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12387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教学设计2323.1图形的旋转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2、经历探索图形旋转特征的过程,体验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特征,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目标:经历对生活中旋

2、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 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旋转的基本性质学习难点: 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三、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是抽象思维逐渐形成的时期,教学过程要强调问题情境创设的直观性,借助于活动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多提供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中自主创新、相互学习,从而乐于探究。四、教学策略课堂组织策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

3、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辅助策略:借助实物投影仪及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动手操作。教法 :演示法:把实物模型、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的旋转变换。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练习法:精心设计随堂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五、教学过程设计: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

4、展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五个活动,分别为: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2:演示导学,形成概念活动3:举例应用,加深认识活动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活动5: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个体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识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本活动通过折纸游戏,导入本课1、手工制作:制作一个小风车.2、欣赏日常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思考:在这些运动中有哪些共同特征? (投影1)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参与的全面性;(2)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3)学生活动后,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

5、.【设计意图】:通过小制作,图形欣赏,导入主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二、演示导学 形成概念1、观察:时钟上分针的运动.(动画演示)问题:时钟上分针的转动是绕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转动?从5分到15分转动了多少角度.学生在观察后,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讲解: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 2、动手做一做: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与另一张纸片之间垫上一张复写纸,在薄纸上画ABC,并在ABC外面找一点0,再用一枚图钉在0处穿过.将薄纸绕点0旋转一个角度,再次把ABC复印在纸片上,并记成ABC.在纸片上分别连接0A、0B、

6、0C、0A、0B、0C.问题:(1)根据所画的图形,用直尺量出OA与OA、OB与OB、OC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出AOA、BOB、COC的度数,观察这三个角的大小,并指出旋转中心,旋转角. (2)说出其中的对应点,对应角和对应线段.(3)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投影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并动手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3、交流、归纳(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结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投影4) 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7、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旋转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应循序渐进,即演示观察猜想讨论归纳.(2)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有关概念,是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的过程. 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及时展示学生练习结果,并及时给予点评活动三、举例应用 加深认识 (投影5) 1、分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中的图形的旋转现象.学生思考后,展示结果.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画出图形后,能否准确地运用旋转的基本性质表达出作图的理论依据.(2)学生中作图的不同方法.通过图形欣赏让学生感受数学图

8、形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1、P64页练习2、图形:线段、角、圆、梯形、正方形、菱形中绕一定点转动一定角度(小于360)能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3、P65页练习(全体活动.)学生单独完成后及时反馈,教师及时点评.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点评的针对性、典型性;(2)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明确旋转的主要因素,从而让学生在知识不断重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形成能力,实现本课的知识目标.活动五、归纳小结,布置

9、作业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完善的过程在学完本节内容后,我提出如下三个问题:(投影11)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2. 在学习这节课时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3. 在下节课中的什么地方,你会比这节课做的更好?学生交流获得的知识和感受,教师聆听,并与学生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概括的是否全面,教师应及时补充;(2)不同层次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 通过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谈体会及注意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问题3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监控能力. (2)布置作业P66页T3、T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