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12908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腓特烈大帝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腓特烈大帝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腓特烈大帝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腓特烈大帝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腓特烈大帝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腓特烈大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腓特烈大帝(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九世纪活跃于欧洲的普鲁士,相较于英法奥等传统欧洲强权来说,普鲁士 是相当晚才兴起的强国,而普鲁士的崛起实是西方近代史中颇为神奇的一页。从 普鲁士的领土、人口和资源来看,普鲁士实在没有成为强权的条件,在十七世纪 时,普鲁士甚至是各国欺凌的对象,不过十八世纪后期的普鲁士却已是欧洲举足 轻重的重要国家。在普鲁士崛起的过程中,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II, the Gr eat 1740-1786)可以说是绝对关键的人物。本文首先经由叙述腓特烈即位前的普 鲁士历史,来显示普鲁士所面对的危机及腓特烈以前数代的努力和成果。接着则 是从腓特烈大帝的战争与外交,透过当时的局势演变以及腓特烈的考量,来

2、看腓 特烈大帝如何将普鲁士推上强权的位置。壹、研究动机提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历史,通常第一个进入人们脑中的,定是那石破天惊的法国 大革命。的确,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日后欧洲历史的发展。然而,十八世纪 的欧洲史,除了法国大革命外,启蒙思想在欧洲的蓬勃发展,卢梭(Jean-Jacqu es Rousseau,1712T778)、孟德思鸠(Montesquieu,1689-1755)、伏尔泰(Volta ire,1694-1778)等启蒙思想家的活跃,却也丰富了十八世纪的欧洲史内涵。而牵 连多数欧洲国家的一连串王位继位战争,如西班牙、奥国、巴伐利亚等国的继位 战争,也使十八世纪的欧洲史显得格外独特。不

3、过,十八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尚有一件重要的事上演,它的发生也使日后的欧 洲甚至是全世界都受到了影响,那就是俄国和普鲁士的兴起。俄国与普鲁士势力 的勃兴,代表的是以往不受西欧世界看重,被视作蛮荒、未开化的东欧开始绽放 属于他们的光彩,开始有与英法奥等欧洲诸强一较长短的实力。其中普鲁士的兴 起更是令笔者感到不可思议,普鲁士不仅领土小,更糟的是领土分散,可说是暴 露在众多觊觎的眼光下,再加上十七世纪的普鲁士还深受战争的蹂躏,著名的三 十年战争(the Thir ty Years War,1618T648)其主要战场即是在布兰登堡的境 内,诸多不利的先后天因素加诸于普鲁士,而普鲁士却仍然在短短百年内迅速

4、的 兴起,这是颇神奇的一件事,可以说普鲁士的统治者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若我们再深入探究十七到十八世纪普鲁士的统治者,真正影响并促使普鲁士崛起 的是:大选侯腓特烈.威廉(Frederick Wil liam, the Grea t Elec tor,1640-1 688)、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 Elector1688T701,King in Prussia1701- 1713)腓特烈.威廉一世(Frederick W订liam I,king in Prussia 1713-1740) 以及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the Great 1740-1786)。这四位

5、统治者对普鲁 士的诸多建树为普鲁士在国家根基上立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真正使普鲁士步入欧洲强权之林的,就是被尊称为大帝的腓特烈二世。如 此传奇的人物当然立即就吸引了笔者的目光,毕竟历史上能被冠上the Great 的君王不过就是那寥寥数人罢了。腓特烈大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为,第一个是 登基未久即不宣而战,挥军夺取奥国的西利西亚(Silesia),此役让普鲁士在欧 洲崭露头角;另一个是以普鲁士一国之力而与以法奥俄等欧洲强国为主的联盟对 决的七年战争(the Seven Years War,1756-1763),并以近乎奇迹的方式结束战 争。他的霸气、决断甚至是运气,都显示出腓特烈大帝不一样的地方

6、。再者,腓 特烈大帝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即是他被奉为是开明专制(enlighte ned absolutism)的典范,在内政上,他改革司法制度,改善农奴地位、松驰新 闻检查、主张宗教自由、重视基础教育这些措施显然已经异于以往专制君主 的统治手法了。从腓特烈四十六年执政的种种措施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两套无法混为一谈的施政 原则。在外交事务的处理上,腓特烈无异于一般专制君主的方法,完全以国家的 利益与安全为考量;然而在内政上,腓特烈却也接受了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启蒙思 想,并实际地落实在其施政中,以求增进人民的福祉。尽管君主专制和启蒙思想 似乎是相互抵触的思想,然而腓特烈大帝还是让普鲁士在半个世

7、纪间即成为欧洲 新兴的强权。所以到底腓特烈大帝是经由何种方式,让普鲁士这个以往不被重视、 甚至是受欧洲诸国摆布的一个日耳曼北部的蕞尔小国,脱胎换骨变成欧洲诸国不 可轻看的军事强权?而在腓特烈的每个行动中,他的考量以及对普鲁士的利益又 在哪里?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清楚的将腓特烈大帝对普鲁士与起的贡献呈现 出来,也呈现出腓特烈大帝在普鲁士历史甚至是欧洲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侧 重于普鲁士强权地位的取得,即腓特烈大帝在面对瞬息万变、尔虞我诈的国际事 务时,基于普鲁士国家的利益与个人期望国家强盛野心的考量下,他如何扩张普 鲁士,并将普鲁士推上历史的颠峰。由于本文仅将着重在腓特烈的对外事务上, 所以关于

8、腓特烈大帝在内政上的建树(虽然这是普鲁士之所以能和欧洲诸国争强 的坚强后盾),在本文中将不赘述。贰、腓特烈大帝登基前的普鲁士一、霍恩索伦家族的经营提到普鲁士,她最为人所熟悉的,即是十九世纪时在欧洲大陆的活跃,不论是1 834年的关税同盟,还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乃至于统一德国,普鲁士不仅展现 了其经济、军事上的力量,也同时显露了普鲁士的韧性,因为在半个世纪左右的 时间里,普鲁士就从对拿破仑战争的彻底挫败中重新站立起来。但这个时期的普 鲁士,其领土在不断的扩张下,除原本的布兰登堡、东普鲁士 (Esa t Prussia) 外,还包括了西普鲁士 (Wea t Prussia)、波美拉尼亚(Pome

9、rania)、西利西亚(S 订esia)、莱茵兰(Prussian Rhineland)、波森(Posen)、希列什维格一霍尔斯坦 (Schleswig-Holstein),已占后来德意志帝国领土的三分之二左右。然而若是要 认识普鲁士崛起的历史,就必须从王国的核心一布兰登堡的历史开始。1701年当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三世(即腓特烈一世)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手中 获得普鲁士国王(king in Prussia , Koenig in Preussen)的称号时,普鲁 士的领地事实上主要仅有三部分,即是位于莱茵河流域的克里夫一马克(Cleves -Mark)、易北河与奥得河间的布兰登堡;以及在维斯杜拉

10、河以东的东普鲁士。在 十七世纪以前,这三块领地是在不同的统治者、相异的历史背景下各自运作着, 在布兰登堡选侯透过联姻或购买以取得继承权的方式下,才使这三块横亘近千公 里的领地得以同时置于布兰登堡霍恩索伦家族(the Hohenzollerns)的统治下, 而布兰登堡这块僻处神圣罗马帝国东北边境、多沙且贫瘠的领地也开始准备跃上 历史的舞台。然而霍恩索伦家族并非是布兰登堡第一个统治的家族,在1415年霍恩索伦家族 入主布兰登堡前,尚有来自西南德的安斯坎尼亚家族(the Ascanians)、巴伐利 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the Witt elsbachs)及卢森堡家族(the Luxemburge

11、rs) 曾统治过布兰登堡。(一) 安斯坎尼亚家族(1134-1319)1134年来自西南德安斯坎尼亚家族的大熊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 the bear,1 134-1170)自神圣马帝国皇帝洛塔三世(Lothar 111,1133-1137)取得布兰登堡及 北马克为世袭采邑,开始了安斯坎尼亚家族在布兰登堡近两个世纪的统治。大熊阿尔布雷希特和其安斯坎尼亚家族的继承者皆致力于扩张领地。他们的方向 主要是波美拉尼亚(Pomerania)和奥得河以东地区,虽然在夺取波美拉尼亚方面 并不顺利,但最晚在十三世纪中期时,安斯坎尼亚家族已成功地使领地延伸到奥 得河以东一带。在安斯坎尼亚家族近两世纪的努

12、力下,布兰登堡已远超过原本的 范围,约达一万平方公里,他们奠定了布兰登堡大致的疆域,且布兰登堡因其地 理位置的重要,必须为帝国抵御异教徒的侵扰,所以他们的武力通常较其它公侯 国为强,成为帝国北方的重要诸侯。故虽然在名义上,布兰登堡臣属于皇帝,然 而实际上,在易北河以东,布兰登堡却是拥有实权的统治者,由于布兰登堡的实 力和重要性,故最早在1230年时,布兰登的领主已被认可为有权可以选举帝国 皇帝的重要诸侯之一。而这项权利一直要到1356年的黄金文告(the Golden Bu ll)才正式确立。(二)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1323-1373)及卢森堡家族(1373-1410)1319年安斯坎尼亚家

13、族绝嗣,使得布兰登堡开始陷入纷扰的一个世纪。经过三 年的无主期,来自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及帝国皇帝家族卢森堡家族相继 成为布兰登堡的统治者。但由于这两个家族的主要产业及领地均未在此,所以并 不重视对布兰登堡的统治,这两个家族皆是帝国内的显赫家族,他们虽能确保布 兰登堡在帝国内地位的稳固,但却无法驾御领地内日渐茁壮的贵族势力,如此心 不在焉的统治使得布兰登堡渐趋混乱,极待有心的统治者来整顿。(三) 霍恩索伦家族(1415-1918)布兰登堡的黑暗时期终于在1412年露出一线曙光。1410年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 蒙得(Sigismund, 1410-1437)因得来自霍恩索伦家族的纽伦堡伯爵腓

14、特烈六世(F rederickW,Burggraf of Nuremburg 1397-1440, Elec tor of Brandenburg 1 415-1440)之助而当选皇帝,同一年他也继承了布兰登堡,但帝国事务的忙碌使 得西吉斯蒙得实在无暇兼顾远在北方的布兰登堡领地,于是便委任腓特烈六世为 布兰登堡总督,并于1415年正式将布兰登堡选侯国赐给他忠实的追随者一纽伦 堡伯爵腓特烈六世,承袭选侯爵位后改称为腓特烈一世。开始了霍恩索伦家族在 布兰登堡的统治,也使布兰登堡开始了一段不同的历史。霍恩索伦家族是约在十一世纪时受圭寸为索伦伯爵(Burggraf of Zollern),他们 的领地

15、原是在西南德的施瓦比亚(Swabia)。十二世纪时霍恩索伦的孔拉德(Conr ad of Hohenzollern)因追随红胡子腓特烈(Frederick Barbarosa,即霍恩施陶 芬王朝的腓特烈一世,1152-1190)而成为纽伦堡伯爵,虽然成为纽伦堡伯爵并未 得着任何的封邑,但霍恩索伦家族藉由联姻、购买等方式而获得了两块新的领地: 一是纽伦堡西方的安斯巴赫(Ansbach); 一是纽伦堡东北、美茵河畔的拜罗伊特(B ayreuth)。也因此腓特烈一世的头衔,除布兰登堡选侯外,同时也是纽伦堡伯爵、 安斯巴赫一拜罗伊特的领主。(Elector of Brandenburg , Burgg

16、raf of Nurem burg ,Ruler of Ansbach and Bayreuth)在最初的一个世纪里,霍恩索伦家族的统治者忙着稳定他们的新领地,同时向外 扩张。在腓特烈一世时为巩固选侯地位,于是一面压制境内势力过大的贵族,一 面拉拢城市、教会和部份贵族来重建选侯的威信。而当贵族的反抗得到控制后, 腓特烈一世试着回头对付城市,因为城市地位的提升开始要摆脱新统治者的控 制,但因为周围的敌人仍然虎视眈眈,使得腓特烈一世只能对城市暂采怀柔政策, 答应保留他们旧有的权利与自由,但要求他们向选侯效忠。不过,腓特烈一世并 未将一切时间都花在布兰登堡,他仍然相当热衷于帝国的事务,甚至在西吉斯蒙 得死后想角逐帝位,不过事与愿违,诸侯们不愿选出强势的霍恩索伦家族为皇帝, 而选择了较弱的哈布斯堡家族。从腓特烈一世后,对于选侯国领地的扩张,霍恩索伦家族的统治者从未忘记,虽 然并不都顺利,但到十六世纪初时,不包括安斯巴赫和拜罗伊特,直属于选侯的 领地已超过三万五千平方公里。他们用心地治理这块僻处北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