来:王老师,杨艺的牛奶打泼了!王老师转过头去一瞧,可不是吗,牛奶正顺着桌沿往下滴呢,可还没等王老师说什么,杨艺和唐震就用手指着对方,一起说:是他(她),是他(她)把牛奶打泼的。 王老师有些生气的问:到底是谁打泼的是他(她)。他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是吗王老师陷入沉思,杨艺是班里的乖孩子,聪明,漂亮,大家都喜欢她。而唐震呢则是个十分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想到这儿,王老师立即看着唐震想好好的批评批评他,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他那清澈的双眼,紧张的看着自己,难道王老师心里一动:难道这次不是他可不

2、能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前随便批评人,要不会深深的伤害到孩子。 于是,王老师又问了他们俩几次到底是谁把牛奶打泼的,可他俩都说不是自己,是对方,周围的小朋友也说是唐震。王老师听了就生气: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要撒谎,真得好好的批评批评。可再一瞧唐震那双无辜的眼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王老师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她对全班小朋友说:现在王老师也分辨不出到底是谁把牛奶打泼了,但是杯子上面肯定留下了他的指纹,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请医生阿姨用显微镜来帮助我们看看,这只杯子上到底是谁的指纹。这样我们就知道到底是谁把牛奶打泼了。没想到王老师话还没说完,杨艺就低下头去开始哭起来,王老师一

3、下子就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王老师也非常吃惊,自己差一点就错怪了一个无辜的孩子,差一点就对一个孩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更甚的是,其他孩子因为唐震常调皮被老师批评,现在发生了和他有关的事情就全都认为是他干的。这也给王老师敲响了警钟,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耐心的了解清楚事情以后才下结论。 案例分析: 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正确、公正、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一起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教师就像孩子的妈妈一样,在孩子的心里,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但是每个孩子都同样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不论是漂亮的,能干的,聪明的孩子还是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们都渴望老师是关心自己,

4、爱自己的。如果因为个人喜好,将私人感情融入到对孩子的爱中,那么爱的天平就倾斜了,对于孩子是不公平的。在以上案例中,两个孩子互相指责是把牛奶打泼的,老师并没有主观的认定是唐震干的,而是深思熟虑:不能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真相前随便批评人,否则会深深的伤害到孩子。正因为王老师用正确、公正、客观的方法评价每个孩子,才会让唐震免受伤害。二、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幼儿年龄虽小,但与成人一样具备了人格,享有自己的权利。王老师耐心的听完杨艺和唐震的话后,没有根据杨艺和唐震以前的表现,判断这次是唐震犯了错,而武断的责怪他,而是反复仔细的询问。也没有因为其他小朋友的证词就认定是唐震犯了错,而不听他申辩。在这件事情

5、的处理过程中,王老师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给予孩子公平的机会。 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幼儿,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长处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身为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进步,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唐震虽然调皮捣蛋,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画画得好,爱学习,回答问题时的声音响亮、清楚。所以,在活动中不应以老眼光看待幼儿。更何况,老师这次处理事情的耐心可以让唐震更加信任老师,慢慢的改掉缺点呢!而且也能让老师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四、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横向比较的方法 横向比较对于孩子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案例中的王老师没有拿唐震和杨艺作横向比较,没有因为杨艺是班上聪明、能干、漂亮的孩子而认定一定是唐震在撒谎。于是聪明的王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利用医生阿姨的显微镜来查查是谁的指纹。王老师用这个科学的方法巧妙地了解了事实的真相,让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