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第七单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10214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第七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第七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第七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第七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第七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第七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第七单元(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由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组成,三首古诗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梅兰芳蓄须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本单元习作是写信,意在培养学生用书信与别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1正

2、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3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4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信,做到内容清楚。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难点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信,做到内容清楚。古诗三首 3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梅兰芳蓄须 1课时延安,我把你追寻 1课时习作:写信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21古诗三首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凉

3、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是诗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在南渡之后所写,全诗表达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对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的歌颂以及对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的痛斥。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感悟古诗内容,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

4、交流、研讨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

5、课文,搜集相关资料。3课时第一课时1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2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解诗题1“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

6、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2简介作者和背景。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课件出示相关资料)三、明诗意1了解了诗题和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掌握这首诗中的生字词。2解决了生字词,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3生汇报(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3)现在,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

7、。(教师适时讲解“互文”这一文学知识)(4)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齐读)四、悟诗境1古人常说:“诗以言志。”就是说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首诗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唐朝,再度走进这首诗。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荒凉萧瑟)3(配乐)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战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让我们和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两行诗。(师生同读)4遥望明月,我想到了诗人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凄冷的夜晚,戍

8、边的战士们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人)因为太思乡了,所以,他们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们望到的是什么? 5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资料)仅山东一地的戍边战士,能回家的十个里面只有两三人,回家有希望吗?回首有用吗?正如唐代诗人高适所说:(课件出示)征人蓟北空回首。6他们只能面对这样的现实,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前两句。7人未还,心相系,和战士们同处在一轮明月下的亲人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高适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少妇城南欲断肠。读着这一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怎么理解这一句? 8.仅仅是少妇在盼吗?还有谁在盼?(父母在盼,儿女

9、在盼)他们那白发苍苍的双亲老泪纵横地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可怜的妻子在哀怨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孤苦的孩子在哭喊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9同学们,我想用一个“悲”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10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战争一直延绵不断,思乡的征人,除了想念家人,还在想念谁?(齐读后两行)师简介李广,出示李广资料。11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12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13这时他们除了有思乡的情怀,还有什么情怀?(誓死守卫

10、祖国边疆的情怀,爱国的情怀)其实,王昌龄也和战士们一样,有着相同的情怀,所以,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齐读后两行)14这就是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忠诚,感天地;他们的英勇,泣鬼神。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读出他们的豪情壮志。真的越是悲苦,就越是豪壮,这就是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悲壮。在悲壮中还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出塞。2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采集本上。第二课时1会写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熟读成诵,体会将士们的豪情。3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的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1、体会将士们的豪情。一、乐曲导入 1播放两首有边塞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句。 2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凉州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3)质疑。三、品读悟诗情1出示第一、二句。生自由读诗句,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

12、到了什么?(看到了葡萄酒、夜光杯、战马、将士;听到了琵琶声)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将士们正要举杯畅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的琵琶声,在催人出发了。)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热烈)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2出示第三、四句。生自由读诗句,体悟诗中的情感。这样难得的欢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在似醉非醉之际,他们说了什么?(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酒宴过后,战士们即将奔赴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是死亡。

13、此时此刻,他们纵情痛饮,发出感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3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中澎湃的情感。四、拓展延伸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胸怀壮志,共赴危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赴边关,被边关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第三课时1会认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14、。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难点理解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历史背景二、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1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2汇报。(1)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句含义: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质疑: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这两句应该怎样读?学生自读后指名读。(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句含义:至今人们

15、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思考讨论:“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小结: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心中是愤懑的,为国家感到忧虑,充满了对统治者的嘲讽、指责。(师领读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