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师幼互动关系有效性的方法及建议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12727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师幼互动关系有效性的方法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高师幼互动关系有效性的方法及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高师幼互动关系有效性的方法及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师幼互动关系有效性的方法及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师幼互动关系有效性的方法及建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师幼互动关系有效性的方法及建议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 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在纲要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 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并列在前位。” 纲要中还明确体现:女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 安全感、信任感。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是互为主体、教育伙伴式的互动。维果 茨基曾提示我们: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

2、 的认知。单独的学习并构不成教育,一厢情愿的灌输也不构成教育,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一种相互交流 的可能性空间,而幼儿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因此,我们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构一 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并共同得到健康成长。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教育行为在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 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幼关系正在形成中,有的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 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尽管师幼间互动频繁,但是真正有效的互动却少之 又少,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游戏活动中,我们不

3、难观察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以一种高高在上身份 凌驾在幼儿之上,对幼儿的行为诸多职责;教师说了很多话,但是孩子转头就忘记了。也就是说,当前真 正有效的互动并不多,对此,笔者试图找出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改善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 儿两者的关系,进而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一、影响师幼互动有效进行的因素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相互交流。但是, 传统的教师就是管理者,幼儿只有服从教育观念却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幼儿实际是可能主体,在交 往与互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在互动中很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主,幼儿听从的方式,这样,也就影响 到了幼儿互动的积极性。在

4、没有意识到师幼互动对幼儿自我发展的潜在意义时,教师总以居高临下的权威 者姿态面对幼儿,在互动中以要求、约束、指令幼儿的行为多。相应地,幼儿发起的互动也简单地只是请 求,告状等,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使师幼互动显得苍白无力。究其原因,有以下 几点:1、教师对自我的角色定位认识不够。在师幼互动中,幼儿的主体体现和地位上的差异,实际上也与教师和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角色定位,特 别是与教师对自身和幼儿的相互地位与角色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许多教师十分强调活动中规则的建立, 对自己角色的认识,除强调教育者的作用外,十分看中或实际表现出对规则执行者和管理者等角色身份的 重视,因而在幼儿的一日

5、生活中的许多时间里,幼儿常常不被允许主动发起互动。如在集中教育活动中, 幼儿被要求是坐好,老师讲话时要认真听,不能随意走动或讲话;在画画时,幼儿常常被要求按教师规定 的主题画画,用规定的颜色,玩游戏时必须经过教师的允许和指定等,有了教师对幼儿过多、过细、过于 一致,缺乏弹性的要求;在游戏中,教师常常是规则的监督者,看幼儿是否将玩具随地丢,是否有争吵; 是否破坏玩具等等。也正因为教师处处把自身的角色定位在高于幼儿的位置,使得师幼互动呈消极性以及 无效性。幼儿也才会出现类似老师,我可以去小便吗?老师,我可以用这种颜色吗?老师,我今天应 该去哪个区玩?老师,现在我们要做什么?等被动征询教师意见的互动

6、内容,这种角色定位既不利于幼 儿内化规则,又不利于积极师幼关系的建立。2教师对幼儿关注不够,缺乏对幼儿发起互动的敏感性。任何互动,如果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很难再继续进行和发展下去。相对来说,教师对幼儿发起的互动关 注不够,敏感性低,反馈行为少,除了教师因具体事务多而无意识地忽视及对一些个性较独特的幼儿在教 育上的有意忽视外,也与教师对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重视不够有关。如在一次观摩活动中, 群群在娃娃家做炒菜游戏,不知什么时候,群群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到了走廊上。老师看见了又气又急, 对群群说: 跟你讲过多少遍了,娃娃家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这些餐具搬回去。只见群群嘟 着嘴巴,不情愿

7、地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为了安慰群群,我对群群说: 你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对吗? ” 群群点点头,接着告诉我说: 我怕炒菜的声音太大,把娃娃吵醒了,所以就把餐具搬到外面来了。教师 因为群群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到了走廊上,违背了活动区的规则,就视群群的行为是违反规则,不守纪律, 由此强迫群群把娃娃家的餐具放回去。这时教师如果能站在群群的角度,多去观察、留意群群作出这一行 为的缘由,以平和、友善的态度直接询问了解群群内心的真实意图一一是想让娃娃睡觉,那么群群也就不 会感到委屈了。3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幼儿主体的形式与实质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许多教师在实践中认识到了幼儿互动主体的地位与重要意义,并有意识地让

8、幼儿主动与教师互动,但 在实际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以为让幼儿主动互动就是放手,或不干预幼儿的活动,让幼儿自己自由发展。 或简单地将幼儿形式上的动和实质的主动等同,一些教师对幼儿放任自流,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或简单 地组织一些让幼儿有机会动的活动,但对其在幼儿主动互动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并未有足够的意识和重视, 仅仅是活动幼儿而不是促进幼儿真正地与教师互动。如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投放了许多材料让幼儿操作, 目的是想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而与教师互动。这时幼儿只是乐此不彼地操作材料,与材 料互动,却因为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幼儿难以在操作中有所发现,难以向老师发起互动,使得师幼间的 互动处于消

9、极状态。二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几点建议根据纲要的精神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必须重视情感的交流,拨动幼儿的心弦,使教师和幼 儿于相溶”的情景中,从而大大提高互动的实效性,没有情感交流的互动是缺乏教育价值的;同时,在共 同的游戏中,充当良好师幼互动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促进者, 对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深入、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在玩中、学中掌握幼儿各方面的状况,深入分析、 研究,及时作出自我反省,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具体有以下几点:(一)、用心交流,以积极的情感互动为基础。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对于自己喜爱的人(教师),幼儿会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和亲近之

10、意,而对于害 怕的人,甚至连听到声音都感到恐惧。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行为总是有着或浓厚或淡薄的情感特征,在积极、 进取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是教师或幼儿,都会有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互动的情绪高涨,效果也极佳。这 种积极、进取的情感交流,需要教师放下管理者架子,以观察者、朋友的身份,在良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这是因为幼儿年龄小,有时他的主观感受难以通过语言清晰表达,这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 都是他内心表现,也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胆小、不愿开口说话,常以哭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要求我们以 一个母亲般的眼睛,敏锐细致地捕捉孩子的神态情绪,分析孩子的行为态度,解开孩子心头的疙瘩。在忙 碌的教学中,哪怕简

11、单地聊几句话,或者摸摸孩子的头,或者递一个微笑的眼神,都能给幼儿的心田吹来 一抹和煦的春风。例如:在早上迎接由于生病而好几天没来园的小雨时,老师简单的一句: 小雨,老师可 想你了!就使她的脸上显出快慰的神情,当老师伸出手在小雨的脸上抚摸着说: 咦,小脸蛋更漂亮了! ” 小雨羞涩地往老师怀里钻了钻,欢快地和奶奶再见了。教师简单而亲切的询问、抚摸、关注充分表达了对 幼儿的喜欢,小雨也感受到被关怀的满足。在互动过程中使双方获得美的情感体验。这种自然流露的情感 交流,使互动双方以爱换爱、用心交流所形成的互动。(二)、教师在游戏中的正确定位。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没有压迫性的游戏活中,能体现

12、真正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而这种没有心理负担的活动,是有利于师幼间互动和有效互动的,如果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游 戏的控制,去导演去指挥游戏,或者干脆放任自流,不干预幼儿的活动,那必然影响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 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游戏中,教师扮演伙伴角色和儿童一起玩,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而我们 教师感到,只有真正和孩子们玩在一起,才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种积极的、愉快的 情绪又进一步激发儿童积极的情绪,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且教师能够在和孩子玩的过程中发现儿童的兴 趣、需要等,为今后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提供依据和素材,为发现儿童的个别差异,针对儿童的特点进 行

13、教育提供细致观察的机会。我们认为,教师要做到:1在游戏中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环境,也就是一个有秩序、生气勃勃的愉悦环境。它为幼儿 所接受,幼儿不再是被动者,教师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幼儿和教师是一种伙伴关系,一起玩耍、 一起欢笑,互动双方无拘无束地融合在一起。2教师应在共同游戏中对幼儿的自主活动给予鼓励、帮助、推进。由于幼儿特定的心理和心理环境,在 充满欢乐的共同游戏中,教师的态度、语言,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式的语言、 动作,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学习为他人着想,给予支持性的鼓励,使幼儿感受成功,充满信心。当幼儿在 游戏中流露出胆怯、退缩情绪时,盲目地只是说:

14、大胆一点就行了!这反而会适得其反。也许我们试着 调整活动环境和材料,给予幼儿逐步递进的方法,使他克服紧张情绪,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会更乐于尝试 新本领。3必须尊重幼儿人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及兴趣的需要,尊重幼儿及其独立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 心。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获取成功感。但这种尊重和需要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放任自流,对活动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要通过慎重的 观察和判断,利用幼儿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在保护他们自尊心的同时,设法帮助他们克服缺 点。4认真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角度来

15、说,告状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又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 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教师在处理师幼互动行为中常出现的主题一一告状事件 时,首先要分析告状原因,了解事实真相,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抓紧教育契机,恰当引导,给孩子一个 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5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构建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为师者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 中吸取经验和养分,逐步提高自己,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首先,在师幼互动中,提高对幼儿的领悟能力。如果教师对幼儿的领悟能力过低,只根据表面现象、主 观意识去判断幼儿的行为,在误解的基础上开启与幼儿之间的互

16、动,必然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不断循环的互动,教师以一种开放性的接纳心态,充分了解幼儿外在、内在的行为,聆听童声,保证 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合理、积极的反馈,从而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其次,在师幼互动中,提高对教师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在师幼互动过后,教师不妨把互动的过程重温 一遍,进行一个小结,一方面,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动作、与同伴间的交往和合作,在活动中的自主 性进行观察记录,以促进下阶段活动的实施;另一方面,身为教师在互动中的言行,态度是否合理、是否 有益于幼儿的发展,经常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改进,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促使师幼互动往健康的方 向发展。研究表明:师幼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将会促进幼儿的发展。优秀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师幼关系时,教师的 角色是经常变换的,有时候是和幼儿平等的,有时是幼儿的指导者,有时又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