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医执业医师病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115518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中医执业医师病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1中医执业医师病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1中医执业医师病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1中医执业医师病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1中医执业医师病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中医执业医师病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中医执业医师病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肺痨 虚火灼肺证 百合固金汤或秦艽鳖甲散。与肺痿鉴别 病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治法: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百合固金二地黄 , 玄参贝母甘桔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常用药物: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自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等。 肺痨与肺痿两者病位均在肺, 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 肺痨、 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 俱可成痿。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 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

2、,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 汗为特征。2 血症 便血 脾胃虚寒 黄土汤 与痔疮的鉴别 ? 病机: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常用药物: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吐衄便崩服之康。 灶心土、炮姜、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白及、乌贼骨、三七、花蕊石 痔疮: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可鉴别。3 中风 中脏腑 脱证(阴竭阳亡) 病机概要: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代表方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常用药物:参30g,制附子10g,麦冬30g,五味子10g,龙骨、牡蛎各30g,干姜10

3、g。用法:每日1齐山水煎鼻 饲。与痉症鉴别 痉证是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痉证神昏多出现在 抽搐之后 ; 而中风闭证多起病即有神昏,而后出现抽搐。痉证抽搐时间长; 中风病抽搐时间短。痉证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 ; 而中风则有。4 咳嗽 肺阴亏耗证 沙参麦冬汤 病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常用药物: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 与喘证鉴别前者仅以咳嗽 ,咯痰为主要表现 ,不伴有喘息症状 ,后者咳喘并见 ,常由于咳嗽长期

4、反复发作 ,由咳而喘 ,临床以咳嗽 喘息并作为主要特点5 感冒,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病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治法:滋阴解表 -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 常用药物: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等。感冒与风温:初期相似,风温病势急,热势高,汗出热不退,易传变,甚者出现昏迷,惊厥,谵语等,预后不好。 感冒病势轻,热不高,服药后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好。6 胃痛 寒邪客胃证,香苏散良附丸 病机概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等。胁痛以

5、胁肋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面目肌肤发黄,或胸闷善太息,少有嘈杂泛酸、嗳气吐腐。胃痛(肝 气犯胃)也可攻痛连胁,但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7 痹症 风寒湿痹(着痹) 薏苡仁汤加减 病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机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苍术、甘草、羌活、独活、防风、麻黄、桂枝、制川乌、当归、川芎等。8 头痛 肾虚头痛 大补元煎 病机概要:肾精亏虚,髓海不足 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常用药物:熟地、枸杞、女贞子、杜仲、川断、龟板、山萸肉、山药、人参、当归、白芍等9 胸痹 心肾阳虚证 参附汤合右归饮。 主症: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白,神倦怯寒,四肢

6、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 或腻,脉沉细迟。病机概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代表方剂: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常用药物:。红参 12 克,制附片 12克(先煎),桂枝 12克,炙甘草 12克,熟地 25克,山萸肉 12克,枸杞子 12 克, 杜仲 12 克 与真心痛相鉴别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 或结代等危重证候10 水肿 湿热雍盛证 疏凿饮子。与鼓胀鉴别 病机概要: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治法:分利湿热 - 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赤豆姜,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

7、腹椒商陆常用药物: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片、猪苓、茯苓、泽泻、木桶、椒目、赤小豆、黄柏、商陆、 槟榔、生大黄等。与鼓胀鉴别: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 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咣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 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 滥肌肤。11 痫病 痰火扰神证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与厥证鉴别 病机概要:痰浊蕴结、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方药:龙胆草 6克山桅 9克

8、木通 5克生地 12克半夏 9克权实 9克菖蒲 12克南星 9克天麻 12克钩藤 12 克广地龙 12 克全蝎粉 2 克痫病与厥证: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 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病作怪叫之见症,临床上不难区别。12 消渴,上消,肺热津伤证 消渴方。与瘿病鉴别 病机概要:肺脏燥热、津液失布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黄连末、天花粉末、人乳汁(或牛乳) 、藕汁、生地汁、姜汁、蜂蜜组成。共搅拌成膏内服 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 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

9、中的多食易饥、消瘦、 ,类似消渴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肿物与消渴有别,且无 消渴的多饮、多尿、尿甜等证。13 黄疸,急黄 疫毒炽盛证, 千金犀角散。 病机概要: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犀角、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茵陈、土茯苓 黄疸与萎黄 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 身黄、目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 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14 腰痛,瘀血腰痛

10、 身痛逐瘀汤。与肾痹的鉴别 病机概要:淤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身痛逐瘀汤 - 身痛逐淤汤膝地龙,香附秦羌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没桃红 方药:熟地黄、枸杞、山萸肉、山药、龟板、菟丝子、鹿角胶、牛膝肾痹 腰痛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以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来。15 黄疸,阴黄(脾虚湿滞) 黄芪健中汤。与阳黄鉴别。 病机概要:黄疸日久、脾虚血亏,湿滞残留 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方药:黄芪、桂枝、生姜、白术、甘草、当归、白芍、大枣、茵陈、茯苓 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

11、、病史予以鉴别。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16 哮-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与喘鉴别。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伴有呼吸困难。 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17内伤发热 -气郁发热 -疏肝理气 ,解郁泄热 -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或血瘀发热 - 活血

12、化瘀 - 血府逐瘀汤 - 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18 喘证,肾虚不纳证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病机概要: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治法:补肾纳气。 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常用药物: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等。哮病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 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19 腹痛 瘀血内停证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血府逐瘀汤。与胃痛鉴别 病机概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

13、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兼尝。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牛膝、当归 、川芎、赤芍、甘草、延胡索、蒲黄、五灵脂、香附、乌药、青皮等 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 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 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此外,肝、胆、脾、胰病变所引起的上腹胃脘部疼痛还应结合辨病予以排除 20 淋证 - 血淋,与尿血鉴别 主症: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概要:湿热下

14、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小蓟饮子加减。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藏,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康。 常用药物: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木通、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等 血淋与尿血: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 疼痛之感,虽亦闻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 血。21 痢疾,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与泄泻鉴别 病机概要: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

15、 藿香、苍术、半夏、厚朴、炮姜、桂枝、陈皮、大枣、甘草、木香、枳实等。 与泄泻鉴别痢疾(赤白脓血便、伴随腹痛、里急后重明显)与泄泻,两种病证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 先痢后泻,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者病情减轻22 15 年前腹部手术, 5 年后右下腹疼痛,拒按。腹痛,瘀血内停 病机概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兼尝。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牛膝、当归 、川芎、赤芍、甘草、延胡索、蒲黄、五灵脂、香附、乌药、青皮等或者胃痛 -湿热中阻 -清热化湿 ,

16、理气和胃 -清中汤 -二陈苓草栀连蔻23 消渴 中消 气阴两虚 七味白术散 病机概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黄芪、党参、白术、天冬、茯苓、怀山药、甘草、木香、葛根、麦冬 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 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 ,类似消渴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肿物与消渴有别,且无 消渴的多饮、多尿、尿甜等证。24 心悸 水饮凌心证 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病及概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药:泽泻、猪茯苓、车前子、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25 哮症 痰浊壅肺 (或冷哮?或风痰哮?) 风痰哮 病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摄纳失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