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生用24有的人导学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127352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生用24有的人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生用24有的人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生用24有的人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生用24有的人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生用24有的人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备: 课型:诗歌阅读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指导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重点】 1、初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2、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作用。【学法积累】 朗读 点拨 疏导 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我所了解的作者:2.我所知道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_周年而写的,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之情。 3. 我所掌握的字词音、形、义。4.我对课文的理解:(1)用诗句填空。在诗中“有的人

2、”一指_的人,一指_的人,我喜欢_种人,鲁迅属于第_种人。(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2)“纪念鲁迅有感”中“感”是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的表达方式是_。(感受、感慨,议论)(3)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第 节)_ 第二部分(第 节)_ 第三部分(第 节)_(4)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6、我有问题要与大家交流 二、课堂导学1.朗读应注意哪些方面?2.根据你的体会和经验,学习诗歌可以

3、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3、诗歌内容鉴赏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用“读、品、析、赏、悟”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歌。 (1) 第一小节,小组合作探究: 这节诗中有两个“活”两个“死”,你能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吗? 为什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种人是什么人? 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种人是什么人? (3)第二至四段,小组合作探究: 第二至四段三个小节,分别从那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表现。 “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怎样理解“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你能把两种人不同的表现及相应的结果连在一起吗? 这三个小节的诗中,你认为哪几个词用得好,找出来品味一下。 (5)归纳主题。 (6)探究欣赏写作特色。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诗人为了突出鲁迅崇高而伟大的形象,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从诗歌中找出一例来吗?这首诗的对比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对比的作用吗? 现在你能否说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却为何以“有的人”为题? 除了对比手法,你还能欣赏出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4.综合提升 1、说说这首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是什么? 2、这首诗启迪我们要做怎样的人? 3、 在我们的社会中同样存在着像诗中所说的两种人,请分别举例。三、课堂训练:补充习题“随文练习”部分。【课外拓展】补充习题“问题探究”部分。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