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读书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101899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藏描述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油藏描述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油藏描述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油藏描述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油藏描述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藏描述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藏描述读书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藏描述读书报告王洋油工61102班油藏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词。早在1979年,斯仑贝 谢公司就已针对油藏描述这一课题设计出了一些软件。油藏描述,简言之,就是 对油藏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它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 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和试油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 运用计算机手段,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项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 术。其任务在于阐述油藏的构造面貌、沉积相和微相的类型和展布,储集体的几 何形态和大小、储层参数分布和非均质性及其微观特征、油藏内流体性质和分布, 乃至建立油藏地质模型、计算石油储量

2、和进行油藏综合评价。为实现上述任务, 应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机手段,并自动绘制反映油藏特征的各种图件,充分揭示 它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为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合理选择开发方案,改善开发 效果,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从分可靠的依据。1 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 油藏描述就是对油藏各种特征空间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及其预 测。从其发展过程及所能解决的问题,油藏描述可分为对油气田的静态描述和动态 描述两个阶段。静态描述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动态描述则是静态描述技术的进 一步发展和完善。11 静态描述静态描述主要包括:对油田地质构造、储集层几何形态的研究,岩相和沉积 环境的研究,储集层参数的空间分布与油气地质储量

3、计算等,具体有以下几方 面任务:综合运用测井资料、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地质资料等研究 和确定油田地质构造(包括对断层情况的分析研究)及储集层几何形态;确定 井剖面地层的岩相,研究油田及盆地的沉积相;准确的计算储集层的基本参数, 并研究它们的空间分布,编制等厚度图、等空隙度图、等渗透率图、等含有饱 和度图等;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预测地层压力等。1.2 动态描述动态描述主要是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藏基本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确 定产液剖面和注入剖面,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对油气藏的静态描述,主要完成以 下任务:研究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油气藏基本参数的变化规律,估计油气压 力、相

4、对渗透率、油气饱和度,确定生产井的产液剖面、注入井的吸水剖面、 监视油气边界的移动,对油气田进行动态描述;进行单井或整个油藏的动态模 拟,为制定最佳开发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依据。1 油藏描述的方法和技术 由于油藏描述综合了近代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最 新成果,从而大大地提高和丰富了这一技术揭示油藏原貌的能力。同时,在这 一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油藏评价模式:以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地震做为建 立油藏估计宏观结构的主要手段,以现代测井技术为主体组成关键井评价系列, 做为评价油藏内幕结构的主要的主要手段,进一步高清资源分布,建立储量。 这样就能保证在钻探少量探井和关键井的情况下

5、,不仅发现油藏,而且迅速地 搞清油藏的特征、规模、和大小,从而减小勘探的风险性,提高早期发现、早 期预测和早期评价的能力和精度。1.1 技术要点 强调地震和测井信息采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取心和测试工作的针对性;强 调地震、测井、钻井和取心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时深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以 人机联作的工作站为主要的分析手段;在油田范围内,进行测井、地震、岩心 等方面数据的标准化,剔除或减小由于各种测量误差或非地层因素所造成的影 响;以三维地震资料为主体,结合常规测井、地层倾角测井、高分辨率地震和 垂直地震剖面(VSP)、以及其它地质资料,提供有关油藏骨架宏观结构的完整 概念;以关键井为研究窗口,以测井

6、岩心测试数据为主体,应用测井数据 的分析刻度技术,建立油藏测井评价的解释模型、分析方法、测井相与地质相 的定性、定量关系,以及他们之间参数的转换关系;在油田范围内,采用统一 的工作方法对测井资料进行单井的再评价,提供比较完整的反映储集层特性与 油藏微观结构的静态和动态参数等。1.2 关键技术不同地区和油田,实施描述的具体技术关键会有差别,但一些关键技术是必 不可少: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地层对比的常用方法、地层层序建立的方法及技 术;油藏的构造解释,地震构造解释、编制构造图、断层封闭性判断、构造微 相的地球物理划分方法;储集层类型、特征、物性、含油气性和分布规律。储 层岩矿特征、成岩作用和空隙演化

7、、空隙类型及空隙结构、储层的非均质性、 储层参数计算、储层预测;油藏地质模型,地质模型的概念及其分类,以及建 立油藏地质模型、储层地质模型、储层微观空隙结构类型的方法及技巧,地质 模型的分类及应用、储层非均质性对建模结果的影响、各类地质模型的建立方 法;油藏综合评价,油藏综合评价参数的选取、评价标准的建立、综合评价结 果及其表示方法。2 油藏描述的技术发展历程按照油藏描述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计算机技术等分支科学应用发展的程度,可 将油藏描述技术在20世纪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6O70年代为技术积蓄阶段;80 年代为确定描述技术及描述流程阶段,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集层地质学和 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

8、,将地质、地震、测井、生产测试及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 使测井分析由单井扩展至一个区块的全面分析和评价; 90年代为快速发展阶段, 以剩余油分布为研究核心,通过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和运用随机模拟技术,使 描述和预测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油藏描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发展及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井间地震技术和四维地震技术监测油藏开采动态 等。3.1 技术积蓄阶段(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6070年代的油藏描述包含的内容较少,涉及的面较窄,基本停留在 使用单一学科的信息、用一种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认识油藏。例如,地质工作者 通过露头调查、观察描述岩心、岩屑以及实验分析测试,来认识储集层

9、类型及岩 性、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及分布等特征;物探工作者运用地震采集的 资料解释油藏的地层框架、构造样式;测井工作者按单井评价结果评价油藏含油 层系。总之,这一阶段的油藏描述建立在静态资料和个别露头或剖面、单井点资 料的基础上,缺少动、静态资料结合的整体油藏描述功能。3.2 技术、方法及描述流程确定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大型处理机的出现,油藏描述的“技 术含量”大大增加。过去进行油藏数值模拟时,只能根据取心井或试井资 料,把油藏的垂直剖面集总成几个单元,为每一单元指定一个孔隙度或渗透率平 均值,不得不忽略小范围的非均质性和垂向渗透层屏障(隔、

10、夹层)的作用,建立 的地质模型往往失真,与真实地质体的关联性差,导致开发决策失误。由于地震、测井资料解释有了质的突破,数字化处理与解释速度大大提高,该领域科研工作 者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储集层框架及含油层系、构造框架及构造样式、流体性质 与分布进行宏观与微观的研究。此阶段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有以下特点: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集层地 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将地质、地震、测井、生产测试(试井)及计 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优点,相互渗透,综合分析;测井分 析从战术服务走向战略服务,由分析一口井发展为对一个区块的全面分析和 评价,诸如分析沉积环境,储集类型、油气藏类型,预测油气富集区

11、、高产区分 布以及评价资源量。3. 3油藏描述快速发展阶段(2O世纪90年代以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各学科技术迅速发展,但需要通过油藏描述解决的问 题在复杂化,要求油藏描述向多学科一体化方向发展,提倡地质、地震、测井、 油藏工程研究人员和计算机及现场工作人员协同工作,建立边缘学科及计算机的 “地学平台”,应用多种数学方法(如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人工智能等) ,动、 静结合,研究、描述和准确预测地下油藏,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4 油藏描述技术的特点 总结这些年国内外油藏描述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现代油藏描述与20世纪 80年代以前传统的油藏研究或开发地质研究有很大的差别,它表 现出

12、了以下重要的特点。4.1 整体性现代油藏描述将油藏的各种属性(如构造、地层、储集层、油气水等) 看成一个 完整的系统来研究。油藏描述工作都遵循着从一维“井剖面”的描述到二维“层” 的描述再到三维整体描述的三步工作程序,依赖于三套基本的油藏描述技术,即 井孔柱状剖面开发地质属性确定技术、细分流动单元及井间等时对比技术和井间 属性定量预测技术。4.2 综合性油藏描述是一项多学科综合、集约化、协同攻关的研究项目。需要把地质、地 球物理、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数学、计算机和现场等众多学科和部门组织成一 个项目组,协同攻关,实行统筹规划,才能作出真正高水平、符合地下情况的油 藏描述工作,也才能为油田开发打

13、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求研究人员由单一学科 知识结构向具备多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4.3 预测性现代油藏描述不仅要把地下油藏的三维特征描述清楚,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用较 少的资料能较准确地预测出地下油藏各种开发属性三维空间的具体细节。4.4 阶段性油藏描述贯穿于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从第一口发现井到油田最后废弃为止,多 次分阶段滚动进行。由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任务不同,所拥有的资料基础不同,从 而造成了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描述所要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描 述技术和方法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油藏描述具有阶段性。4.5 先进性现代油藏描述尽量采用各种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如现代数学方法和理

14、 论的大量应用,包括地质统计学及随机模拟、模式识别、模糊数学、专家系统、 神经网络、分形几何等,以及测井、地震和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使油藏描述真 正迈向了模型化、定量化和预测化,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不仅使上述成为可能, 而且能使人们亲身领略到地下油藏的三维面貌,把研究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 解放出来。4.6 早入性 油藏描述应从油田第一口发现井开始就开展工作。油田发现后,开发工作人员 介入得越早、油藏描述工作开始得越早越好。4.7 油藏描述的阶段划分二、各阶段油藏描述的任务油藏描述油田开发阶 段资料特点油藏描述任务阶 段主要研究内容早 期二维地震资料为 主,钻井资料少 动态资料缺确定油藏的骨架

15、(构造、地层、沉积相等);搞 清主力储层储集特征及分布;明确油藏类型和 油气水系统的分布;建立地质概念模型。开 发 准 备可行性评价,制定总体开发方案:探明地 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量;提出规划性的 开发部署;确定开发方式和井网布署; 对采油工程设施提出建议;估算生产规 模,经济效益评价。晚 期钻井资料、动态 资料多,有测试 和监测资料小层划分和对比;落实早期没有确定的构造; 分析油气水分布规律;建立静态地质模型。主 体 开 发实施开发方案、开发调整:编制完井、 射孔方案,确定注采井别、进行初期配 产配注、阶段历史拟合和预测开发动态。精 细资料丰富预测井间砂体分布和非均质性;微小断层、微构 造的分

16、布;建立精细的三维预测模型;揭示剩 余油的空间分布;增加油田采收率。提 高 采 收 率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各种三次米油方法室内研究和先导试 验;提咼微观的驱油效率。油田开发的阶段性早已被人们认识,而且已形成一些通用的阶段和基本作 法,国内外大同小异。一般来说一个油田发现后大致可分为评价阶段方案设计 阶段实施阶段监测阶段调整阶段(高含水阶段)三次采油阶段,最后到油 田废弃。每一阶段都反映了人们对油藏认识的深化。总体来看这些阶段可归为早、 中、晚三个大的开发阶段,或者可分别称为油田开发准备阶段、主体开发阶段和 提高采收率阶段这三大开发阶段。从油藏描述的角度看,虽然不是每一个小的开发阶段的油藏描述都有重大区 别,但这三个大的阶段的油藏描述则有着很大的差别,表现在所拥有资料的程 度、要解决的开发问题及油藏描述的重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