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说课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122100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分数》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认识分数》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认识分数》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认识分数》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认识分数》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分数》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分数》说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分数说课安徽省庐江县城北小学 汪涛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认识分数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分食品活动出发,让学生在平均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在现实生活里需要分数。教材突出对的认识。首先联系分蛋糕的结果,介绍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帮助学生将分数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接着用切开的蛋糕图直观显示的含义,并介绍的读法、写法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用一张纸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它的。教材又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和,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比较,一方面可从联系实际操作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想想做做

2、”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受、等分数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并联系实际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和交流信息。(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三)重

3、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二、说教法和学法1、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在开课时,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再把一张纸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它的,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2、注重操作,自主探究法。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估一估等活动,经历了整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认识不断加深。他们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解决了数学问题,既尝到数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组

4、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3、关注情感,互动合作法。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课堂上,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分数的认识是在自主探索和彼此交流中获得的,这种具有人文关怀的平等的课堂氛围,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本课从星期天小明和小红一起去郊游的生活情境入手,创设了怎样公平分食品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引出并板书课题:认识分数。意图: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公平合理的分配突出了“平均

5、分”,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分数的探究中。(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分数二分之一。(1)直观演示感知。教师直观地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意义之后,教师指导掌握的读法、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2)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颜色,再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后,展示出各种折法。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虽然折法不同,只要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教师出示了一张没有平均分的长方形纸和各种形状的纸片,让学生讨论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分。意图:认识分数是本节课的重点,理

6、解了,对其他分数的认识便有了可能。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活动感受平均分,经历了整个学习的过程,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认识几分之一。认识了后,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每位同学用手中的材料折出自己最喜欢的几分之一,涂出折出后的一份,并在小组里交流折法和想法。教师按照相同的分数分类展示了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介绍折法,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图形,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其中一份都可以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意图:荷兰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他们的数学学习“再创造”过程。当学生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各种材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创造、展示、交流自己喜欢

7、的几分之一,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了培养,这正是新的数学课程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3、初步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师提出“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那相同的图形能不能表示不同的分数”的问题,并在刚才的作品中,选取一些相同的图形但表示不同的分数贴在一起,如:、。小组讨论后,学生得出结论: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与分母有关:分母小分数就大,分母大分数就小。意图:教师从张贴的作品中选取合适的图形,进行简单分数比较大小的认识,过渡自然。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自由地探索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得出结论,发展了数学思考。(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闯关游戏。第一关:写一写;第二关:选一选;第三关:填一填

8、;第四关:比一比;第五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1、2、3、5、6题)意图:练习用闯关的形式增强了趣味性,分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新知。通过读写、比较、判断、估计加深了对分数含义的理解,逐步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感受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想到了几分之一,并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让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分数。意图: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节课的收获。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现象,感受数学学习的丰富多彩与内在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