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12063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科技基础知识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秋版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作业 1 (第一章、第二章练习)一、填空题1.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 ( 石器 )P12.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最博学的人”。P23、 第一次生产力的发展的高峰发生在(公元前三 )世纪的( 中国 )。 P24在自然科学为争取独立而同神学的斗争中,有两个突出事件,一是(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的建立,二是( 血液循环理论 )的提出。 P45.1543 年,维萨留斯发表( 人体构造 )一书,开辟了通过解剖研究( 血液循环 )的道路 P46( 培根 )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至今仍具有意义。P47. 作为牛顿力学的应用成果之一,近代( 第一

2、次 )技术革命在( 18 )世纪后半叶发生了。 P58. ( 瓦特 )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发明了高效能蒸汽动力机。 P5 9第一次技术革命又( 蒸汽动力技术 )革命。 P510. 1800 年伏打发明了( 电池 ),使( 电流 )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P711. 电可以产生( 磁 ),( 磁 )也可以产生( 电 )。 P712. 电力技术革命起源于( 欧州 ),完成于( 美国 )。 P713. 近代自然科学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天文 )学和( 力 ) 学。子 P1214. 牛顿的力学成果集中体现在其( 1687 )年出版的划时代巨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一书中。 P515. 第一定律即惯性

3、定律,它表明 ( 惯性 )。是物体维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而(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产生加速度 )的原因。16. 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历史上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是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 ),认为光是由发光体放出的微小 ( 粒子流 );一种是以惠更斯为代表的 ( 波动说 ),认为光是由光源发出的一种 ( 波动 )。 P1217. ( 热力学第一 )定律就是包括热现象的能量守恒与( 转化 )定律。 P1318. ( 经典电磁学 )的理论总结是麦克斯韦完成的。 P1419. 科学的元素概念是由著名科学家( 波义耳 )提出的 P1420.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科学的燃烧作用的(氧化 )学说

4、,真正揭开了(燃烧 )的秘密。 P14原子 )只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21. 阿佛加德罗认为 ( 分子 )是有一定特性的物质组成的最小单位,而( 质点 P1522. ( 元素周期律 )指出,元素的性质是它们的( 原子量 )的函数。 P1523. ( 尿素 )的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广阔道路。 P15太阳系 )起源和演化学说。24.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是近代天文学第一个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P1525.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的重要著作( 地质学原理 )的发表,标志着( 近代地质学 )的系统化。 P16 26.1809 年法国( 拉马克 )在动物哲学中首先提出了 ( 生物进化论 )的观点。 P17

5、27. 达尔文于 1859 年出版了( 物种起源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 生物进化 )论,提出了自然 选择学说,并用来解释生物的进化过程。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 )学说。 P17二、判断改错题(答题要求:先判断对错,在题目错误的地方画线并在”改正处写上正确内容)P151封建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发生在古埃及丄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保持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 判断:错误。改正:中国2 集中体现经典力学体系的著作是牛顿所著的物理学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力学的基 本概念,建立了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P12判断:错误改正: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3.近代电磁学理论的

6、创始人是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是发电机的理论基础。P14判断:错误改正:法拉第4阿佛加德罗认为,在化学反应中,能保持自己原有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分子。 _P15判断:错误改正:原子简答题1、简述五次生产力高潮的形成回答要点:(1 )第一次生产力高潮(P2 )地点:中国,时间:313世纪,特点:以农业生产为主。(2 )、第二次生产力高潮(P5)地点:英国,时间:17世纪1830年,特点:以纺织工业为主,迎来了工业化新时代。(3 )、第三次生产力高潮(6)地点:德国,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以化工工业为主,迎来了化学合成时代。(4 )、第四次生产力高潮(P7)地点:美国,时间:18

7、79年1930年,特点:以电气化生产为主,迎来了电气化时代。(5 )、第五次生产力高潮(P8)地点:日本,时间:开始于20世纪中叶,特点:技术综合创新,产业结构现代化。2、 简述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P5、7、8)回答要点: 第一次技术革命又称蒸汽动力技术革命,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要技术,以蒸汽动力取代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组成了机器生产系统。 第二次技术革命 又称为电力技术革命,以电气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完成于实验室,由科学家自己实现,不仅解 决了生产文明,还发展了生活文明。 第三次技术革命 又称现代技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六大高技术成为现代技术革命的主战场,其中

8、信息技术是先导,用电 脑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3 、简述经典物理学的三次大综合( P12-14 )回答要点: 牛顿力学把天上和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与牛顿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物体运动所 遵循的普遍规律,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二次综合。 麦克斯韦总结的经典电磁理论,揭示了电、磁、光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三次综合。现代科技基础知识作业 2(第三章、第四章)一、填空题1 、普朗克量子假说的提出宣告了 ( 量子论 )P212、如同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构成单元一样, ( 量子 ) 是组成一切能量的单元。

9、 P213、1905 年,爱因斯坦将量子概念推广到 ( 光的传播过程 )中,提出了( 光 )量子论。 P214、1913 年,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 ( 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 )提出了一种 ( 量子化 ) 的原子结构模型。 P21 5 、1923 年,德布罗意基于对称性的考虑,提出了一切 ( 实物 )粒子也具有( 波动 )性,即 ( 物质波 )的 概念 P226、 1925 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逊和革末通过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 ( 波动 )性,( 波粒二象性 )作为微 观粒子的行为特征被广泛接受。 P227 、在量子论的基础上,海森堡和薛定窍分别创立了 ( 矩阵力学和波动 )力学。 P228、 1

10、905 年,爱因斯坦发表 (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一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P22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 ( 恒定不变的常数 ) ,与光源和观测者的运动 ( 无关 )。 P2310 、( 光速 )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 P2311 、1948 年申农发表 ( 数学通信的理论 ),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P2512 、染色体中主要有两种化学成分 : ( 蛋白质 )和( 核酸 )。核酸可区分 ( 脱氧核糖核酸 DNA )和( 核糖核 酸 RNA )P2813、随着 DNA ( 双螺旋 )结构模型和遗传信息传递 ( 中心 )法则的确立以及基因重组技术的兴起,几乎所 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都深入

11、到 ( 分子 )水平去寻找本质的规律, ( 分子生物学 )成为生命现象研究的核心理论。 P2914、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 )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P3215、 到目前为止,人们己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力是(引)力、(弱)力、(电磁)力和(强力(或 核力)力。P3316、 宇宙处于不断(膨胀)的状态中,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彼此(星系彼此远离)。P3517、 按照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我们的宇宙产生于一个(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突然大爆炸,并经过一段由(密到疏),由(热到冷)的演化史,最终形成(星系)、(恒星),即现在观测到的宇宙。P3718、 (板块构造)理

12、论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全球(地壳)结构发展和(变 化)的全球构造理论。P3919、 基因对性状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P4320、(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 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叫做中心法则”。P4421、 19世纪60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用实验彻底否定了生命的(自然发生)说。P6022、 在现代科学的三大难题一一(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智力)起源之中,(智力)起源可能是最困难,同时又是与现实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难题。P6223、 在

13、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智力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作为智力活动物质基础的(脑的进化)问题,作为(智力外化)行为的劳动工具的使用和制造问题,以及作为智力的外化高级形式的(语言)的发明和运用问题。 P6324、 动物的脑进化经历了三次转折:(爬行)动物的诞(哺乳)动物的诞生和(灵长)动物的诞生。P63二、判断改错题(答题要求:先判断对错,在题目错误的地方画线并在”改正处写上正确内容)1. 爱因斯坦的相对性原理表明:一切力学规律对一切相对地作匀速运动的惯性参照系都是相同的。判断:错误。改正:自然2 .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光速是一切物体的极限速度。判断:正确改正:3.由于宏观

14、物体的运动速度一般远远小于光速,相对论效应并不明显,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用牛顿力学处理宏观低速物体的运动是完全可行的。判断:正确改正:三、简答题:1、简述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和五个结论。回答要点: 两条基本原理:一为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即一切自然规律对一切相对地作匀速运动的惯性参照系都是 相同的;二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与光源和观测者的运动无 关。 五个结论: 1、光速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 2、运动的尺缩短。 3 、运动的钟变慢。 4、质量随速度 的增加而增大。 5 、质能相关: E=mc22、简述原子的组成:回答要点: 原子由带正电原子核和带负电

15、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3、简述量子论的建立过程。回答要点: 1900 年,普朗克为解决黑体辐射的所谓 “紫外灾难” 提出了量子假说: 黑体辐射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 只能是最小能量单元 的整数倍。普朗克量子假说的提出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论,指出光在传播过程中,其能量也是不连续的,并指出光既有波动性又 有粒子性,光的瞬时效果表现为粒子性,光的长时间的平均效果则表现为波动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 1913 年,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 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的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和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四、论述题1900 年,为解决黑体辐射的所谓“紫外灾难” ,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继而,爱因斯 坦和玻尔成功地推广了普郎克的量子概念,分别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