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128263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某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某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某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某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单位名称: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2、单位法人类型:区政府派出机构3、单位法定代表人:4、单位性质:政府举办非营利性质5、单位许可证件:6、单位地址:泸州市江阳区7、单位概况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是江阳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江阳区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组建于1992年10月5日,1993年元月1日开始对外办公。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位于泸州城西南部,东临长江,南与华阳乡接壤,西濒沱江,北邻南城街道办事处。面积12平方千米,所辖大较场、纪念标、

2、南苑、刺园、龙透关、堰塘湾、康华苑、麻柳湾、山岩脑、百子图等10个社区居委会,有社区干部43人。1.2拟建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大山坪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新建1个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改扩建4个社区服务站(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纪念标社区服务站、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山岩脑社区服务站、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堰塘湾社区服务站、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康华苑社区服务站)。2、项目联系人:3、项目建设地点:泸州市江阳区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4、当地气候条件:拟建项目在泸州市江阳区的城区,地处川南,泸州的一月份平均气温7.8,七月份平均气温27.3,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为8天,极

3、端最低温度0.8,极端最高温度40.3,年平均气温17.9。5、项目用途或性质: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部分政府职能,主要是为所辖区域的人民群众服务,有三大类型服务,一是事务咨询,包括民政事业、社保咨询、计划生育、企业服务、税收咨询等;二是生活服务, 包括家政服务、设备维修、房屋工程、医疗保健等;三是其他服务,包括教育培训、金融保险等。街道办事处及其社区建筑和设施属公共建筑性质。6、建筑结构类型:框加结构。7、总占地面积:亩,约,其中净用地面积亩,约,代征道面积亩,约。8、建设规模:建筑面积共2400平方米。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4个社区服务站改扩建建

4、筑面积1400平方米。9、建设总投资:共360万元。10、项目进展情况: 1.3 研究依据、原则和范围1.3.1 研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的通知。2、民政部关于在全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3、泸州市江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4、泸州市20042020年城市发展建设规划5、泸州市江阳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7、工程咨询委托合同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3.2本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分析,用地分析,建设条件,工程

5、建设方案,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社会评价等内容。1.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60万元,中央投资22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140万元。各子项目的投资资金筹措情况,详见表11。表11工程项目投资资金筹措情况序号工程名称投资(万元)合计中央江阳区政府1大山坪街道服务中心150.34120.0030.342山岩脑社区服务站53.1525.0028.153纪念标社区服务站52.1925.0027.194堰塘湾社区服务站52.3225.0027.325康华苑社区服务站52.0025.0027.00合 计360.00220.00140.001.5社会效益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服务中心、

6、四个社区服务站建成后将大大方便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变。改善该片区街道、项目所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维护员工队伍稳定性,增强员工队伍的积极性,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参与街道和社区服务。大山坪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建成后将大大提高项目所在社区的公共服务的水平,增加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将能够有效满足项目所在片区人们对公共服务增长的要求和便民服务的需要。总之,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建成后将有利于规范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服务效率,让广大社区人民群众满意。1.6研究结论及建议泸州市

7、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所属社区服务设施因规模小,设施陈旧,已经不能该片区人民满足日益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项目建设势在必行。本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且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精神。因此项目建设可行。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地理环境泸州市为四川省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千米。距省会成都市267千米。东邻重庆市、贵州省,南界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自贡市,北接重庆市、内江市。辖江阳区、纳溪区、龙

8、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2、自然条件泸州处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海拔高度240米520米。合江县九层岩长江江面海拔203米,为市境最低点。叙永县罗汉林羊子湾梁子主峰海拔1902米,为最高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118.5,年平均降雨量748.4毫米1184.2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无霜期30035

9、8天。土地肥饶,物产富庶。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汇。境内长江航道133千米,入境水量2420.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691亿立方米。近30年,长江最高洪水位18.86米。3、历史文化1949年12月3日泸州解放。1950年1月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设置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区县专员公署,1952年3月改称隆昌专员公署,同年12月改称泸州专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泸州专员公署)。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

10、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泸州精神是“自强、开拓、务实、奉献”。泸州于1994年1月4日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五次被国家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次被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2005年12月22日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7月11日,联合国人居委员会中心将“2000年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良好范例称号授予泸州市滨江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城市,联合国人居委员会中心驻地)。4、民族人口共有40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8.47%,39个少数民族中

11、人口较多的苗族占总人口的1.26%,其次是彝族、回族、满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等。2006年年末人口484.10万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83.93万人。出生率9.02;死亡率6.47;自然增长率2.55。5、经济现状2007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3.8亿元,同比增长15.3%;人均GDP达到9472元,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0.7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9.7亿元,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3.4亿元,同比增长10.7%。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三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规模

12、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9.2亿元,同比增长3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3亿元,同口径增长3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8亿元,同比增长2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8.3亿元,同比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3830元,同比增加4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7元,同比增长20.3%。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和3.6以内。全市规模以上酒业实现销售收入85.8亿元、增加值46.2亿元,同比增长73.1%和49.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6、社会事业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高考再创佳

13、绩,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0项,创新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172项,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46.6%。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广泛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竞技体育水平快速提升。城乡广播电视事业协调发展,“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城市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发展,平均参合率达到87.4%。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食品药品监管和产品质量监督明显增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到88.3%。统筹城乡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失

14、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城区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采取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救助水平提升,社会福利和救济工作成效明显。军民共建扎实有效,民兵建设质量提高,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较上年提高7.7%,长江、沱江、赤水河等主要流域水质指标达到三类以上标准。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为重点的城市管理更加扎实有效。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全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村级组织换届圆满完成。公安工作创新发展,

15、情报信息、决策指挥、治安管控、警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平安泸州创建,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社会保持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2.1.2泸州市江阳区基本情况2007年,全区面积6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2万公顷,比2005年(下同)减0.5%。森林覆盖率31.5%。辖14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年末总人口61.83万人。人口出生率7.5,增2.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4,增0.8个千分点。全区生产总值96.90亿元,增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7亿元,增5.3%;第二产业增加值44.73亿元,增20.8%;第三产业增加值43.20亿元,增10.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62.5%、33.8%。民营经济增加值42.33亿元,增19.2%;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4%,提高3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20.01万吨;油菜籽产量3704吨;水果产量1.16万吨,增2.3%;出栏肉猪55万头,增7.8%。公路通车里程431.13公里,通车村数152个。邮政业务总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