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气候下民居天井空间的气候适应机制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10376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热气候下民居天井空间的气候适应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湿热气候下民居天井空间的气候适应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湿热气候下民居天井空间的气候适应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湿热气候下民居天井空间的气候适应机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湿热气候下民居天井空间的气候适应机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热气候下民居天井空间的气候适应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热气候下民居天井空间的气候适应机制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热气候下民居天井空间的气候适应机制研究郝石盟 宋晔皓/ HAO Shimeng, SONG Yehao摘要:湿 热气候下,采用天井式院落布局具有重要的气候调节意义, 文章通过建筑物理环境测试手段,对渝东南地区典型天井式 民居的气候适应性机制及有效程度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 天井空间对白天空气温度峰值的削减作用显著;在夜间或室 内有采暖的条件下,能一定程度上减缓热量散失。同时,通 过实测及计算分析发现,此类天井的作用机制不能简单解释 为热压驱动下的“拔风”作用,但天井在热压作用下的通风 依然有意义,在其作用方向上可将天井底部较低温度的空气 经由房间内部流向室外。并且与同等体量的大进深建筑相 比

2、,在中部设置天井是保证室内自然通风的有效手段。关 键词:夏热冬冷地区民居天井气候适应性自然通风1 引言湿热气候下,建筑半室外空间在气候调节方面具有多 重意义(Helena Coch,1998;赵万民,2011;李先逵,2009)。 以巴蜀地区传统民居为例,赵万民(2011)将该地区传统民 居的建筑气候适应特征总结为“外封闭、内开敞、大出檐、 小天井、高勒脚、冷摊瓦”,其中涉及的天井、敞厅、穿堂、 开敞铺面、宽檐廊等半室外空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气候调节 作用(图1)。首先,作为家庭活动、生产生活的核心场所, 这些空间本身便在部分时段为人们提供了优于室外的环境 条件;其次,作为气候缓冲层,这类空间在

3、一定程度上削弱 或延迟了室外气候对主要居室的影响。其中天井空间是渝东 南合院式民居的核心构成要素,兼具遮阳、通风、采光等作 用,诸多研究从建筑气候适应性角度,对该地区或类似气候 区的民居天井空间进行了分析,但部分研究对其气候适应性 机制的分析和描述不够准确。本文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某典型 天井民居的测试研究,尝试进一步清晰地描述湿热气候下民 居天井空间的气候适应性机制。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 的选取本文选取重庆武隆桐梓镇一栋建于1930年代的穿斗 式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表1)。该民居为四合院形式,当 地也称四合水、四合头,主体建筑有两层,中部设有天井, 天井空间的高宽比约为1.75:1。合院式

4、布局围绕庭院(天井) 展开,在主轴线上布置过厅、敞厅;正房3间,堂屋为敞厅; 厢房2间;倒座面向主街一侧为经营店面(图2)。该民居原 为地方较有财力的士绅所建,现在依然作为居住建筑,为多 户杂居。2.2测试方案及设备 测试小组分别于2011年8月 2228日(夏季)、2012年4月1220日(过渡季)、2013 年1月23日2月18日(冬季长期)、2014年2月1521 日(冬季极端天气),在武隆县桐梓镇开展了民居物理环境 测试工作。测试涉及的物理环境参数包括室内外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及风速等,并对围护结构进行了热成像拍摄。测试 期间对室内外及半室外空间的温度、湿度数据进行连续监 测,数据采集

5、间隔为20min;风速数据连续采集24h,数据 采集间隔为I5min。测试仪器及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3测 试数据分析天井、穿堂、敞厅等半室外空间的气候调节作 用一般可从热环境和风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热环境包 括遮阳效果、温湿度分布特征,风环境包括风速、风向、风 温等。图1渝东南地区民居中的半室外空间营造 表1测 试民居的详细建筑信息建筑编号解放街11号建成年代 1930结构形式穿斗木结构聚落形态聚集正立面朝向西南 平面形式四合头建筑空间层数2开放/半开放空间天井、 挑檐、穿堂、敞厅阁楼/阁层局部阁楼立面窗墙比0.15其他 开口山墙通风首层地面局部木地板楼面木楼面建筑界面 墙体 木板壁屋面

6、小青瓦坡屋面门窗木框单层玻璃采暖设 备炭火盆炊事设备柴灶设备表2测试仪器名称及主要参 数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参数全数字照度计XYI -III Luxmeteru 范围:0.01 10 000lx, 0.1 100 000lx;精度:土 4%;分辨率:0.001lx红外热成像仪 VarioCAM HR Inspect范 围:-402 000;热灵敏度:0.05r温度自记仪 天建华仪 WZY-1范围:-2080C;精度:0.3C温湿度自记仪 天 建华仪WSZY-1范围:温度-40100C,湿度0100%RH; 分辨率:温度0.1 C,湿度0.1%RH 3.1天井等半室外空间对 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的影

7、响天井等半室外空间主要通过在立 面形成有效遮阳,来降低太阳辐射对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的影 响。夏季中午时段红外热成像图显示(图3),天井处于阴 面和阴影中的界面平均温度为22.6r,最高温度为29.5r; 太阳直射界面平均温度为25.8r,最高温度为37.9r;其中, 平均温度相差3.2r,最高温度相差8.4r,同层立面垂直温 差达i5.8r。敞厅内界面平均温度为23.1 r,最高温度为 24.4r ;太阳直射界面平均温度为29.2r,最高温度为 44.7r ;其中,平均温度相差6.1 r,最高温度相差20.3ro 穿堂内界面平均温度为23.8r,最高温度为25.2r ;外立面 平均温度为29.6

8、r,最高温度为47.4r ;其中,平均温度相 差5.8r,最高温度相差22.2 ro根据以上数据发现,通过 设置天井、敞厅、穿堂等室外与半室外空间,可以非常有效 地降低夏季建筑围护结构的表面温度。图2测试民居平面、 剖面及测点布置3.2天井等半室外空间对空气温度和湿度 的影响3.2.1空气温度 在空气温度方面(图4),按季节分 别对室内外温度进行线性回归,夏季和过渡季R2在0.92 0.94之间,即半室外空间空气干球温度变化90%以上可以由 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变化解释,二者相关性高。冬季穿堂和天 井1.5m高处与室外温度的R2为0.81,天井4m处为0.88, 这一季节性差异可能缘于半室外空间周

9、边各房间在冬季使 用采暖热源。半室外空间温度分布离散程度和波动范围均 小于室外,其中天井1.5m处离散程度和波动范围最小。夏 季,半室外空间温度标准差介于2.22.8C之间,室外温度 标准差为3.4C ;穿堂与天井1.5m高处温度波动范围分别为 9.1 和8.2C ;天井4m高处温度波动范围为12.6C,比较 接近室外(12.9C)。过渡季,半室外空间温度标准差介于 1.52.0C之间,室外温度标准差为2.2C ;天井1.5m高处 温度波动范围最小,为6.4C;其次是天井4m高处,为8.8C; 穿堂和室外接近,为8.89.0C。冬季,半室外空间温度标 准差仅为0.50.6C,室外温度标准差为1

10、.1C;半室外空间 温度波动范围为2.83.7C,低于室外(7.5C)。在夏季测 试期间,穿堂(测点T1-B)、天井1.5m高(测点T1-C)、天 井4m高(测点T1-I)处的平均空气温度为21.221.4C, 低于室外(测点T1-A)平均空气温度(22.0C)。室外空气 最高温度为29.8C,天井4m高处与之接近,为29.7C,其 余两个测点最高温度显著低于室外,分别为26C和25.8C。 室外空气最低温度为16.9C,穿堂与天井4m高处与之接近, 分别为16.9C和 17.1 C,天井1.5m处最低温度高于室外, 为17.6C。过渡季测试期间,半室外空间平均空气温度为 12.412.8C,

11、低于室外平均空气温度(13.6C)。室外空气 最高温度为19.8C,天井1.5m高处温度最低,为17.2C, 其余两个测点分别为18.5 C和 18.3C。室外空气最低温度为 11C,半室外空间测点最低温度均低于室外,介于9.5 10.8C之间。冬季测试期间,冬季平均空气温度为0.61.4C, 高于室外平均空气温度(0.2C)。室外空气最高温度为5.2C, 半室外空间测点空气最高温度为2.326C。室外空气最低 温度为-2.3 C,半室外空间测点最低温度高于室外,其中穿 堂处为-0.2C,其余两个测点分别为-1.3C和-1.4C(图5)。 图3红外热成像(拍摄时间为夏季11:00,过渡季15:

12、30)图 4各测点与室外干球温度散点图5天井各测点与室外空气 温度分布 时间分布上(图6),夏季与过渡季测试期间的日 出时间为6:20左右,日落时间为19:20左右;冬季测试期间 的日出时间为7:25左右,日落时间为18:35左右。半室外空 间热延迟作用不明显,基本与室外温度变化同步。晴朗天气 下,日出前空气温度降至最低点,阴天时受云层影响,室外 温度上升时间有所延迟。夏季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凌晨5:006:00;过渡季最低温出现在5:007:00,阴天时可延迟 至9:00;冬季最低温出现在6:008:00。日出后温度开始上 升,阴天午后14:0015:00空气温度达到最高值;天气晴朗 时受太阳

13、直射辐射影响,聚落与建筑各界面温度较高,午后 空气温度仍继续上升,在16:0017:30左右达到最高值,之 后开始下降。半室外空间与室外温度差的平均值,在夏季 和过渡季小于0,分别为-0.80.6C和-1.2-0.8C ;在冬季 大于0,为0.41.2C(图7、8)。在夏季和过渡季白天有太 阳辐射的时段,由于半室外空间的遮阳较为充分,因此其空 气温度上升速率小于室外,对室外温度峰值的削减作用尤其 显著:夏季,半室外空间与室外最大温度差可达-5.9-4.0C, 过渡季可达-3.1-2.7C ;夜间至凌晨时段,空气温度降低, 围护结构也向外散热,由于天井内空气体积小,相对于室外 而言,空气温度下降

14、速度较慢,二者温度差逐渐缩小,夏季 夜间室外空气温度甚至会低于半室外空间。但夜间温度差值 低于白天,夏季夜间最大差值为0.81.4C,过渡季为-0.2 0.4C。冬季,测试前两日为雨雪天气,室外空气温度低且日 照辐射较少,受天井周边各房间采暖热源的影响,半室外空 间温度略高于室外:天井周边的房间特别是首层起居室、厨 房等朝向天井开门,被加热的室内空气与天井内空气对流换 热,其次,采暖和炊事活动导致面向天井的围护结构温度升 高,再加上对流和长波辐射作用,使得天井底部空气温度略 高于室外,最高可超过室外温度1.12.4C。在冬季晴天 11:0018:00的时段,室外温度高于半室外空间,最大差值 为

15、-3.5-2.7C。总体上,测试期间80%的时间半室外空间与 室外的空气温度差值在-2.80.7C (夏季)、-2.2-0.1C (过 渡季)、-0.21.0C(冬季)区间。可见,半室外空间的确起 到了 “气候缓冲层”的作用,对晴朗天气午后温度峰值的削 弱作用较为显著,在夜间及冬季阴天有采暖的时段,有减缓 温度散失的效果。图6各测点干球温度时间分布 图7天 井各测点与室外空气温度差图8各测点与室外干球温度差 时间分布3.2.2空气湿度上在空气湿度方面(图9),半室 外空间内的绝对湿度大部分时间高于室外,以天井1.5m高 处测点为例,夏季测试期间约80%的时间天井内绝对湿度高 于室外,过渡季和冬

16、季测试期间则为90%。但在数值上差异 不大,半室外空间与室外绝对湿度平均差值为夏季0.3g/m3、 过渡季0.7g/m3、冬季0.1g/m3。在夏季和过渡季,半室外空 间相对湿度也高于室外,分别平均高出4.2%和 10.4%;冬季, 由于天井温度高于室外,因此相对湿度有70%的时间低于室 外。图9天井1.5m高处测点与室外空气湿度散点图3.3天 井空间对自然通风的影响夏季自然通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增加人体周边的空气流速,从而提高热 舒适度;二是通过通风带走高温空气,引入低温空气,避免 室内湿度蓄积。冬季自然通风的意义主要在于保证室内空气 品质,尤其是在有传统采暖和炊事设备的空间。为验证天 井的自然通风效果及原理,本文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对渝东南 地区合院式民居天井空间进行了风环境测试。夏季测试结果 显示(图10):白天室外平均风速为0.770.82m/s,天井1.5m 高处平均风速为0.17m/so夏季传统民居半室外空间3个测点 的平均风速为0.24m/s,其中穿堂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