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12513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河北大学 王 琨自我效能感是1977 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 中最早提出的,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 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 度。例如,学生知道:努力学习,会提高数学成绩。在这里,“提高数学成绩”是“努力学 习”这一行为的结果期望,而学生对自己努力学习(以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结果期望)的能 力的自信程度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体现。近年来,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关注。多项调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 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在学习方面,自我效能感

2、会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参与教学的 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因果思维(归因)的方式等。 在身心健康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调控、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 际关系、潜能开发等。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我们教师的迫切任务,以下是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十种方法。一、增加学生成功体验以往成功的体验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在学习 活动中成功的体验,具体方法如下:(一)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建立竞争奖赏结构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那些在课堂上表现欠佳的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所以还要建立个体化和合

3、作化的奖赏结构。个体化奖赏结构要求 学生作自我比较,即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有进步即为成功,就能 得到奖赏。通过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合作化奖赏结构强调 小组之间的比较,小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目标,共同取得成功。注意要把课堂表现优秀的和 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就会增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 强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二)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传统的智力理论(以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认为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 力。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学校教育影响力最大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 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

4、理论。从多元智力理论中我们不难感到学生的每一种天赋(智力) 都可成为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他们遇到困 难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天赋取得活动的成功,建立起对学习的强烈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积极归因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 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 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生往往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往 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如自身能力、教师、运气、任务等外在因素,这种消极的 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当然,培养学生积

5、极的归因方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努力不足, 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力不从心之感,从而挫伤其自我效能感,因此要全面分析失败原因。培养 积极的归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言语评价往往会成为学生自我归因的线索。例如,有时当学生 感知自己失败时得到的是老师的同情而不是不满,便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同 情通常被认为施于弱者,从而使学生做出自己无能的归因,进而挫伤自信心。相反,如果学 生得到的是不满反而会加倍努力,这样做会保护学生的自尊,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同样,若 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容易任务(任务难易相对于学生本人实际能力而言),老师对其大加赞扬, 则会

6、降低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估价。若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困难任务,老师对其大加赞扬,则会 使其做出能力强的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所以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斟酌。(二)提供适度的帮助和指导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往往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和帮助。但要因 任务难度不同、学生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格雷厄姆和巴克等人的研究表明,与未受帮助的 同学相比,一个受教师主动关心和特别帮助的儿童不仅会被判断为较不聪明、将来较不可能 成功,而且自己也会这样认为。因此,教师不应“无缘无故”帮助学生,否则会降低其对自 我能力的评价;而是要在学生确实遇到困难时再给予帮助,这样才有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增 强。三、帮助学生设定目标

7、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定来影响动机。学生因在学习中投入较大、成绩较 好而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其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要想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 师就得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日标,减少学生失败的机会,可采用如下做法:(一)指导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目标(如期中考试目标、初中毕业目标)显著相关。因此,可针对学 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正如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葡萄”,即目标必须 是经一定努力可实现的,它的实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潜 在的学习动机,并在学习活动中持之以恒,直到长期目标的实现。(二)帮助学生修正难以实现的目标在教学中(尤其

8、是邻近中、高考之际)经常会看到成绩平平、又不肯下功夫的学生制订 出这样的学习目标考上某某重点学校。其实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应有多高,对 能否成功毫无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帮助他制订一个具体的、各学科的、阶段性的学习 目标,并引导他刻苦、努力、一步步地实现阶段性目标,使其自我效能感逐渐增强。(三)引导学生设定富有挑战的目标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会为自己确定较高的学习目标,高学习目标 的挑战性又会激发个体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更加努力,最终取得较高的学业成就,从而得 到更大的自信。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的信念系统是人类动机、幸福和个人成就的基础。除 非人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

9、达到预期的结果,否则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促使人们去面对困 难并坚持不懈。可见,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强的行为动力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 导学生设定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四、改进学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学习策略运 用水平越高,学生自信心越强,学习就越有效,成绩也越好。学生在自身的调整与摸索中, 在学科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策略) 逐渐获得较高的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它是学生的行为和期望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会把 学生送往成功的彼岸,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五、感染学生积极情绪班杜拉认为,情绪

10、和生理状态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重要联系。强烈的情绪,通常 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效能期待;积极稳定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会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的 情绪和学生的情绪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都很重要。(一)教师的情绪“当一个人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时,也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所以教师以自身的积极 情绪,甚至以自身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来诱发学生的情绪不失为一条较好的途径。教师平时应 注意用饱满的精神、充足的自信来面对学生,从衣着服饰、言语表达、举手投足中传达出来。 正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充满自我效能感的教师的感染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更容易得到培养和提高。(二)学生的情绪除了可以借他人的情绪诱发自己

11、的情绪以外,借助自己表情诱发情绪也是情绪生成的心 理机制之一。伊扎德与前苏联学者合作训练演员的表情时发现,当被试者观察某一种情绪的 面部表情时,不可避免地出现相应的体验。所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表情训练也是提高自我效 能感的有效途径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表情训练,让学生自觉地经常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之更多地呈现出愉快、自信的精神面貌,这样有利于使学生体验积极的自我情绪,进 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六、引导学生磨炼意志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沿着崎岖的小路肯攀登的人才 能到达光辉的顶点。中学生的求学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或大或小的 困难,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克服

12、困难的决心。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习及生活的目的 性教育,引导学生磨炼自己的意志,使学生把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和自己的远大理想联系起 来。这样有利于坚定学生的信念,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 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为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并通过“质性评价” 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情况,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如,档案式评价。通过 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把 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发展的自我激励源。教师

13、要 引导学生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对自己的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记录,借助评价进行回顾、反思,使 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点滴进步和潜在问题,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 监控的习惯,发展和提高其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八、个体兴趣驱动学生提出兴趣说的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强迫学生去学习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很大 程度上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根据兴趣说,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且支持他们发展这些 兴趣。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使得兴趣与快 乐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持之以恒,最终成功。九、积极期望看待学生教师看待

14、学生要有一种积极的期望。积极的期望指建立在学生现实能力基础上,同时 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一种期望。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 生,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勇于向困难挑战,获得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自我效 能感。教师对学生消极的期望会使教师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容易悲观丧气,而失 去许多体验成功、发展能力的机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十、榜样示范鼓励学生利用榜样示范来鼓励学生是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的常用途径。成为榜样示范的可以是文 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往往具有更大的激励效应。 特别是与某一学生水平相似的其他学生的替代性经验对该生尤其具有说服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适时、经常介绍榜样人物,并对学习者寄予一定期望,帮助他们学会与榜样作积极 比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有多种方法和途径,目的都是使学生建 立起行动的自信,满怀希望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最终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