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102239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士: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院士: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院士: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院士: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院士: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院士: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士: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院士: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京消化病医 院院长樊代明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病治也不 好!12月 2日,在由人民网、健康时报主办的第九届健康 中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的诸多话,句 句戳心,现场 700 多名听众掌声不断,他讲完后,现场听 众大声叫“好”。小编将樊院士的观点一一列上,句句戳心! 这样敢讲话的院士真的不多了! 1 说医疗的政策保障:新中 国成立快 70 年了,没有一本“卫生法”,我们不能“无法无 天”的干!健康,包括医疗改革,我们的领导没有少讲,上 上下下;我们的文件没有少发,大大小小;我们的试点没 有少

2、搞,星星点点。但是为什么总是不满意呢?因为“医改” 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工程院组织了 83 位院士,近 100 位各部委的机关干部, 1000 位专家,深入到 290 个省 市、乡村,还派到国外 10 个国家进行调研,形成了一个报 告,最近上送国家。我们提出的意见可能不完全对,但作 为专家来讲,我们提出来五条:第一条,卫生一定要立 法。新中国成立快 70 年了,没有一本“卫生法”,我们是法 制国家,不能“无法无天”的干,也就“无法无天”的被杀。第 二条,因为健康事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个部委都在 管,现在是“政出多门”,我们必须要成国家成立一个“人口 大部”,由国家直接来管理,可能情况就

3、不一样了。第三 条,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美国可以 拿出 GDP 的 17%来搞健康,我们现在是 5%,能不能取一个 中间数,比如 10%或者 11%呢?第四条,一定要有个三方的 监督机构,比如:人大赋予足够的权利,像中纪委监督党 中央党政干部一样,这样来监管,他们究竟干的怎么样。 第五条,要有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我们大致提出六大行动 计划,有效的推进工作的发展,比如说慢病防控等等。 2 说 医学研究:我们发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 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我们用解剖 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又把 器官变成了分子,然后在分子之间不能

4、自拔,有医生告诉 我“我是个搞分子的”但是你搞了个分子和人没关系。难怪最 近 50 年,诺贝尔奖自助的成果都是分子,没有人。这样下 去能行吗?我们不能永远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我们写了 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 10 年前统计了一个人 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的 101 篇论文,到现在发现就 1 篇有用,剩下 100 篇都没有用。我们传统的生理学快土崩 瓦解,经典的病理学快摇摇欲坠,我们大体解剖,这么重 要,已经后继乏人。传统的大内科、大外科,不复存在。 医学与人文体无完肤,基础与临床隔河相望,医生离病人 越来越远。我们本来恩人般的医患关系,现在成了仇人! 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

5、行吗?医学实现了 科学化,但丢掉了人文关怀;医学实现了现代化,但丢掉 了先进性;医学实现了国际化,但是丢了民族性;医学实 现了智能化,但同时丢掉了真实性。你说医学还是医学, 你说医生还是医生吗? 3 说生活方式:人要有规律, 12 点 还加班,那是谋财害命啊!什么事情都有规律,人是整 体,离不开天,一个是自然,一个是社会,人离不开自 然。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反其道而行 之,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人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二氧 化碳,而树正好相反,呼吸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 气,你把树都砍光了,吸 PM2.5 还好吗?不仅人是这样, 植物也是这样:向日葵围绕着太阳转,含羞草白天合,晚

6、 上开,不然就含羞了。无论是西安的杨柳,还是北京的杨 柳都是 3 月份发芽,管你有没有红头文件,管你有没有领 导讲话,全世界的深海鱼都是那几天跑到长江里繁殖产 卵,没有互联网通知啊。人的 24 小时, 12 个时辰都是变化 的,中午 12 点是午时,生命力最强,我们拿来睡觉。晚上 12 点生命力最差,死人最多。我当住院医师时,我说 12 点 吃完夜班饭,还要我值班。领导 12 点睡觉,让我们加班, 那是要我们早死啊。肿瘤为什么有的治得好,有的治得不 好?因为肿瘤细胞每天开合几次,正常细胞也是每天开合 几次,但是不同步的。你说你打针正好在正常细胞开的时候打,那不是谋财害命吗?我们女孩子的月经一定

7、是月月 红,你说你一月几次红,几月一次红,你说你受得了吗? 还有我们的试管婴儿,都是算好了一种,双胞胎啊!另 外,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与人之间导致相互猜忌、相互的 设防,你说你会过的好吗?难怪黄帝内经 ,用 30%写的 是医学,剩下都在写其他的。现在写分子的不写细胞,写 细胞的不写分子,写细胞和分子的又把人给丢了。你说这 是怎么回事? 4 说临床治病: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 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在这里我要 纠正一个医生和病人的错误,医生说:有病就要治;病人 说:病都是治好的。这是错滴!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 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比如最常 见的感冒,感冒

8、是我们治好的吗?所有的感冒不治也好。 人类 7000 种罕见病,到现在是没药可治的,只能终止妊 娠。比如肿瘤占了人类 1/4 的死因,很多治了不如不治。医 学只有几千年,人类已有几百万年,那以前人没有医学是 怎么过来的?动物有医生吗?只有宠物才有医生。你看到 过一个背着药箱的老虎到处跑吗?有种能力叫自愈力,但 是有医学之后,人体的自愈力大幅下降,一个小小的伤口 都要化脓啊,都要用抗生素啊。总有一天人类无药可治。 人总是要死的,人是老死的,有的是病入膏肓,但是我们 还要治。老百姓一辈子存了那么点钱,都在最后半年被花 光了。所以一个又一个医学模式的出台,但是这些医学都 是在局部的发力,要解决医学全

9、局的问题可能不行。因为 医学出来,科学还有很多很多比科学重要多的多的在里 面,所以将来和一切和人体有关的知识都应该纳入医学, 所以未来必然是“整合医学”。 5 说医学分科:现在的医生分 科越来越细,出现很大问题!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现在走 向了极端,那么我们有问题了。我们过去给病人会诊,都 是说人家得了什么病,现在全国医院会诊都是说人家得的 不是什么病。我们给一个病人会诊,病人躺在这。这科医 生说,这病和我们无关,那科医生说这病也和我们无关, 二十几个学科都走了。我跟病人说你起来吧,医生都说你 没病,你躺在着干啥呢?现在病人病了到医院找不到合适 的医生,其实是医生并了找不到合适的医生。所以综合医

10、 院急诊科,重症病人误死 10%!所以现在什么是最好的医 生? ICU医生是最好的,因为他什么都会,第二好的就是刚 毕业的医学生,他刚学完什么都会!所以我们要还器官给 病人,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回到临床,从药师回到医 师,要身心并重,要医护并重,要中西医并重,要防治并 重。这样才叫医生,这样才叫医学。 6 说医学生培养:现在 兽医的分数线比医生高 120 多分?这不是胡闹嘛!我们中 国医学从以前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那我们中国的医学未 来一百年能不能领跑?医学要是想站在世界的顶峰,一刻都不能少了它的新思维。为什么现在天气预报老是出错, 就是逻辑思维出现了问题。一个老农民从外地回来说,今 天晚上必

11、然下雨,结果下雨了,他说他就觉得天气很闷。 你说他懂科学数据吗?但他能抓住真理。再比如,蚂蚁搬 家,蚂蚁一搬家就下雨,你说蚂蚁懂什么科学数据,但是 它们掌握真理。所以医生都是需要高智商的,在国外都是 读完大学才允许读医学院的,按照我们现在就是读完清华 北大,才能读兰州医学院。而我们现在高考 750 分,他考 个 360 就混进来了。你说以后你找他看病能行吗?一个智 商比你还低的医生能看好吗?如果我们培养不出来好的医 生,或者说医生只能看病,看不了人,这又是怎么样的? 7 说好医生标准:能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是好医生,剩下 的都是跟着吃饭的!科学是必然性但医学常有偶然性。科 学是强调百分之百和百

12、分之零的结果,而医学是不一样 的,从百分之零到百分之百任何的可能性都可能存在。所 以我们总是出现例外和意外。所以什么是好医生?就是能 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是好医生,剩下的都是跟着吃饭 的。我们用科学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以偏概全。我们现 在医生都用指南给你看病,所以你要特别的小心。指南是 什么,指南是老医生总结的,只能覆盖80%,还有 20%覆盖不到。还有我们现在中国的指南 4%是中国人的材料, 96%是 从外国人抄的,洋人吃羊肉、喝洋酒能和我们一样吗?现在指南都到 8版了,我说 7版就可以了,他说 7版有错, 6 版有错, 5 版有错, 1 版全是错,那你拿这个看病能行吗? 指南只能供我们参考

13、!医学并不等同于科学,医学不止是 科学,还有比科学更重要多的东西。我们只能以科学的理 论帮助医学,但不能束缚医学,我们用科学方法研究医 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我们用数据助诊疾病,但不能 用着取代医生。我们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传染病, 现在是非传染病;过去是营养不良,现在是营养过剩;过 去是年轻性,现在是老年性;过去是生物性,现在SARS、禽流感越来越多了,是环境性、社会性;过去我们能治就 治,治不了就死了;过去简单,现在变成了复杂;过去是 早期的,现在变成晚期的;过去是单器官的,现在是多器 官的;过去是器质性疾病,现在是跳楼的越来越多;过去 是我们治好了病就算了,现在我们还要保健康。所以医学 的形式在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如此深刻的变化,都发生在 我们身上,你说我们抓住那么点科学够吗?如果还这么 做,我们将出现很多大碰撞。 (本文根据樊代明院士在第九 届健康中国论坛演讲速记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