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109913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第三次修订)经贸大学马列教学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2005年9月编写说明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财经类高校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我校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96年上半年前,我校本科政治经济学教学使用的是我校自编教材经济学教程上下两册,该书曾获省省级优秀教材奖。当时我们根据教学要求编写了教学大纲。自1996年下半年开始,我校本科政治经济学教学采用了原国家教委推荐、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由吴埙、波主编的政治经济学,为保证教学要求的贯彻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组织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在原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参照原国家

2、教委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和兄弟院校的教学大纲,重新编写了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1999年和2001年,我们又对教学大纲进行过2次修订。这本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是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原有教学大纲的又一次修订。它是教学、题库建设、测评考试、监督检查的依据。马列教学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2005年9月课时分配表篇章容课时导论4第一篇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第一章商品6第二章货币2第三章价值规律2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第四章资本与剩余价值6第五章资本积累4第三篇个别资本运动第六章资本的循环与周转4第七章资本主义企业2第四篇部门资本运动第八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6第九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2第

3、十章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2第十一章资本主义信用2第十二章竞争与垄断4第五篇社会资本运动第十三章社会资本再生产与其周期性6第十四章资本主义地租4第十五章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第六篇资本的国际运动第十六章资本运动的国际化4第十七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合计60目 录导论第一篇 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第一章 商品第二章 货币第三章 价值规律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五章 资本积累第三篇 个别资本运动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第七章 资本主义企业第四篇 部门资本运动第八章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第九章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第十章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信用第十二章 资

4、本主义地租第十三章 竞争与垄断第五篇社会资本运动第十四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其周期性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第六篇资本的国际运动第十六章 资本运动的国际化第十七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导 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依据。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任务,以与学习和研究的

5、重要性。教学方法引导分析法教学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政治经济学”一词是由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论一书中提出的。真正的政治经济学是从17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它先后经历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大发展阶段。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首先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

6、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叫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即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其中在生产力中起着最根本作用的是人的因素,而在物的因素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日

7、益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是广义的生产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因而广义的生产关系涉与到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在四者之间,生产起着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决定性作用,而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的首要标志。3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揭示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经济科学,揭示生产关系与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是它的根本任务。经济规

8、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2唯物辩证法3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四、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武器。第二、它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第三、它是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学习它有利于完整和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提高识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和自觉性,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考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它研究的对象是什

9、么?2物质资料生产的简单要素是什么?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什么?3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4生产关系的构成与其自身基础是什么?5经济规律的类型有哪些?第一篇 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第一章 商品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过商品经济的基本畴,弄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奠定理论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文章重点是阐明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规律的容、作用形式与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分析法教学容

10、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含义。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不反映任何社会关系。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永恒的自然畴,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交换价值与价值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两种使用价值之间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社会关系赋予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畴。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一、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

11、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们是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来划分的。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形成了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具体劳动具有永恒性,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需要的变化,具体劳动的种类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另一方面是形成价值的劳动,即把一切劳动的具体形式撇开,把所有的劳动都看作是一般劳动力的支绌,这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因而它是一个历史的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只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个方面,绝不是两次劳动。劳动二重性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上具有重大意义,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三节

12、 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确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简单劳动。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关系密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二、市场价值的确定第四节 价值形式一、简单的价值形式这是与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简单的、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在这种价值形式中,两种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

13、用。一种是处于等式左边的居主动地位的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另一种是处于等式右边的居被动地位的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等价形式有三个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在简单价值形式下,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物的这种社会性质,还表现的不充分。二、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实际上许多简单价值形式的总和或扩大,一种商品的价值可通过一系列的其他商品来表现。因此,在这种价值形式下,商品的价值才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才真正表现出商品的价值同它借以表现的使用价值

14、的特殊形式无关。但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下,由于商品的价值仍未形成一个共同的表现,而且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都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系列,因而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三、一般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交换的发展,逐渐从无数商品中分离出一种商品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这就是一般价值形式。这个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商品便是一般等价物。此时商品价值的表现成为简单的统一的。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克服了商品交换中存在的缺点和局限性,因而极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在一般价值形式下,由于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也给商品交换带来新的困难。四、货币形式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主要是金)来充当时,货币形式便产生了。货币形式与一般等价形式并无本质的差别。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便分为两极,于是,原来商品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便变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统一关系。货币的产生是商品部矛盾发展的结果,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第五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私人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