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3107866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长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最后模拟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溶液过柱时控制流速,是为了使底物在反应柱中反应充分B洗涤反应柱时控制流速,是为了防止洗去已固定的淀粉酶C本实验中的淀粉酶从枯草杆菌中提取且相对较耐高温D洗涤后的反应柱应高温灭菌后保存,避免微生物分解反应柱中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回忆固定淀粉酶的实验原理、过程等,注意几个流速控制的目的,据此答题。【详解】A、淀粉溶液过柱时控制流速

2、,是为了使底物在反应柱中反应充分,使后面检测效果明显,A正确;B、洗涤反应柱时控制流速,是为了让塑料管中的溶液流出并防止洗去已固定的淀粉酶,B正确;C、本实验中的淀粉酶从枯草杆菌中提取且相对较耐高温,C正确;D、洗涤后的反应柱高温灭菌的话,会使反应柱中的酶丧失活性,D错误。故选D。2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基因多样性 B细胞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所以本题选B。3下列与生物学实验或调查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配制斐林试剂时加入氢氧化钠是为硫酸铜与还原糖反应提供碱性环境B观察植物细胞

3、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再换高倍镜C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白化病等单基因遗传病D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答案】C【解析】【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蓝色棕色砖红色。2、由于单基因遗传病遗传特征明显易于调查、统计和分析,因此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3、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不同时间的实验结果前

4、后自身对照。【详解】A、鉴定还原糖时,需先将斐林试剂甲液NaOH与斐林试剂乙液CuSO4需混合使用,与还原糖反应的是Cu(OH)2,不需要提供碱性环境,A错误;B、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由于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因此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B错误;C、由于单基因遗传病遗传特征明显易于调查、统计和分析,因此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白化病等单基因遗传病,C正确;D、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不同时间的实验结果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D错误。故选C。4如图为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下列叙述正

5、确的是()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代中女孩的患病率低于男孩的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图中个体共有3种基因型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代中可能出现正常纯合子D若该病致病基因为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则代中不可能出现患病男孩【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规律:1、“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女孩患病率低于男孩,但由于该家族代中个体数目较少,所以女孩患病率不一定低于男孩,A错误;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

6、性遗传病,则图中个体的基因型只有Aa和aa两种,B错误;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2、有病,为aa,则1及第三代正常个体的基因型均是Aa,一定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 D、若该病致病基因为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由于2和3的基因型为XAYa,且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XaXa,则代中不可能出现患病男孩,D正确。 故选D。【点睛】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5下图为某突触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触一定存在于两个神经元之间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不一定会产生动

7、作电位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会影响通道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的信号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在反射弧中,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也存在突触,A错误;B、乙酰胆碱分子必须达到一定的结合数量才能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C正确;D、乙酰

8、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A。6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B抗体是一种由B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C激素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对生命活动起催化作用D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代谢,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或重新利用;浆细胞(效

9、应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详解】A. 有些激素和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中合成,A错误;B.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值分化得到的,B错误;C. 激素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C错误;D. 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D正确。7科学研究发现有些人可能具有抵抗HIV侵染的能力,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HLAB57基因,能使身体内产生更多功能强大的某种免疫细胞,该种免疫细胞能产生大量可束缚HIV的蛋白质。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说法比较合理的是(

10、)A被HIV感染的人就是HIV患者B机体只能依赖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消灭HIVC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是B细胞被攻击受损D含有HLAB57基因的某些细胞可能具有识别HIV的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被HIV感染的人可能是H

11、IV携带者,不一定是患者,A错误;B、正常机体应该依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消灭侵入人体的抗原,B错误;C、由于T细胞被攻击受损,免疫力降低,艾滋病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C错误;D、当HIV侵入人体时,能引起含有HLAB57基因的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推测应该是具有识别HIV的能力,D正确。故选D。8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调节细准焦螺旋;转换高倍镜;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将洋葱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CD【答案】D【解析】【详解】显微镜操作的一般步骤:放装片低倍镜观察把要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

12、螺旋(微调)高倍镜观察。所以正确操作顺序是,故选:D。【点睛】审题要特别注意:调节细准焦螺旋,不是粗准焦螺旋。9下列细胞中的结构所对应的成分,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蛋白质和核酸B中心体:蛋白质和脂质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D染色体:蛋白质和核酸【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2、中心体常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由一对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3、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详解】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酸(RNA)组成,A正确;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

13、不含脂质,只有蛋白质,B错误;C、线粒体内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C正确;D、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组成,D正确。故选B。10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液必须使用滤纸进行过滤B观察蝗虫精巢切片时,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C达尔文通过向光性实验发现了植物生长素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先解离、染色,再漂洗【答案】B【解析】【分析】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后用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14、,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2. 精巢中可以同时发生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如精原细胞形成精原细胞是有丝分裂,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是减数分裂。3.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详解】A、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液必须使用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不用滤纸以防对色素的吸附作用,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蝗虫的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发生,因此观察蝗虫精巢切片时,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B正确;C、达尔文通过向光性实验发现了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某种刺激,该刺激可以促进尖端一下的伸长区生长,C错误;D、观察植物细胞的

15、有丝分裂,先解离、漂洗后再染色,D错误。故选B。1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群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B女性患者体细胞内最多含有两个致病基因C在一个患病家族中,每一代都有人患病D男性患者的精子中,至少带1个致病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XY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由A基因控制,则女性中基因型为XAXA、XAXa、XaXa,男性基因型为XAY、XaY。【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