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10199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修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修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课时训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夯实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2.图中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所处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没有变化,变化的主要是地形,而引起地形变化的可能是地壳运动,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图中没有显示出来。第2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B2.A读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完成第35题。3.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少雨B.高温多雨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4.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5.若图中有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甲(3 ,800毫米)、乙(15 ,900毫米)、丙(7 ,5毫米)、丁(23 ,2 900毫米),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丙和丁解析本组题

3、考查岩石风化与气候的关系。第3题,由图中的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岩石风化最强烈的地区年均温高、年降水量大。第4题,风化壳的厚度并不是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而增加。风化壳的厚度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第5题,大致在图中找出相应的四点所对应的岩石风化深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答案3.B4.B5.A能力提升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第67题。(导学号51390099)6.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

4、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7.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答案。第7题,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1984年以来输沙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河流含沙量,故选B项。答案6.C7.B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8题。(导学号51390100)8.根据图中的关系,甲、乙、丙分别代表()。A.破坏森林、农业

5、减产、牧业下降B.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D.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解析木材当燃料导致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畜粪当燃料,造成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肥力下降,农业减产;用草皮当燃料,再加上破坏草皮,很容易导致牧业减产。答案D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第910题。9.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代表的含义所起的作用?()A.B.C.D.10.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B.C.D.解析第9题,松花江的水文特征是水位、流量相对较小,有结冰期;珠江的水文特征是水位高、流量大,无结冰期。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明显的不同在

6、于水量(与降水要素有关)和有无结冰期(与气温要素有关),而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与图中序号所示含义相符,故应选A项。第10题,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沟谷发育,支离破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冲刷、切割作用),属水文要素的影响,故应选B项。答案9.A10.B11.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线索,完成下列问题。(1)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会对地理环境要素产生影响。A、B、C、D、E分别代表影响的结果,它们的含义分别是:A,B,C,D,E。(2)客观评价修建水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本题以水库的修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库的修建既可蓄水,又可通过蓄水进行防洪、供水、发电、旅游和水产养殖等;同时也因蓄水,导致库区淹没耕地和居住区,导致地下水位升高等。因此,分析修建水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时要紧紧把握住其蓄水的功能来展开。答案(1)地下水位升高陆生植物被淹没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减少减轻(2)修建水库的有利影响:可以防洪、蓄水、供水、发电、旅游、水产养殖,还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等。不利影响:生态和环境遭到破坏、移民工程代价、地质地震防护、大坝的真正功能能否实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