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117460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章 电磁辐射的原理31.1电磁辐射的概述31.1.1电磁辐射的定义31.1.2电磁辐射产生的条件41.2电磁辐射的来源41.2.1天然电磁辐射:41.2.2人造电磁辐射:51.3电磁辐射的单位和测量标准51.3.1电磁辐射的单位51.3.2电磁辐射的测量标准51.4电磁辐射区场的划分61.4.1近区场及特点61.4.2远区场及特点61.4.3.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71.5电磁强度的分级标准71.5.1一级标准71.5.2二级标准81.6常见电子产品电磁辐射产生原理81.6.1电脑的电磁辐射产生原理:81.6.2手机的电磁辐射产生原理91.6.3电磁炉的电磁辐射产生原理101.6.4电

2、视机的电磁辐射产生原理101.6.5充电器的电磁辐射产生原理101.6.6微波炉的电磁辐射产生原理101.6.7电吹风的电磁辐射产生原理11第2章 电磁辐射的危害122.1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122.1.1电磁辐射伤害人体的机理122.1.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32.1.2.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32.1.2.2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132.1.2.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42.1.2.4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42.1.2.5对生殖系统和遗传的影响:142.1.2.6对视觉系统的影响:142.1.2.7电磁辐射的致癌影响:152.1.3电磁辐射的其他危害152.1.3.1影响通讯信号152

3、.1.3.2破坏建筑物和电器设备152.1.3.3影响植物的生存162.1.3.4泄露你的电脑机密162.2常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危害162.2.1常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数值162.2.2电脑的电磁辐射危害172.2.3手机的电磁辐射危害172.2.4电磁炉的电磁辐射危害182.2.5电视的电磁辐射危害182.2.6充电器的电磁辐射危害192.2.7微波炉的电磁辐射危害192.2.8电吹风的电磁辐射危害192.2.9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危害192.3电磁辐射危害的实例202.4电磁辐射高危行业人群21第3章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223.1电磁辐射防护的目的223.2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标准223

4、.3电磁辐射的防护技术233.3.1屏蔽防护技术233.3.2吸收防护技术233.3.3接地防护技术243.3.4距离防护技术243.4常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243.4.1电脑的电磁辐射防护243.4.2手机的电磁辐射防护253.4.3电磁炉的电磁辐射防护263.4.4电视的电磁辐射防护263.4.5微波炉的电磁辐射防护273.4.6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283.5个人防护电磁辐射的措施293.5.1良好的习惯293.5.2注意饮食习惯303.6使用专业的电磁辐射防护产品313.6.1电磁辐射防护服装313.6.2电磁辐射防护卡323.6.3电磁辐射防护玻璃333.6.4电磁辐射防护贴

5、膜333.6.5电磁辐射防护屏333.6.6电磁辐射防护眼镜34第1章 电磁辐射的原理1.1电磁辐射的概述1.1.1电磁辐射的定义电磁辐射定义为: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是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按电磁辐射对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的量子能量水平较高,可通过电离作用使机体受到严重的伤害;非电离辐射的量子能量水平较低,不会导致机体组织的电离,其主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引起组织分子的颤动和旋转,常以荧光和热的形式消耗其能量,对人体也会造成某些生理障碍。从广义上来讲,电磁波包括各种光波和各种电磁振荡产生的电波。电磁波不需要依靠介质传播。但是在电磁波频率较低时,主要通

6、过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原因是在低频的电磁振荡中,电磁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多余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频率高时即可以在空间内自由传递,也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原因是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很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均为光速,达3108m/s。在电磁波谱中,比紫外线波长更短的X射线、宇宙射线是电离辐射波;紫外线以及波长更长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波、红外线、雷达波、无线电波及交流

7、电波等是非电离辐射波。非电离辐射根据其辐射频率又可分为微波辐射(300300000 MHz)、射频辐射(0.1300 MHz)和工频辐射(50 Hz或60 Hz)三类。而我们常见的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装置产生的都是非电离辐射。只要他们处于通电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干扰电子设备等的正常运行。我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一般都是指的非电离辐射。1.1.2电磁辐射产生的条件1、必须存在时变源,时变源可以是时变的电荷源、时变的电流源或时变的电磁场,时变源的频率应足够高,才有可能产生明显的辐射效应。2、波源电路必须开放,源电路的结构方式对辐射强弱

8、有极大影响,封闭的电路结构,如谐振腔是不会产生电磁辐射的。 1.2电磁辐射的来源根据电磁学基本理论,带电粒子周围会有相应的电场分布,随时间变化的带电粒子会产生变化的电场;由于带电粒子周围电位不同的两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因此在两点间形成了电压;当大量的带电粒子定向移动时便形成了电流,电流周围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则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同样,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这样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的产生,互相垂直并不断向空间传播,就产生了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有天然电磁辐射和人造电磁辐射。1.2.1天然电磁辐射:天然的电磁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来源于雷电、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地球的热辐射和

9、静电等。例如雷电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天然电磁辐射,它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还会在广泛的区域产生从几千Hz到几百MHz的极宽频率范围内的严重电磁干扰;另外,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爆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的电磁辐射对短波通信的干扰极为严重。1.2.2人造电磁辐射:人造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有:1、无线电发射台,如广播、电视发射台、雷达系统等。2、工频强电系统,如高压输变电线路、变电站等。3、应用电磁能的工业、医疗及科研设备,如电子仪器、医疗设备、激光照拍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4、人们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如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电热毯、电视机、录像机、

10、电脑、手机等。1.3电磁辐射的单位和测量标准1.3.1电磁辐射的单位电磁辐射的能量大小,称为辐射强度。通常,大于300MHz的电磁辐射,一般采用平均功率密度mW/cm2作为计量单位。小于300MHz的电磁辐射,可以采用电场强度V/m和磁场强度A/m作为计量单位。实际测量中,也可以用磁感应强度:高斯(Gs)或者特斯拉(T)来表示,1T=10000Gs。在进行电磁环境测量时,干扰场强的国家计量标准采用单位为mV/m。1.3.2电磁辐射的测量标准在国家标准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草案中,规定了频率范围为0Hz到300GHz的电磁辐射的人体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根据不同人群的活动特征和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11、生物效应,该标准对电磁辐射作业人员和公众暴露限值规定了不同的要求。对公众比较关心的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限值在局部暴露要求中也作出了规定。电磁辐射防护基本限值规定如下:职业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小于0.1W/kg。公众照射: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 W/kg。 SA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代表以任意6分钟记时平均,人体每公斤所吸收的辐射量。1.4电磁辐射区场的划分电磁辐射区场一般分为远区场和近区场。1.4.1近区场及特点 以场源为零点或中心,在一个波长范围之内的区

12、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近区场内,电场强度E与磁场强度H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电场强度值比较大,而磁场强度值则比较小。总的来看,在近区场内,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强度要比磁场强度大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强度要比电场强度大得多。2、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的电磁场强度大得多。而且近区场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电磁场强度衰减速度更快。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辐射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3、近区场的电磁辐射与场源密切相关,近区场不能脱离场源而独立存在。1.4.2远区场及特点 相对于近区

13、场而言,在一个波长之外的区域称为远区场,它以辐射状态出现,所以也可称为辐射场。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1、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远区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近区场慢得多。 2、在远区场,电场强度E与磁场强度H有如下关系: 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3、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1.4.3.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

14、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对于远区场,由于电磁场强度较小,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我们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另外,应该有对近区场一个概念,对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从短波段30MHz到微波段的3000MHz的电磁波频段范围,其波长范围从1米到10米。 1.5电磁强度的分级标准根据国家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1.5.1一级标准 符合一级标准的环境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

15、老弱病残者),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1.5.2二级标准 符合二级标准的环境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较、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环境电磁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波长单位容许场强一级(安全区)二级(中间区)长、中、短波Vm1025超短波Vm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