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11911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3)嗟乎!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4)管弦呕哑, 。(杜牧阿房宫赋)(5)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

2、西村)(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驷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

3、,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构陷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

4、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摘编自后汉书蔡邕列传)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 擅恣:专权放肆B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穿凿:牵强附会C邕陈辞谢 谢:辞别D士大夫多矜救之 矜:同情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蔡邕博学多才的一组是(3分)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设疑以自通 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A B C D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蔡邕全心侍奉生病的母亲,七十天不曾

5、睡过安稳觉。和叔父、堂弟共同生活,三代之间不分家产,深得家乡父老敬重。B蔡邕因琴技高超被陈留太守举荐,受到皇帝征召,蔡邕不得已启程进京,中途又托病回到家中。C司空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强行征召他,蔡邕被迫应征。蔡邕受到董卓礼遇,常借机对董卓匡正补益。D董卓被杀后,蔡邕在王允家谈到董卓时不禁叹息,神情上有所流露。王允十分生气,将蔡邕交给廷尉治罪。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庐于冢侧,动静以礼。(3分)译: (2)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3分)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夜渡江唐柳中庸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

6、,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注】作者:有的版本写作姚崇。(1)诗歌颈联是如何表现夜渡的?请简要分析。(2分)答: (2)最后一句的“悬”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对“悬”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黄忠在长沙与关羽交战时,因马失前蹄被掀倒在地而就擒。关羽亲自给黄忠松绑,黄忠深受感动,向关羽投降。(三国演义)B黛玉见宝钗向薛姨妈撒娇,不禁伤感落泪。薛姨妈安慰黛玉,同意认她作女儿,还说要向贾母提议把黛玉定给宝玉。(红楼梦)C梅来到高家避难

7、,与觉新在花园里相遇。两人情不自禁相拥而泣,互诉相思之情,瑞珏看到这一幕,只是默默走开。(家)D吴荪甫在做公债空头时,受到赵伯韬的极力压制。为了凑齐卖方保证金,他孤注一掷,抵押了自己的工厂和公馆。(子夜)E欧也妮委托庭长赶往巴黎,为叔父偿清全部债务,从而恢复了叔父的名誉,使夏尔能顺利地与侯爵的女儿结婚。(欧也妮葛朗台)(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注不存:指放失本心,丧失善心。(1)

8、在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请概括。(2分)答: (2)为什么说“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是“好学”的表现?请简析。(4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新技术当真是最伟大的“改变者”。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商业

9、和消费主义冲刷之下的大众审美河床,最低水位正在下降,有些地方甚至裸露出干涸的河底。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尼采曾对报纸的出现怒不可遏,认为这意味着忙乱、廉价的“短暂之物”取代了“永恒之物”。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这样的感叹固然有其价值,但放宽视野却会发现,从印刷术的普及,到声光电的传播,再到信息技术的兴起,任何一次传媒工具的重大变革,都会带来文化话语权的转移

10、。正是报纸、影像、网络等技术手段的普及,让人类的文化空间拓展了而不是枯萎了,让知识和文化更能服务大众而不是被一小群精英所垄断。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有人做过统计,在当代中国,活跃在网上的知识分子只是知识界的表层,更庞大的群体基本不在网上发声,比例甚至低于领导干部。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表浅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

11、文化土层?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月6日第5版)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众参与网络文化活动时,有着文化欣赏者和创造者的双重身份。B信息时代,文化传播方式多样,速度快容量大,但内容芜杂。C海德格尔关于技术化的时

12、代文明的忧思,对文化的发展不无益处。D精英阶层之所以更晚接受新事物,是因为对社会的变化不敏感。10技术手段的升级会给文化领域带来怎样的影响?请概括。(3分)答: 11本文呼吁“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为什么呼吁他们?请简析。(3分)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尼亚加拉大瀑布【注】英国狄更斯那一天的天气寒冷潮湿,着实苦人。不论多会儿,只要车一停下来,我就侧耳倾听,看是否能听到瀑布的吼声,同时还不断地往我认为一定是瀑布所在那方向张望;每一分

13、钟都期盼会有飞溅的浪花出现。后来我们到底下了车了,于是我才听到洪流的轰隆声,同时觉得大地都在我脚下颤动。崖岸陡峭,又因为有刚刚下过的雨和化了一半的冰,地上滑溜溜的,所以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怎么下去的,不过我却一会儿就站在山根那儿,攀登到一片嶙峋的乱石上了。那时汹涌澎湃,震耳欲聋,玉花飞溅,蒙目如眯,我全身濡湿,衣履俱透。原来我们正站在瀑布的下面。我只能看见巨浪滔天,劈空而下,但是对于这片巨浪的形状和地位,却毫无概念,只渺渺茫茫,感到泉飞水立,浩瀚汪洋而已。一直到我来到平顶岩上看去的时候哎呀天哪,那样一片飞立倒悬的晶莹碧波!它的巍巍凛凛,浩瀚峻伟,才在我眼前整个呈现。于是我感到,我站的地方和造物者多么近了,那时候,那副宏伟的景象,一时之间所给我的印象,同时也就是永远无尽所给我的印象。一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